人本管理视角下学生党建工作多维解析*
2010-08-15刘稳丰张佑祥
刘稳丰,张佑祥
(1.湘潭大学党委党校,湖南湘潭 411105;2.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人本管理视角下学生党建工作多维解析*
刘稳丰1,张佑祥2
(1.湘潭大学党委党校,湖南湘潭 411105;2.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学生党建工作引入人本管理理论,可从不同维度作深入解析。尊重主体地位、落实民主权利、推行自我管理、实现共同发展是其价值追求,培训、服务、引导、权变是其基本内容,行为规范、文化塑造、正面激励、沟通协调是其运行机制。
学生党建;人本管理;价值;内容;机制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其本质就是尊重人、服务人、依靠人和发展人。在“以人为本”成为管理的主导性理念的今天,人本管理也日渐成为其他行业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学生党建工作同样可以引入人本管理理论,但只有在理论层面深刻把握这一理论,才能在学生党建工作实践中真正运用人本管理这一模式。本文即从价值追求维度、基本内容维度和运行机制维度三个方面来解读学生党建工作如何适用人本管理。
一、人本管理视角下的学生党建工作价值追求
(一)尊重和保障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
人是管理的目的,组织的根本,这已经不是一个空洞的哲学说教和空洞的理念,而是具体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人既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更是人本管理的核心。”[1]人作为管理客体,从来不是消极地领受管理主体的作用、影响和管理指令,而表现出自主、能动地选择配合管理或拒绝、怠慢管理。所以,首要的管理是对人、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立人本管理基本架构的必要前提。
在党建工作中,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人,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同样,学生党员是学生党组织的构成主体,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党建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以人本管理理论观照学生党建工作,就要改变过去那种片面强调管理者地位的做法,关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本身,把他们看作有思想、有感情、有价值追求和无限潜能的人,将他们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把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党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作为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党员个体和组织共同发展。这应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趋向。
(二)落实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的民主权利实际上就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本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成员的参与在本质上是一种发挥成员主体地位、强调成员权益的民主管理模式。参与式管理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而是要彻底改变管理人员依靠权威单方面做出决定然后命令部下执行的方式,而是要让成员真正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从而在管理者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工作。可以说,保障和维护组织成员的权利是人本管理的基本价值目标。
“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基础是保障党员权利。离开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党员的主体地位职能只能是空中楼阁,党内民主也就无从谈起。”[2]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所规定和认可的,也是受其保护的。当前,要以落实学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实行党务公开,增加党建工作透明度,拓宽学生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浓厚氛围。
(三)推行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
人本管理的目的和宗旨就是要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我管理是一种有效地体现人本管理宗旨的管理环节和手段。自我管理是指成员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能够自我有效管理自己的人。通过自我管理,组织成员可以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管理的一切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进而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3]。
学生党建工作要实现有效管理,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一条是高度集权,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罚。另一条是在组织授权范围内,依靠学生党员自我管理,使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紧密结合,使组织全体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奋斗。两条道路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单纯依靠管理者自身而管理,学生党员处于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学生党员视作管理的主体,使学生党员处于主动参与管理的地位。人本管理视野中的学生党建的理想境界,就是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保持先进性中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党性修养,把组织意志内化为个人的意愿,外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如缺失自我管理这一环,就等于放弃了让学生党员主动配合和参与到管理中去的机会,而容易重蹈以往管理者一厢情愿地进行管理、学生党员消极地接受管理的覆辙。
(四)实现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实现组织和成员的共同发展是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组织的作用主要是为成员提供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和环境,并通过建立共同目标对成员的努力奋斗进行引导,以使成员的发展能够符合组织的需要,使组织目标的公共利益与个人价值之间取得平衡。通过组织和成员两者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而这种“双赢”的结果,实际上还只是狭义上的人本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广义上的人本管理除了实现组织和员工目标外,还必须实现社会的目标,那是一种“三赢”的结果,是人本管理更高的境界。
在一段时间内,有些人片面强调组织本位、集体主义,认为集体主义就是只要集体、不要个人,讲集体主义就意味着个人的牺牲。这种误解的本质在于把“集体”与“个人”完全分裂并且对立起来。事实上,集体主义中的“集体”讲到底就是个人的集合体,就是将个人融合为一体的“集体”,而不是将个人分裂出去的、虚幻的“集体”。真正的集体主义是充分尊重、切实认可个人的,是将集体与个人共同发展作为目的的[4]。学生党建工作应把目标定位于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共同发展。党组织要兼顾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一方面,组织的发展不能脱离和忽视个人的需要和发展,不能仅仅单方面要求学生党员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个性特点来适应组织,而要从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角度,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觉悟与能力的提升,为先进性发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人本管理强调的自我管理是有组织的总体指导、即以组织目标总方向为前提的自我管理,学生党建工作要使组织的共同愿景获得学生党员的认同,使集体意识并与个人愿景协调一致,把学生党员的个人价值与党的时代任务结合起来。
二、人本管理视域中的学生党建工作基本内容
(一)管理即培训
人本管理的过程,就是帮助组织成员掌握相关信息的过程。管理即培训即充分考虑了这样一种情况:人们同他人、同组织和社会的关系形成及其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取决于人从他人那里接受的或凭自己的个人亲身体验获得的信息。如果仅仅依赖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来改变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这将是一个自发而缓慢的过程,而通过教育和培训则可以积极地、能动地影响和改变人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条件和手段,就成为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运用这一理论,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校各种有利的学习资源,注重加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党员的继续教育,优化和完善他们的心智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当前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完善学生党员培训教育体系。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团学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国情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 )管理即服务
人本管理的本质之一就是服务人。过去我们单纯把学生党员作为管理对象,过分强调组织的权威,片面追求学生党员的绝对服从,而对党员的服务重视不够。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已把“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表述改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学生党员工作,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它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吸引力,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要把服务作为学生党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学生党员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把学生党员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将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结合起来。要构建党组织服务学生党员的载体和平台,关注学生党员的生存与发展、思想与情感、权利与需要。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发展上帮助,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系统化服务。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采取党组织扶助、党员互助等多种办法,对困难学生党员进行帮扶,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落实管理。
(三 )管理即引导
合乎人本管理宗旨的正确而有效的管理应该是“引导”式管理。人的需要、价值体系和目标对个人行为有着明显的驱动作用。因此,行为引导可以从满足人的正当需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价值观、确立合适的可控目标等方面着手。引导可以分为精神引导、舆论引导、集体的影响、道德与道德评价、良心与荣辱观等。思想教育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引导,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引导”式管理,就是要用指导来推进工作,用疏导来化解矛盾,用说理来代替强制,用谈心来理顺情绪,用交流来加强理解,用对话来增进信任,总之,要以引导来代替权威和命令,以思想政治工作来调节人的思想情绪,赢得人的认可,引起人的共鸣,协调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发展。第一,要讲清道理。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正,深道理讲透,歪道理讲倒。第二,要动之以情。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为了协调人们的关系,缩小人们之间的感情距离,如果不从友好的感情角度出发很难达到目的。第三,要因势利导。这是一种“疏通”和“引导”相结合的差异管理方式。对个人差异要给予应有的尊重,要把握学生党员的特点,了解每一位学生党员的个性,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 )管理即权变
权变领导,又称因地制宜的领导。管理应进行多变量分析,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目标、个人素质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去考虑问题,而不应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权变就是管理者应该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而不固守,多变而不单一,既能权衡轻重,又能随机应变地运用管理方法去实现管理目的。权变的理念强调在变动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管理方法。”[5]
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权变就是创新。学生党建工作要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创新。在工作思路方面要打开视野,突出时代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党组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组织设置方面要从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扩大开放性,使党组织的设置更加便于学生党员参加活动,更加便于组织发挥作用。在活动方式方面要创新载体,采用小型、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在工作机制方面要把重点放在求实效上,放在不断增强党员的参与热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
三、人本管理视野中学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一)行为规范机制
没有人喜欢生活在吵吵闹闹之中、也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片混乱之中。制度、秩序是一种文明,也会产生效益,是人们行为合理化的保证[6]。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离开制度,管理就会陷入混沌状态。
人本管理不是放任自流和随心所欲,科学的制度是抓好学生党建的保障和支撑。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创新,一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对不合时宜的相关制度进行废止、修订或补充,保持制度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二要把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形成机制,使其发挥长效作用。要健全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对学生党员思想、学习、工作、日常表现等方面的记实考核制度和评价制度。三要严格执行制度,贯彻落实制度。
(二)文化塑造机制
组织文化主要是指组织在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组织文化将对成员的行为表现和个性发展起着导向、激励、凝聚、规范、协调等作用[7]。文化因素对组织和成员的影响虽是长期和缓慢的,但也是可以为组织所把握的。组织推行人本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的塑造、实践与体现。
学生党建工作中推行人本管理,理应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可以分为由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塑造学生党建工作的文化氛围,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要加强校容校貌等物质设施所构成的器物文化建设,并通过专题讲座、辩论会、征文、座谈会、读书活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感染和接受教育。其次,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可以带来可预测性、次序性和行为的一致性,激发其发自内心的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最后,要加强学生党建的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形成和谐的环境氛围、崇高的理想追求、科学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党员的行为心理,使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不断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
(三)正面激励机制
人本管理理论中的激励原理,旨在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激励的机制。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到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正面激励的意义在于对有益的、积极的行为进行强化,并使这种行为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从而实现预期目标。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激励机制,就是要根据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明确而有意义的激励目标,有针对性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任务激励、组织激励、赞美激励、参与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制度激励等。既要以精神激励和正面激励为主,又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引导学生党员完善认知结构和心智模式,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达到调动、提高和巩固学生党员积极性的目的。
(四)协调沟通机制
在任何组织中,人际的沟通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沟通增进理解,理解产生默契,默契创造和谐。人本管理重视研究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前提是要了解人的需要,同时也要使人们知晓组织的需要,显然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在现代管理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保证组织有效的沟通。
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也是学生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如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需要工作信息的沟通。实现人本管理,还要注意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沟通,因为如果把沟通单纯倾注于效率而忽视思想与情感,最终将使组织沟通渠道被阻塞,使组织陷于僵化,失去活力。学生党组织应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应在平等、信任、充满爱心的基础上,不仅对外进行积极的能量、信息的交流,而且在组织内部也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可能通过协商、协调、协作、协助来开展工作。要通过深入班级、深入寝室,广泛联系学生,开展民意调查、民意反馈,疏通沟通渠道,了解学生需求,倾听学生意见,反映学生要求,协调各方利益,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解决工作力度,促进党内和谐。
[1]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2]朱佩娴,叶帆.让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N].人民日报,2010-08-19(7).
[3]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4]李志祥.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论解读 [J].理论探讨,2008,(3):31.
[5]史世鹏.21世纪的经济管理:宏观管理、微观管理、人本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6]杨志.人本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7]文显新.人本管理——中国企业发展大趋势[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2010-09-2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XJK09DJA001)
刘稳丰 (1966-),男,湖南桃江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