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体育养生价值探讨

2010-08-15周国群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活动

张 彤,周国群

(1.江南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无锡 214122)

一、引言

所谓老龄化社会,就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12%。资料显示198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0.77亿,占总人口8.24%,1990年60岁以上人口已接近1亿,1994年已超过1亿,预计21世纪初末达1.3亿左右,老年与少年的比值,已从1964年8.81%上升到1990年的20.44%。1999年以后,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龄群体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在一定程度上,人口老龄化确实增加了社会的负担。但老龄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人力、人才资源。在我国,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我国“现有离退休科技人员500多万人,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下的约占70%,具有中高级职称、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的约占70%。”所以,开发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资源,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首先得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社会所形成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提高了对社会体育需求的认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体育锻炼、体育养生,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二、我国体育养生的历史和现实条件

现在有种悲观消极观点认为,老年人难免会有疾病缠身的厄运,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锻炼、养生纯粹是徒劳之举。但是一个人如果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每一天的生活,用自己的休闲时光,积极地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并注意生活习惯的良性化,完全可以摆脱疾病的折磨,每天生活在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环境里。资料显示,通过适宜运动及科学养生等途径,人类健康的几率将会不断增大,将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我国本身就是一个有悠久体育养生历史传统的大国,现实的社会发展条件,使我国体育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历史上具有体育养生的丰富经验

体育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健身、养生方法。我国古代一直十分重视形体与精神,即身体与思想的关系,并意识到形体、精神健康、寿命之间的相互关系。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人之生也,天之为精,地之为形。合此以为人形”,具有神生的命题,肯定了形体的决定意义,并指出“四肢强梁,思虑拘达,耳目聪明”的人才是神心完善的人。这些观点均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特征。我国传统的易筋经、太极拳、气功、导引养生功,都能导引周身筋骨血脉的活动,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有很好的养生价值。我国体育健身、养生方法,强调的是“神形兼备、内外俱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对身心的锻炼是系统的、全面的。实践证明健身养生在延缓复杂信息加工能力的衰减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表现为所需运动更低,见效更快。因为它能整合老年人的意识和注意力,改善老年人心境,保持简单反应时,具有调整紧张、焦虑、愤怒以及疲劳感和慌乱情绪的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养生是紧密相关的。我国《吕氏春秋·节丧》载“知生者也,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生即珍惜、爱护、保养生命,以调身按摩、导引行气等适度活动养形,以清虚静定等养神,达到长寿的目的。《寿世保元·老人》中提出“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沮,除妄想,远邪恶,收视听”的老年养生概要,对于老年人的科学养生有重要意义。因而重视养生健身实践,对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2.现实条件为我国体育养生提供了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激发了人们对于体育的热情。全民健身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关心人民群众身体健康。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了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任务。党的十六大将“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高度关注民生,明确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进一步为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据调查,目前我国83%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其中41.3%是60-72岁的老年人,72岁以上的占33.2%,超过25-54岁的年龄段。

三、老年人体育养生的价值

1.老年人体育养生的生理效应

研究证明,老年人参加适当的体育养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对延缓衰老进程、延长寿命、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大脑逐渐萎缩、退化,大脑皮层表面积和脑血含量均相应减少,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减弱,神经调节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因潜伏期延长而迟钝。因此,老年人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能力都有所减退。经常参加体育养生,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消除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推迟全身的衰老,防止老年性疾病。

(2)对老年人骨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适宜的运动可以有效的增加峰值骨量,减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量减少现象。此外适度运动还可使肌肉毛细血管网开放的数量增多,收缩有力。随着肌肉内环境的改善,骨骼中钙营养相对增加,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疏通经络,防止老年人的骨关节病。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特点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动脉管壁内膜有粥状硬化斑块,外层坚硬血管弹性下降,以致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动脉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体育养生可以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心脏的功能。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老年人的呼吸肌随年龄的增长日趋萎缩,肋骨钙化,肺组织的纤维组织增加,弹性降低,肺泡萎缩,胸廓的活动减少,导致呼吸机能下降。体育养生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提高呼吸肌的收缩力,加大胸廓的活动幅度,改善组织的通气及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从而提高全身各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老年人胃粘膜变薄,胃肠道的腺体和绒毛逐渐萎缩,肌组织也萎缩,弹性降低,肝脏和胰腺重量减轻,功能减退。经常运动的人,由于肌肉活动的需要,势必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促使胃肠道蠕动加强,血液循环改善,消化液分泌增加,营养物质转化与吸收加速。

2.老年人体育养生的心理效应

人类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和丰富的情感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躯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老年人来说,心理、精神因素对现代老年人的养生观影响更大。

(1)体育养生能有效地调节老年人的情绪。运动中枢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肌肉的工作状况也可以通过运动神经传至大脑。主管运动的大脑神经中枢兴奋扩散,同时主管记忆、思维、语言等的大脑神经中枢得到保护性抑制,使这些神经得到放松。从事体育运动使老年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经常获得和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与积极的心态,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稳定的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适量运动可增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现代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可增强自我效能,即认为自身有能力去完成运动任务,确信可达到预期的良好健身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年人会对自己的健身行为进行积极的心理控制,不断强化自身健康的内在动机,他们投入和主动参与的成分就会较大,参与的时间也会较长,而这些良好的心理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人的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征。

(3)提高老年人的积极生活态度和幸福感。体育养生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重新找到了他们的生活目标,从而使他们从老来无用的悲观、失落中找回自信,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提高了自我效能感。研究发现,体育养生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而运动是以兴奋和充满活力为特点的活动,显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3.老年人体育养生的社会效益

(1)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交往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许多退休后,老年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普遍有失落感和孤独感。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际交往的渠道,通过体育锻炼使老年人能更多的与外界接触,增加社会交往,与人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专家认为:人际间维持一种融洽的正常交往,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引起愉悦、快乐等情绪,从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满足其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有了倾吐心声,寻求帮助的对象,使之感觉生活有情趣,充满活力。

(2)体育养生开创了老年人的“第二人生”。随着社会的离退休制度的正常化,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的老年人走下工作岗位。在这些老年群体中,他们大部分都有着专业技术特长,如何使他们保持健康旺盛的精力,开创老年人的“第二人生”,参加体育活动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年人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继续发挥老年人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余热。

四、结语

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所引发的社会老龄化,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适宜的体育活动和科学的养生术,能使免疫系统增强,延年益寿,促进老人健康。老人精神愉悦,心态平衡,家庭和睦,要妥善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1(5):218-221.

[2]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调查[C].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8,31.

[3]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489,579.

[4]刘桐华,万延根,姜志明,等.论科学养生对缓解老龄化社会护理难题的价值[J].浙江体育科学,2000(5):7-9.

猜你喜欢

老年人体育活动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