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英语课程观下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探讨
——以云南几所高校为例

2010-08-15那丽芳秦本彬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高师师范生新课程

那丽芳,秦本彬

(文山学院外语系,云南 文山 663000)

新英语课程观下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探讨
——以云南几所高校为例

那丽芳,秦本彬

(文山学院外语系,云南 文山 663000)

通过分析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及教学法的师资现状,从课程设置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两方面阐述了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应围绕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好课程设置,英语教学法教师应注意加强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发展。

新英语课程;课程设置;教学法教师

2003年全面启动的中学新英语课程在内容上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在教材的编写上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倡任务型教学法[1](P39-40)。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紧跟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一线教师联系,共同探究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此,笔者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视角出发,联系高师院校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情况及师资现状,探讨新英语课程观下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情况及师资现状分析

在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笔者了解到云南几所高校(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红河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文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的外语系或外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上,还是在师资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现状

由于我国只有一部适用于普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纲,所以各高师院校在设置课程时的主要依据为“传统的课程设置”及“兄弟院校的课程”。据了解,以上谈到的几所高校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都过于单一,过份偏重输入性技能的训练,忽视输出性技能的培养,语言专业知识课不受重视,课程设置师范性不强,没有重视专业特色课,如对师范专业技能课、教育课、教育心理学课的设置调整置之不理,外语系或外语学院除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外,一般就多一门英语教学法,且只开设一学期,课时较少,开课较晚,实践性不强,实习时间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5%,其中,英语教学法课一周2节,设在大三或大二下学期教育实习之前,而相当数量的国家注意到应增加实用性很强的教育类课程课时,将课时上调至总课时的10%以上。另外,英语教学法课程过于单一化和理论化,多数时间仍停留在简单介绍各个教学法流派,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可以与直接应用联系起来的内容,使本来实践性很强的师范特色课程失去了其培训师范生教育专业能力的功能。[2](P17)近年来,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进入教师行业的事实表明了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具备专业优势。

(二)“中学英语教学法”教材使用情况

尽管学生们配发了教学法教材,但都存在一定问题,如1994年出版的内容滞后;2000年出版的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系列教材《中学英语教育实习》内容丰富,但缺乏案例;2004年出版的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或新课程学科培训教材《新课程教学设计》内容新颖,但理论和案例甚少;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英语教学法教程》(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或《新编英语教学论》抽象难懂,与中国高师教育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实用性不强。

(三)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试讲情况分析

1.职业技能实践不足

通过试讲,发现学生理论上已具备讲好一堂课的素质,但在试讲中却显出实践不足的弱点。很多学生在试讲时,无法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知识有机结合,缺乏将英语教给学生的能力。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实践机会太少。

2.专业知识有待拓展与深化

通过学生的试讲,发现学生虽在平时听说读写方面没问题,但在讲课时却说不流利、写不规范、知识面不够宽、授课内容欠丰富性,有些学生方言腔过重、语调不标准、口头表达缺乏内容深度、课堂用语过于单调、单词及句子的板书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教师对专业知识传授的侧重点应有所改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得不精、知识面不宽的问题。

(四)担任“中学英语教学法”教师现状及原因

在大部分师范院校,以英语教学法为发展方向并且专职从事“英语教学法”课程讲授及研讨的教师寥寥无几,多为兼职教师,或者是刚毕业的非英语教育专业的年轻教师,更有甚者,有些院校的教学法课程竟由那些无法胜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来担任。

究其原因:第一,现在高校发展的政策普遍向科研倾斜。许多高校英语专业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特别重视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如阅读、综合英语、翻译、英美文学等,学生认为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教师可以参与院校级的重点学科建设,容易出成绩。第二,缺乏正确认识。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法课无非就是教学生怎样上课,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也没有多大兴趣,而且,教师还要联系见习单位,带学生实习。由于我国教育实习一般都是由高师院校单方面负责,目前中小学因考虑到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升学压力,不愿意接纳实习生。基于此,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参与。

二、新英语课程观下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以上情况,可看出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中学英语教学法”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善。

(一)课程设置

21世纪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精深的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尤其是有爱岗敬业精神.[3]新形势下的师范英语教育应围绕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1.注重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设置一体化

高师院校应注重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设置一体化,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化程度。目前学校开设的公共教育课、教育心理学课以及英语教学法课还不足以培养师范生作为专业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英语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来实现。[4]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使用英语的能力,还应该知道如何教英语,必须对教学内容的本质和特点有着深刻的认识,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因此,必须增加英语教学实践课的比例,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观摩、演练、模拟、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技能训练,使他们熟悉中小学英语教材与教法,形成比较合理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结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理论基础,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教育实习与见习工作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中实践性最强的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实习仅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未纳入课程体系,居于从属地位。据笔者了解,云南地方高校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仅学习三年半或两年半,实习一个月就从事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可以想象的。这就要求学校统筹安排,改革目前的教育实习制度,延长教育实践时间,加强与基础教育教学的联系,建立长期固定的实习基地,建立“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范培训”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有机统一,采用理论教学与实习交叉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集中教育实习外,学校应该从大二开始每学期适当安排一些教育见习,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把它们作为实施新课程的第二课堂。经常组织学生观摩教学,与基地教师交流、对话、谈认识体会,进行新旧课程、教材、方法比较,明确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聘请基地领导、优秀教师介绍课改的步骤,运作经验、挫折以及反思,使学生了解教学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把早期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在整个师范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教学实践机会,走进中小学课堂,及时了解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站在教学的前沿,一毕业就能较快适应并胜任教学工作。

3.拓展和深化专业课学习

师范教育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及中学新课程改革,从广度及深度上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广度上,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设置,拓宽专业口径。在加强基础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辅修专业,如商务、金融、政治专业等,通过多渠道让学生了解当今科技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培养出具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跨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深度上,加大训练并强化学生的专业口语能力,杜绝口语发音出现错误、语调带有方言味等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大学生口头表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4.加强英语教学法课程硬件设施的建设

学校应加强英语教学法课程硬件设施的建设,为英语教学法教师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创设学习英语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体验英语教学。同时,建议系上建立英语教学法教材资料库,积极收集系统性、时代性的教材和中小学课堂教学课例,然后进行加工整理精选,以备上课时使用。

(二)优化“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

由于教学法课教师大多数都不是专职的,还兼任其他专业课。再加之长期在大学任教,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少能抽出时间去和中小学校教师联系接触。大部分教师对教学法课程的要求并不十分清楚,讲授的内容大多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直接从报刊杂志、书籍中选来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学法教师至今都没有见过中小学英语新教材,所以教师只能就教学常规方面的知识泛泛而谈,如课堂教学步骤、上课的一般技能和技巧,往往让学生感到空洞、不实际。可见,现在仅是将高师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去。因此,新英语课程对高师英语教学法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注意加强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发展。

1.担任“教学法”课的教师应是一个基础教育的“知情者”

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熟悉基础教育的“知情者”,如果一个教学法教师打算使学生更好地、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并在教育知情构架下发挥充分而适当的作用,那么他就必须回答诸如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及效果如何等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指出:任何领域专家的知识结构都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回答“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这可以通过书本或教师的传授获得;二是回答“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它又可以分为应用于经常出现的熟悉情景的技能和应用于陌生情景需要创造性的认知策略,必须通过教学实践和个人的操作及体验才能获得和发展。

一些教育理论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小学作为研究的实践领域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教育研究从活生生的实践中汲取教育的诗情,呼吁到中小学研究教育,而且只有不断关注某学科的发展的新态势、新成果、新进展,才能使学科教学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5](P23)。教学法课从本质意义上讲,既是理论的学科,又是实践的学科。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不但肩负着传授教学理论方面的陈述性知识的重任,更应时常关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通过有效解决教育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将书本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走出学校大门,走进中小学课堂,及时了解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引导师范生首先从理论上去理解和探讨。这样一开始就能站在教学前沿,有机地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再者,作为教师来说,也有大量的时间去反思自己所教的内容,从中验证、再现或改进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2.担任“教学法”课的教师应具备分析课例的能力

像医生的临床,律师的辩护一样,分析课例的技能是“教学法”教师应具有的独特技能。由于教学的真实世界与预期出现的理想世界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于是在教学法课上,教师所掌握的理论及相关教育类知识不应再以知识的形式出现,而应以行为的方式出现,即分析课例的能力。课例教学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这是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W 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这是以布鲁纳(B 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选择范例验证知识”和“学生应用知识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多种智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构造,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6]

在教学法课上,充分利用具体的课例来指导学生,就能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课例的能力。一方面,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课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实例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学生通过课堂呈现的课例来学习新的概念、知识,再从课例回到实践中来,先从理论上进行剖析,并与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最后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重新加工,就能使师范生在大脑中构建自己的认识,达到创新的最终目的。

3.担任“教学法”课的教师应肩负引导师范生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重任

课程的改革还会继续进行,今天的师范生明天就会成为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执行者,教学理念的解释者,乃至教育制度的制定者。所以,师范院校的教学法课不能再单纯为师范生的上岗作一些简单的技能方面的准备,还要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即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及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法教师需要为师范生以后进行教学研究做好导向,做一个尽职尽责的能把马牵到河边的人。例如,提醒学生随时写下反思到的、或遇到的问题,这会帮助他们注意观察的视角。如在记录纸旁边保留一块较大的空白以便记录自己的印象和想法,以及搜集到的数据,并把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还要考虑、查阅适宜的评价标准,投入的工作量,需要的资源等。其次,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可带学生去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涉足研究领域,叶澜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并不象他所希望的那么成功,但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最终总会得到答案的[7](P20)。另外,也可以坚持与毕业后的学生保持联系,把教学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共同合作研究的课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促进双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

4.担任“教学法”课的教师应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理念

研究外语教学方法论和具体的外语教学方法,在充分吸收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目标和环境,探讨课堂外语教学的最佳模式,探讨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优方案。此外,现代外语教学要求我们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文化素质的培养,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从根本上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三、结束语

面对英语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挑战和需求,在新课程实施中,高师院校要培养大批合格的教师,必须从源头做起,深化师范教育改革,重新审视培养目标,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特别是要努力使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践化,从广度及深度加强英语专业课的学习。英语教学法教师应肩负起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重任,加强并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持之以恒地注重师范生的职前培训,与时俱进,与一线教师密切联系,真正成为改革的实践者,这样才能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教师教育的历史延续性。

[1] 梁承锋.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马钦荣.中学英语教育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振立,展素贤.对师范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21.

[4] 吴映梅.高师英语课程设置的师范化.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2007,(1):26.

[5] 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30.

[7] 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0.

A Discussion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Curriculum in Normal Colleges of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Perspectives——Taking Several Colleges in Yunnan as Case Study

NA Li-fang,Q IN Ben-b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Yunnan 6630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curriculum setting,teaching material,atrial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nd teacher resources of the course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he reform of new English curriculum in the field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of normal college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major of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optimize curriculum setting centering on cultivating aim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view of course setting and teachers' know ledge structure.

new English curriculum;curriculum setting;teachers of English Methodology

H319

A

1674-9200(2010)02-0092-05

2009-10-12

那丽芳(1978-),女,云南建水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方法研究;秦本彬(1978-),女,云南麻栗坡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杨爱民)

猜你喜欢

高师师范生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