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 Alliteration&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的修辞特征与翻译

2010-08-15宋引秀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叠字音韵译文

宋引秀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渭南 714000)

英语 Alliteration&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的修辞特征与翻译

宋引秀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渭南 714000)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 (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并且各自的语音系统不尽相同,所以英语 alliteration和 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的修辞特征既有些许的共性,又存在着跨文化差异,探讨不同语言中音韵美的翻译有利于英语学习者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头韵;元韵;双声;叠韵;音韵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并且文字结构特点也完全不同,前者为拼音文字,后者为象形或表意文字;就音美而言,汉语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而英语是重音语言 (stress language)。因此二者在语音修辞上差别很大。英语Alliteration&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的修辞特征既有些许的共性,又存在着跨文化差异。本文拟就英语 Alliteration和 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的修辞特征作一对比,进而探讨英汉语言音韵美的翻译。

一、英语 Alliteration&Assonance

Alliteration(头韵)一词源于拉丁语 alliteratio,意思是重复使用同一字母 (repeating and playing upon the same letter)。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把它定义为 The commencing of two ormore word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ame letter or rather the same sound(用相同的字母或毋宁说相同的语音为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词语开头)。国内英语修辞论著《英语修辞与写作》认为:“头韵是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1]162作为一种修辞格,头韵曾是古英语诗歌格律的基础,它赋予语言以音韵美和节奏美并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加强语言表现力等效果。

许多英语谚语正是依靠 Alliteration“起家”,利用其音调和谐,读之琅琅上口,品之韵味悠长这一特点,历经千百年而流传不息。如:

1)Fortunefavorsfool.憨有憨福。

2)Manymen,manyminds.人多心不齐。

3)Carekilled acat.忧虑伤身。

4)The mountain has brought forth a mouse.大山出小鼠;雷声大雨点小。

“Alliteration之美,能化平庸为神奇,能变丑小鸭为白天鹅!”[2]114请再看表达“不劳动,不得食”[4]128这同一思想的四个谚语措辞不同,但音韵优美:

5)Nosweat,nosweet.

Nomill,nomeal.

Nosong,nosupper.

Nocross,nocrown.

由于头韵能实现音谐,产生乐感,也常常用于广告、报刊标题、新闻报道、演说等中。请看以下例子:

6)One man’sdisaster is another man’sdelight.

这是一则耸人听闻的大削价的广告,一下子吸引了顾客的注意力,似乎店老板真的要不惜赔了血本,乐意大酬宾。它情趣幽默,即形成了对比,又使用了仿词,仿谚语 One man’smeat is anotherman’s poison。

7)The GreatWhiteWait

大雪铺天盖地,民航频频告急

本文报道是横扫美国中西部的那场罕见大雪,美国多家航空公司被迫停飞。标题非常聪明地以white借代 snow,如此,不仅使 White/Wait构成了头韵,而且,使 White/Wait还构成了尾韵,从而使三个以[t]音结尾的单音节词紧紧相连!如此标题,令人玩味并慨叹。

8)This show is produced by one of my male producers who grew up in love withbats andballs andbases.

这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一次专题报道棒球运动时所说的。三个 [b]分别指“棒”、“球”、“垒”,都是棒球术语,用轻快递进的节奏,幽默地反映出妇女对男子热衷棒球的善意的揶揄。

9)I see also thedull,drilled,docile,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 war m of crawling locusts.(Advanced English Book 1,Unit 5)

我也看到大批呆头呆脑、训练有素、惟命是从、凶暴残忍的德国士兵,像一群蠕动着的蝗虫蹒跚前进。

这是 1941年 6月 22日丘吉尔对全英国人民广播讲话中的一句话。作者把德国士兵比作一群给人类会带来灾难的蝗虫,三个爆破音 [d],其中两个押头韵 (drilled中的 [d]不发字母本音,不构成头韵),勾画出德国大兵既笨拙、又凶残的丑恶形象,语音修辞再加上形象的比喻,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德国纳粹侵略军的无比仇恨和极端蔑视。

10)Thefourth isfreedomfromfear...

这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其“论四大自由”的演说中所表述的第四大自由。句子一连用四个[f]押头韵,一气呵成,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感情。优秀演说家的演说就像著名话剧演员或播音员表演的诗朗诵,除了他们表达的丰富内容能吸引听众外,他们使用的包括头韵在内的语音修辞手段,能赋予他们的演说以浓厚的音乐感,能更强烈地弹拨听众的心弦。

英语中另一种音韵辞格 assonance(元韵 /腹韵)指谐音或发音相似,尤指词中元音的相似。如果两个单词的元音发音相同,而其余部分发音不同,便被认为是押元韵。元韵能将一行诗或一句话粘接成和谐紧凑、脉络相同的整体,使之前后连贯,意义关联,增加语言的音乐感,增添语言的注意价值,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样英语谚语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

11)Small ra in lays great dust.小雨能压滚滚尘。

12)Seeing is believing.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3)Sadness and gladness succeed each other.喜忧相随。

14)First thrive and then wife.先发达后娶妻。

例句 14中 thrive/wife押元韵,全句被着上了琅琅上口的音韵美,因此被人们记住,并口口相传。若是无视音韵美的作用,将句子改写为 First become rich and then have a wife,句子的美感荡然无存[2]120。再如:

15)The difference,for example,be tween the much-touted Second international(1934)and the much-clouted Third international(1961)is not like the difference be tween yearly models but like the difference be tween the horse and buggy and the automobile.(Advanced English Book 1,Unit 11)[6]

本句元韵和对照修辞格并用。much-touted与much-clouted两词在发音上都含有相同元音,使音韵和谐,悦耳动听,但意义上却相反,形成对照:1934年问世的韦氏字典第二版本倍受赞扬,而1961年的第三版本却横遭攻击谩骂。

二、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

汉语中的双声往往指句子或诗行中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踊 (yong)跃 (yue),声母同是 y[y],戏(xi)谑 (xue),声母同是 x[x],仿 (fang)佛 (fu),声母同是 f[f],辗 (zhan)转 (zhuan),声母同是 zh[zh];叠韵是指句子或诗行中两个字的韵相同,如怂 (song)恿 (yong),韵同是 ong[ong],烂 (lan)漫(man),韵同是 an[an],徘 (pai)徊 (huai),韵同是ai[ai],殷 (yin)勤 (qin),韵同是 in[in]。运用双声和叠韵来修辞,词语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大大增强节奏感、韵律美,从而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汉语的双声叠韵在成语和谚语中比较多见,如 :“慷慨陈词 ”,“麻木不仁 ”,“呼风唤雨 ”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想向别人传道,先要自己懂经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等。下面是汉语谚语中的一些叠韵词:

酒多人颠,书多人贤。

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只要苦干,事成一半。

另外,汉语的双声叠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作用。这种修辞效果靠两者相连、相对,彼此应合,更主要的还是靠在对仗中显出它的“神韵”来:或双声对双声,或叠韵对叠韵,或双声对叠韵。如:

双声对双声:田园零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唐 ]白居易:《望月有感 》)

双声对叠韵: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杜甫 :《宿府 》)

叠韵对双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唐 ]李白 :《月下独酌 》)

叠韵对叠韵: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唐 ]高适 :《燕歌行 》)

双声叠韵的配合,短声长韵相连,彼此应合,铿锵婉转,充分体现了汉语语音修辞获得的音律美效果。

从以上的例子来看,汉语双声的格式是两个字同声,与英语 alliteration相似,而叠韵是两个字同韵,与英语 assonance相似,但是英语所具有的“音美”显然有别于汉语,英语的 alliteration和 assonance是以词为单位,而汉语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所以双声、叠韵以字为单位。除双声、叠韵这两种音韵辞格以外,同字和叠字也是实现汉语语音韵律功能的手段。同字是指两字重叠中有间隔,反复使用同一字、词,以强化语势,增强表达效果[3]370。如:糊里糊涂;相亲相爱;公平、公正、公开;知人知面不知心等。叠字是指把两个相同的字重叠在一块,中无间隔,以加重语言的感情色彩或性状程度,增强表达效果[10]1221。如:世世代代;滔滔江河;茫茫草原等。叠字和同字在古诗、格律诗中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的。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说法和表达。

三、英语 Alliteration&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的翻译

1.功能对等法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修辞特征来看,它们在语音修辞手段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进行这方面的英汉互译时,可采取“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4]378,做到保留其原文的语音修辞效果,再现原文的风貌。不少成语、谚语和诗词因有同字、叠字、双声,译成英语时不乏使用头韵,请看以下例子:

16)各师父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

Every teacher has his own method andevery trade its owntrick.

17)花对花,柳对柳,破粪箕相对烂扫帚。

EveryJack has hisJill.

18)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Virtue dwarfsvice.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As people have their sorrows and joys,separating and reuniting,so has the moon its bright and dark,waxing andwaning.

20)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

(毛泽东:《贺新郎·赠杨开慧》)

The misunderstanding arose from what Iwrote,

But it will melt like clouds thatfleet and mists thatfloat.

同样,英语头韵汉译时也要尽可能反映原文的修辞特色,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二单元Reading Practice:LETTER FROM HOME中有一句:

21)It is not that I don’t wish themfame and fortune…

译文 a:并非我不希望他们成名成家,发财致富……(同字对应头韵)

译文 b:并非我不希望他们名利双收……(双声对应头韵)

两个译文都设法保持了原句的头韵效果。再看两例:

22)Magnetic,MagnificentMeryl

美貌动人、美名高筑的美瑞尔 (同字对应头韵)

这则报刊标题采用头韵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风趣地描述了曾荣登奥斯卡影后宝座的Meryl Streep的两大非凡之处:魅力无穷,成就辉煌。译文用同字“美”和谐音完美地译出了原标题的音韵色彩。

23)“It wasastrue, ”said Mr.Barkis,“as turnip is. Itwasastrue...as tax(es)is.”

“那是真的,”巴奇斯先生说,“跟针一样真。那是真的……像珍珠一样真。”

原文中的两个喻体 turnip和 taxes只是为了押头韵,体现谐趣,其确切意义不甚重要,翻译时应把“谐音”效果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

2.辞格转换法

英汉语毕竟是形态、结构迥异的两种东西方语言,将英语头韵转换为音义俱佳的汉语形式是相当困难的。难怪有人感叹道,“英语头韵是不可以的”。[5]31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采用辞格转换的变通译法,以尽力保持源语的艺术表现力。如:

24)Mr. President,my delegation is confident that your management of our affairs will beprinciple butpractical,expeditious but notexpedient.

主席先生,我国代表团深信您对我们事物的处理,既会符和原则,又会实事求是,既快速高效,而又非权宜之计。(对比对应头韵)

本句和例句 25的译文处理虽不能照顾到音韵,但保留了语音形式的对称美,读起来节奏感强,有气势。

25)Theflakeswerefalling thick and hard now,pouringpast thewindow,awaterfall of mystery.(Jonathan Nicholas:First Snow)

现在雪花下得又密又大,好似神秘的瀑布在窗外瓢泼。(比喻对应头韵)

这句话中的三组头韵 [f]/[p]/[w]的美感根本无法从汉译中体现出来,只能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意境传达出来。

26)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sleepy,sluggish-brainedslothstayed at home.(Advanced English Book 1,Unit 9)

这是一批卓越能干的人民——因为所有那些行动迟缓、瞌睡兮兮、呆如树獭的人都留在家乡了。(四字结构对应头韵)

27)Predictably the winterwill besnowy,sleety and slushy.(Eastern Review)

译文 a:估计今年冬天将多雪,多冻雨,多泥泞。(排比结构对应头韵)

译文 b:估计今年冬天将雪花飘飘,雪雨交加,雪路泥泞。(四字结构、双声和叠字对应头韵)

在上面两例中,四字结构及排比的使用在句子结构上或多或少地弥补了头韵在汉译过程中音韵特色的丢失。

3.意译法

英语的 Alliteration占其音韵美之半壁江山。如果仔细看看,不难发现,英语的 Alliteration的构成有两类:一类是“天然偶成”,一类是“刻意求得”。[2]115英语作者有时为了使单词首音相同,在选词时往往会产生因词害意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措辞的准确性。遇到这种情况,汉译时就要格外留心,避免原文失之毫厘,译文谬之千里。既不能用功能对等法,也不刻意去辞格转换,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译出原句的意思,即采用意译法。再以例句 3为例,根据英语谚语,猫有九名,尚因忧愁而死。汉译时采用意译法,使之更符合汉语习惯和思维方法。又如:

28)Next tohealth,heart,home,happiness for mobile Americans depends upon theautomobile.(Advanced English Book 1,Unit 7)

对于好动的美国人来说,其幸福不但取决于健康、爱情、温馨的家,还取决于汽车。

原文为了 happiness一词头韵的需要,选用了health,heart,home三词。其中 heart取其非主要释义 love(爱情 );home指 the place one’s domestic affections are centered,译作“温馨的家”。如若将之分别直译为“心”和“家”,势必使译文拗口、费解。

四、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并且形态、结构也完全不同,从英语 Alliteration&Assonance与汉语“双声、叠韵、同字和叠字”的修辞特征来看,它们既有些许的共性又不能完全对应,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追求音韵美方面的修辞特征,探讨不同语言中音韵美的翻译有利于英语学习者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1]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毛荣贵.翻译美学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吴平.英汉修辞手段比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树德,冯奇.英语修辞简明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吕煦.实用英语修辞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一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杨春霖,刘帆.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Rhetorical Features of English“Alliteration&Assonance”and Chinese“Alliteration&Assonance”and Their Translation

SONG Yin-xiu
(Depar tment of Foreign Studies,Weinan Teachers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English belongs to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 and both of them have their own phonetic system,so the rhetorical features of English“alliteration&assonance”differ from those of Chinese“alliteration&assonance”.The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s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may help English learners to achieve their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literation;assonance;Chinese alliteration;Chinese assonance;syllabic rhyme and rhythm

H319

A

1009—5128(2010)01—0076—04

2009—03—07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JG200807)

宋引秀 (1965—),女,陕西合阳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 冯 宏 ]

猜你喜欢

叠字音韵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奇特的叠字联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I Like Thinking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叠字家园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叠字话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