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2010-08-1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聋哑健康状况残疾

陈 红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7)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陈 红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7)

目的:深入了解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以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等作为关键词,在各个数据库中搜索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梳理。结果: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要有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以及运用团体辅导等方法可以提高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聋哑青少年;干预

残疾人是各种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我国目前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占人口比例的5%左右,而且以平均每日新出现2160名的速率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我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5类。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或疾病,使得许多残疾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与普通人群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1]。聋哑青少年作为残疾人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深入了解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对于有效开展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和潜能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国内关于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基本分为理论思辨的定性研究和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理论思辨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进行了经验描述,强调分析归纳[2]。实证调查研究以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对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调查。

杨素华以症状自评(SCL-90)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山东省特教中专盲生、肢残生和聋生共200人进行了研究,与健全学生相比,残疾学生的9个因子分和总均分都极显著高于健全学生。聋生阳性出现率居首位的症状项目是“感到苦闷”(89.7%),另有82.8%的人“过分担忧”[3]。

胡春萍和李春林同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名聋哑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也得出80例聋哑学生SCL—90总分及总均分均远高于常模值,提示所选样本心理健康水平较低[4]。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内一些关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较相似[5][6]。

另外,有研究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天津市区及郊县的四所聋校初中三个年级的10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查,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7]。

而林于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75名聋哑学生进行了测查,得出聋哑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焦虑程度高于普通学生,焦虑倾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8]。

2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考虑了男女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残疾程度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张颉在调查中发现[9],聋校初中女生在8个维度与总得分上都高于聋校初中男生,其中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总分上都达到了显著差异。而林于萍的调查表明聋哑女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男生,在恐怖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方面,程度均显著高于男生,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0]。胡春萍等调查也得出不同性别学生SCL—90总分及总均分无显著差异,男生在“偏执”、“敌对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较高,女生“恐惧”因子分较高,其余各因子无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说明男性聋哑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不被人理解、想法更固执、对社会敏感多疑、更易出现人际冲突。而女生多表现胆怯、紧张、孤僻、回避社交等问题[11]。

2.2 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张颉调查得出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身体焦虑状况、恐怖倾向上,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12]。林于萍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焦虑倾向的发展特点不同[13]。

2.3 国内外的研究者都探讨了残疾程度对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张颉的调查得出聋校初中残疾程度高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上比残疾程度低的学生得分低,在孤独倾向、身体状况、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得分高,但总得分还是残疾程度高的学生比残疾程度低的学生得分低一点[14]。而国外的Johannes等人的调查发现,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条件与残疾程度不存在相关[15]。

3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加以分析。

3.1 个体因素主要与聋哑青少年自身的认知特点、人格特质、自我概念有关

3.1.1 聋哑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听觉障碍、言语障碍、思维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其身心发展的不协调,是造成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聋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智力、言语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单方面的迟滞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16]。

3.1.2 聋哑青少年的人格特质

国内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如熊昌娥等人的调查发现,聋哑儿童性格明显内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和不爱说谎,这可能是因为聋哑儿童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与人交流困难,人际沟通少,所以逐渐形成了内倾的人格特征。另外聋哑学生的孤独水平与人格因素可能存在相关[17]。

3.1.3 聋哑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国内外的许多心理健康研究工作者都将有无正确的自我概念作为判定标准之一,但对聋哑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研究不多。张斌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对浙北地区三个年级共127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聋哑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良好,聋哑男生与聋哑女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无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也不显著。同时作者也提到这与样本来源即这些地区聋哑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即浙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教育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当地人的教育观念开放,社会对聋哑人不再是歧视,而是关心和帮助[18]。

3.1.4 聋哑青少年的应对方式

梁宝勇的一系列研究指出,应对方式同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关系[19]。俞海侠考察了特殊教育师专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与关系,得出积极应对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均分,心理健康不同水平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均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和总体水平呈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20]。

3.2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因素不高是导致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不高的一个可能原因。李强等研究证实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21]。杨素华的研究也证实残疾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别是显著和极其显著地低于健全学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极其显著地低于健全学生。

4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

4.1 运用团体辅导提高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可提供一种安全互动、相互信任的环境与氛围,通过倾诉和行为训练使学生长期压抑在内心的苦闷得到充分宣泄。团体辅导使残疾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从而面对现实,理智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坚定其生活信念。通过团体活动,学生们敞开心扉、真诚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支持。宋彩玲对24名年龄在18-21岁肢体残疾学生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结果发现,团体成员聚在一起,可以有效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从而肯定自己。残疾学生的心理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团体辅导的作用,不能排除在团体辅导活动之外,其他时间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以及生活中遇到愉快事、学习成绩提高等良性事件刺激。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继续尝试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有效方法,能让更多的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生活[22]。

4.2 注重聋哑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

张海丛认为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23]。听障学生在兴奋性、忧虑性、独立性上与健听生有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二者在心理健康因素上差异显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听障生的个性心理上更多地表现出自控性差、偏执、自我中心、忧虑、不自信等特点。这种情况不利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因此,纠正聋哑学生现实人格中的种种偏差,建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想人格,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现实的意义。

4.3 重视体育锻炼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残疾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与锻炼,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挑战[24]。吴雪和陈刚的研究得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5],即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体素质,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在:体育锻炼能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体育锻炼能培养残疾人的进取精神并且能治疗残疾人的某些心理疾病。Kyan的调查也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病症[26]。有研究者探究了体育教育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采用聋人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同班教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成立社团组织开展社区服务、采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进行试验干预,研究者发现体育教育的干预手段,不仅使聋人大学生的应付方式、自我效能等心理特征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在整体上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27]。

4.4 加强聋哑青少年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自然结构、人际关系、教养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文化素质水平对聋生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所以家长应该给聋哑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有研究表明缺乏父爱或母爱,尤其是缺乏体肤抚爱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性格易孤僻、内向、粗暴等。而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易造成人的心理障碍和疾病[28]。

小结

上述研究表明:关于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在各方面虽都有涉及,但很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工具过于单一,大多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显然用单一的方法、工具得出的结论有其局限性。(2)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部分研究都仅局限于区域性的调查,而且以聋哑青少年作为被试的样本过少。聋哑青少年与普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有待扩大样本容量,做进一步的研究。(3)目前大多研究都局限于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或只是针对一般影响因素(如人口统计学因素)来讨论,缺少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其重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4)基于孤立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干预研究,操作性不够强,干预效果欠佳[29]。

研究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网络和密切的合作关系等都是重要和必须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以积极的思想和观点指导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可以借鉴普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但应考虑聋哑学生的特殊性。(2)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大都是正常成人使用的量表,所以在使用时,要对量表中某些不适合聋哑学生的条目作一定修改,信度和效度也须进一步检验。另外,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希望有研究者能编制出适合聋哑学生的心理测量量表,推动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不断深入。

[1]朱丽莎.残疾人心理健康探讨[J].医学文选,2006,25(4):733-735.

[2]杨坤芬.浅谈聋哑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相关问题[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2):9-10.

[3]杨素华.特教中专残疾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1,30(2):27-32.

[4][11]胡春萍,李春林.聋哑学生SCL—90测试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4,20(7):411-412.

[5]蔡希美,罗其昌.聋生、盲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8,(3).

[6]雷江华.武汉市聋校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研究,1998,26(3).

[7][9][12][14][16][28]张颉.天津地区聋哑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95):76-82.

[8][10][13]林于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28(4):9-12.

[15]Johannes Fellinger.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deaf pupils[J].Eur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8,(17):414-423.

[17]熊昌娥,等.咸宁市聋哑学生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529-530.

[18]张斌.浙北地区聋哑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306-309.

[19]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34(6).

[20]俞海侠.特殊教育师专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7(5):76-81.

[21]李强,鲍国东.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3,11(4):267-269.

[22]宋彩玲.团体心理辅导对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0):63-64.

[23]张海丛.健听大学生与听障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

[24]唐征宇,马妍.加强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锻炼研究,提高残疾学生身心健康水平[J].体育科研,2001,22(1):27-29.

[25]郭敏刚,吴雪,陈静.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189-191.

[26]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5(4).

[27]马宏斌.体育教育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25(3):74-75.

[29]马惠霞.中国影响心理健康个体因素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

(责任编辑:张连军)

G479

A

1009-2080(2010)03-0023-03

2010-01-20

陈红(1983-),男(汉族),重庆渝北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聋哑健康状况残疾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两个好朋友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