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写作思维差异及应对策略

2010-08-15宋胡骏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语篇汉语学习者

宋胡骏

(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英语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它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及目标语文化等诸多领域。中国英语学习者要写好英语作文,首先要了解英语是怎样遣词造句并开展语篇组织的,这种写作中的主观活动就是思维模式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开展大学英语写作的思维研究,使学习者认识到写作过程中中西方思维差异,进而在强化输入的过程中注重英语思维下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写作实践,是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一、大学英语写作的思维分析

英语写作是一项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主动性技能。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大多数心理语言学家都趋向于这种认识,即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社会的产物,而语言则是人类传达、交流和保存思维成果的主要工具,是思维的主要物质外壳。文化社会学者认为,特定的行为和物体根据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准则,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异[1][p56-60]。中英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习惯,当然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如下:

1.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汉语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是一种具体形象思维,体现在语言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如“断肠人在天涯”,就是用“断肠”这样的具体的词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表达了游子思乡的痛苦之情。相比之下,西方人更侧重于抽象思维,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英汉这种思维上的不同造成了语言表达上各自独有的特色,如英语中说“Chinese people in the old day led a life of extreme hardship”,汉语恐怕就要译为“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汉语的具体形象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导致了两种语言对动作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汉语动词丰富,因此汉民族很擅长用动词,句子往往以动词为主来表达其内涵。在汉语中,一个句子或短语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动词的情况比比皆是,如“借花献佛”、“走马观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等。而英语常常通过其它的词类来表达动作,如名词、介词等。如“The book is above me(这本书我读起来很难)”,“The road is under construction(道路正在建设之中)”,都是用介词和名词来表达动态的内涵。

2.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习惯于以整体性为出发点,把事物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直觉综合。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常以个体为出发点,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逐个进行研究[2][p7-10]。这种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方式的差异深刻影响着与其相对应的语言形式,从而导致英汉之间表达的种种不同,如汉语对事物命名时注重统一观,倾向于对事物的类属概念给予相同的标志,如“汽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统属“车”的范畴。而英语中则直接命名为“car”、“train”、“bicycle” 、“motor-bike” 。

3.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的差异

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形成了汉民族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本体思维反映在语言形态上,其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在描述事物和阐述事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当涉及到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于用人或生物的词做主语,而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是客体型的思维方式,即把客观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中心,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无生命、抽象名词做主体的情况远比汉语多。比如在汉民族看来,情为心生,人为心主。

无论人产生什么样的感情,都以人为主体。但从西方客观思维审视,人一旦为感情所左右,便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许多不理智的事情来,从这个角度出发,与其说人生情,倒不如说是情控制了人[3][33-35]。所以英语中存在着大量表达思想感情的抽象词汇如thought,idea,mind,anger,panic,shock,excitement等来充当主语。例如汉语中我们说“我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英语中习惯于表达为“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4.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差异

英语重逻辑思维,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其表现形式严密地受逻辑形式的支配,概念所指界限分明,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句法功能呈外显性。而汉语重辨证思维,在语言表达上重意合,受意念的引导,看上去概念、判断及推理不严密,句子松散,句法功能呈隐含形式。辨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差异也导致了汉语喜欢用修饰词来加强语气,以情动人。而英语的文章措词强调以理服人,对修饰词使用持审慎态度。在结构上,汉语的文章在语篇的开始往往避开主题,从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而英语段落往往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然后通过逻辑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表现在论证上英文往往习惯于由点到面,由个体到整体;而汉语思维下的语言表达习惯于由面到点,由整体到个体。

5.螺旋性思维与线性思维的差异

Kaplan R.在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一书指出,英语的写作思维模式为线条式(linear),而汉语的写作模式为迂回式(circular or approach by indirection)[4][p1-20]。英语线形思维方式主导下的语篇展开模式通常偏重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文章结构层次感和独立性较强,具有由表及里、由因及果的认知逻辑特征。而汉语螺旋型思维模式影响下的语篇发展习惯通过多种对比方式对中心意思作螺旋型的重复,倒叙插叙较多,其论证过程遵循“转”的模式,这往往使西方人读来不知所云。在语篇的结尾方面,汉式思维的主体思维主观性强烈,作者在文章结尾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结论化倾向。而英语民族思维则强调文章的客观性,往往摆出大量的事实数据,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思维研究下的大学英语写作习得策略

1.加强认识,正视思维差异

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培养兴趣、激发成就动机为出发点,在感知、认知知识的过程中自我发展。鉴于此,学习者首先要通过系统的涉猎,树立一种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观,认识到汉语和英语由于思维差异而造成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从而激发兴趣,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西方思维方式的习得,并有意识地与汉语思维进行比较,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并要善于发现总结其特点,克服母语思维负迁移,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强化输入,培养英语思维意识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出,学习者只有在接受足够输入(input)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较好的输出(output)。在外语学习中,阅读是学习者接受、吸收并内化语言知识及其承载信息的一种心理过程,是最重要的一种输入途径。统计研究表明,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习者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等语言驾驭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围绕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选择不同的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程度挑选语篇材料,以便有机会接触不同主题、不同层面的丰富的语言现象和语料。另外,要多读最新的英文报刊杂志,以比较中外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的思维模式、文化特点、语言风格、风俗习惯等,以产生潜移默化的语言、文化甚至思维上的影响。

3.注重分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语篇分析。语言并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语句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篇章中,任何篇章都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所以,学习的重点不单纯在以词法、句法为基础的语言点上,而且也在所学材料的信息点上,要做到既重视语言形式,又重视语言的功能,同时还重视语篇所涉及的语言文化知识。只有把学习重点转移到语篇学习上来,才能培养学习者通过对文章层次或语言主题的分析,揭示作者使用语言的方式或程序,或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了解英语语篇在表意、信息传递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创造能力。语篇分析的具体步骤为:首先要从语篇分析入手,找出关键词、主题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确定文章的主体框架及主题扩展脉络。其次要以主题为中心对文章进行具体剖析,使文章呈现“立体化”,通过层次衔接分析与意义连贯逻辑推理等手段来分析课文,从而摆脱语法分析的羁绊,增强把握文章整体意义的能力。

4.勤于实践,促进自觉英语思维的实现

加强认识、强化输入、注重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实践,在学习过程中,要把三种策略的实施与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阅读在于建立一种外语思维模式,而注重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写作意识。在分析文章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逐步接近作者,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写作萌动,有了这种萌动,便有了写作的兴趣与热情,这样就可以进行范文模仿写作或者重写,然后再逐步从这种依赖性练习转到灵活性、独立性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实践上来。

综上所述,学习者要想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要从整体的视角开展实践,从思维差异的角度进行写作技能的习得。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强调写作教学及实践过程中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是要求在写作教学和学习中注重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存在及其切实造成的写作障碍,并非要把西式思维和中式思维完全割裂开来。学习外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用它来表达自己在母语环境下的思维成果。从这个角度上说,外语完全不带有母语的思维烙印是不可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母语思维干扰、建立外语思维,同时还要恰如其分地发挥母语思维的正迁移,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率。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2-133.

[2]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99-203.

[4]陶嘉炜.写作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79-85.

猜你喜欢

语篇汉语学习者
学汉语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