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研究

2010-08-15徐伟民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院校政治

徐伟民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还没有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否应该有一个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的独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形成了一些经验性的认识,作了肯定地回答。基于这些经验,笔者试作了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众。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应当指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高等院校都面临很多共同的或相似的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学生们对这门课所采取的轻视或排斥的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日益边缘化。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单调、乏味,在课堂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浪费时间。因此,在大学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高。部分大学生要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用来改学英语、计算机等其他科目,要么心不在焉地看小说、报纸、杂志,逃课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同时,教师在教学上也显得办法不多,教学方式单调,说教较多,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因而,在教学双方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或“共衰”现象。这些现象在高职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都体现得比较明显,显然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些共性的问题并不能掩盖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依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摸索,初步形成了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态度上的特殊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基本上不感兴趣,但程度更甚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倾向有一定联系。高职院校的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办学方式极容易使学生孳生一种急功近利的眼光,更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隐性化、长期性,使人们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因此,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多大作用,对今后的成才、就业没有多少帮助,不必在这上面多花时间。另外,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态度也有所差别,表现不尽相同,呈现出复杂局面。文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要高一些,而工科专业的学生则明显的低。在有些班级,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积极性较高,而一部分学生则特别消沉,睡觉、讲话,有的甚至连课本也不带。这种现象在工科专业班级比较明显。应该说,这与学生中所存在的知识积累上的差别,以及品行差别有密切联系,必须加以分析。

(二)知识结构上的特殊性。总的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积累的底子较弱,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于在中学学习过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本上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同时,由于不少学校在高一就开始实行文理分科学习,不少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单一,而且薄弱。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所需要掌握的文科知识,比如一定的历史知识,知之甚少。这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复杂性和难度,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三)偏重感性的特殊性。这一特点是以上两个特殊性的必然结果。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对理论学习持特别排斥的态度,从而限制了许多学生理解一些理论的能力,难以体会理性思考的乐趣,因而渐行渐远,难以形成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些学生反映,刚开始还觉得这课新鲜,有些兴趣,但时间长了,就被枯燥的说教磨得无影无踪了。在教学实践中,从我们所开的两门课的比较中,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制基础课的接受度远远高于政治理论课。显然,前者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感性的东西较多,而后者学生则感觉“距离较远”,抽象而枯燥。这些现象显示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明显有偏重感性的特点,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教学管理上的特殊性。高职教育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对学生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则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双师型)。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往往是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结合为主要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这往往使人们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特殊性,从而低估了它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品性,对一个人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是渗透在专业能力培养的进程之中的。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管理中和教学实践中,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从而使它有效地融入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的进程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课程设置上的特殊性。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奠基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这一特点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有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另一种模式。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品性,最终还是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能力之中。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适应这个特点,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作为人文学科的优势,探索一条新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子来。

二、有关推进教学改革的若干原则

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在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不断地努力摸索,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认识,并把它归纳为以下几条原则:

(一)增强亲和力原则。如前所述,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冷漠和排斥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地说教,俨然一派真理的化身,动辄训人,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从而敬而远之。因而,缩短这种“距离感”,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乃是当务之急。如何做到,需从两方面努力:其一,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改变传统的“说教面孔”,打破教师与学生的“主仆”地位,在教学之间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努力展现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其二,大力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

(二)注重愉悦性原则。枯燥、乏味,这是许多学生长期以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枯燥、乏味”阴影中解放出来,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多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一下教学方式方法,让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轻松愉悦一些,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愉悦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塑形象与影响、克服偏见与误解、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三)加强实践性原则。教学实践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仅仅在课堂上完成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也远离这门课所应该达到的最终目的。应当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多少内容、观点、方针、政策,而在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和伦理道德品性,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成为有责任、有能力的接班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创造各种机会、各种形式,从课堂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努力践行,才能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达到“塑造人”的目的。这一原则,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更具有紧迫性和操作性。

(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们思维的一般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教学无疑应该遵循这条原则,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偏重感性的特点更应如此。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必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特别注意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的兴趣,去理解好、把握好深刻的理论。也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迎合学生的感性要求,而忽视了理性“灌输”,要很好地将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互动激励原则。这是民主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是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应该看到,在今天资讯发达、知识创新的时代,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在获取资讯、探索真理这点上,是经常处在大致相同的起点上,这就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提供了重要平台,也就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以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如此。同时,当今的大学生身处社会变革时期,思维走向成熟,人格趋向独立,对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新知识、新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强,这就为与老师进行互动激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里,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偏重感性,与教师的理性说教存在距离,缩小这种距离,在教学中形成有效的互动激励,显得更为必要。

三、改进教学的几点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努力。一个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点在于两个方向——在课堂上加强互动,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实践。另外,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按心理层次实施思想教育,实行疏导方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必须十分注意低层次的心理体验,从低层次的情绪体验入手,逐步过渡和提高。任何超越人们的低层次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忽视青年学生现有的觉悟程度,否定认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的心理过渡,是不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过去那种传统的居高临下的“灌输”和说教的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陷入尴尬的重要原因,只有实行疏导方针才是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的正确原则。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疏导方针,开展课堂民主,加强互动,对于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对这种方法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到了74%。

(二)挖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文内涵,重视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人格是一个人的稳定持久的心理状态,是个体身心健康的基础,决定着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急需解决问题的是,在认识上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使其功能、宗旨和其人文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播方式上实现从“目中无人”到“目中有人”,从“教训人”到“关心人”的变革,发扬好的传统,跟上时代的节奏,重塑形象,展现亲和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它以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推动我们国家民族发展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掌握,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既立志高远又脚踏实地,促成健康、科学核心心理认知的形成,从而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愉悦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将愉悦带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确实有一定难度,但也是改变这门课形象的捷径,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条经验。

第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其打造成政论性纪录片。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及声像图文于一体,将感性的材料与理性的分析融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第二,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增强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课堂上努力打造情理交融、平等沟通的氛围。

第三,充分了解、利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互动的方式方法上创新。例如,可以把娱乐活动中某些手段移植到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这些抽象的理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爱好,结合教学内容,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编进多媒体的课件中,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介绍其历史背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效果是明显的。

(四)在课程设置问题上,应该注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和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走出一条新路。其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本身就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而且实践课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教学中,也往往由于这些实践课干扰或挤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该适应高职院校的这一特点,加强和加大实践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课程安排。比如,思想道德和法制等课程可以和相关的专业课实践课同步进行,寓教于行动中,效果应该更好。其二,缺乏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软肋,应该有条件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要有实践课的课程设置,要创造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实践课形式,以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意识,这是他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延伸到课外,融化于他们的生活中很有必要,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实践中体会到,“第二课堂”有着“第一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产生很好的效果。而且在这方面,师生容易形成互动激励,并且创新的空间较大。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设专题讲座或“人文论坛”等活动。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于奠基人的人文素质,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这是一个细致、长期而深邃的工作,这也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积极开设专题讲座,将知识的传播与理性的思考紧密结合,拓宽和夯实广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需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同时也需要融入校园的生活当中,需要党委领导下的学校多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狭小的课堂”,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作用。

[1]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张健《中国高教研究》2008/1

[2]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李世平《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课程取向:一个后现代的检视 胡春光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理论课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