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2010-08-15齐海英
齐海英
混凝土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齐海英
从现场实际出发,分析了混凝土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裂缝预防与控制的措施以及裂缝处理的一般方法。
混凝土建筑;裂缝预防;裂缝控制
混凝土建筑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混凝土建筑问题较多,其中混凝土的裂缝尤为突出。
1 裂缝成因
混凝土建筑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除本身地基沉降的原因外,还有材料和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原因。
1.1 材料质量
⑴厂家往往通过磨细水泥熟料的方法提高水泥强度,从而导致水泥比表面积大大增大,体积稳定性越来越差。
⑵一些商品混凝土厂家骨料质量差,特别是采用泵送剂后,容易导致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和后期收缩裂缝。
⑶有关研究资料揭示,掺合料对混凝土体积变形性能影响有差异,S95矿渣粉的影响明显大于粉煤灰。
1.2 材料配比
⑴在现场施工中,为了施工方便,往往不严格控制用水量和配合比,施工用水量常常大于 (甚至远大于)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用水量,使混凝土坍落度大,泌水现象明显。泌水大的混凝土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逆性收缩,从而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⑵水泥的品种、用量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原因。施工中如果水泥选择不当,水泥细颗粒偏多,会使水泥对外加剂适应不良,对防止混凝土的裂缝收缩极为不利。
1.3 施工质量
⑴砌块龄期不足即直接用于墙体。
⑵砌块含水量过大或被雨水淋湿,墙体会因干缩引起开裂。
⑶砌块组砌混乱,排列不合理,未按规定按槎砌筑或通缝。
⑷水平、垂直灰缝厚薄不匀不饱满,砂浆和易性差,日砌筑高度过大等引起墙体开裂。
⑸砌体强度偏低,不同等级材料混砌,导致墙体容易开裂。
⑹墙体开裂、孔洞预留、穿墙等部位填补处理不当,引起局部开裂。
2 防止裂缝的产生
2.1 控制材料的配比量
由实验室提供的设计配合比是一种固定条件下的静态配合比,而施工则可能随时受到各种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确定施工配合比时,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首先,应根据水泥的水化热、泌水性、收缩率、比表面积等性能合理选用水泥及用量;其次,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水泥砂浆的黏度,减少集料的沉降,充分发挥砂、石的骨架作用,减少多余的拌合用水量;再次,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的含砂量,优化骨料配级;最后,在高温季节施工时,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温度,特别是水泥的温度,这对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也很重要。
另外,微膨胀剂和矿物掺和料的应用也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很好的措施。微膨胀剂的应用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极高的抗渗性,能较好地补偿收缩式膨胀能力,对大面积混凝土板的防裂有很好的帮助。
再者,在混凝土中使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应该成为一种首选的“抗裂”措施。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优异无可比拟。除了粉煤灰以外,常用的矿物掺和料还有细磨矿碴以及两者的复合体。这些掺和料具有延迟和降低混凝土水化降温,改善混凝土泌水性能以及自收缩的作用。
2.2 控制施工质量
⑴在混凝土浇注前,与商品混凝土公司进行现场试配,严格控制好水泥用量及砂、砾石粒径与含混量(现浇板应选用中粗砂,粒径在0.25 mm~0.5 mm之间的石子;砂石含泥量不得超过1%,砂、砾石含泥量过大应进行冲洗),选定较适合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派专人在搅拌现场值班,严格按选定好的施工配合比搅拌。
⑵混凝土搅拌车出站前,每部车都必须经质量检查员认真核对料单、检查和易性合格才能签证放行。坍落度抽检每车一次。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到施工现场。运到现场的混凝土要查看起运时间,要求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5 min,否则影响泵送性能或强度;同时要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损失过大时要求商品混凝土公司退回此车混凝土熟料,坍落度损失较小的必须经实验确定再掺泵送剂而不能让施工班组人员私自掺水。
⑶认真做好混凝土浇注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防止裂缝产生。规范规定,常温下混凝土浇注后12 h内必须覆盖保温养护,普通水泥不少于7 d。做好对混凝土的浇水养护,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减少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⑷混凝土浇注在无施工管理人员同意时,严禁过早上人、堆料、施荷加载,因混凝土浇注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如果在混凝土尚未有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在其上面集中堆放建筑材料或支模立撑,这样带给现浇板的不是强度,而是更多的裂缝。因此,混凝土强度达到1.1 N/mm2以后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⑸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可采用φ10~φ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800 mm左右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防止板负筋保护层过厚导致裂缝产生。
⑹认真验算支模体系的强度,严格检查支模体系是否按方案搭设。严格按规范留设拆模试板,现浇板的拆模要经拆模试块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⑺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现较细小的裂缝,可用农用喷雾器喷水湿润后用木抹子全面进行一次抹压,弥合已产生的裂缝,防止其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贯穿性裂缝。
⑻可在现浇板四角配置一定数量的角筋。针对现浇板裂缝多发生在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φ8@200 mm、长度为1 800 mm左右的辐射筋,以此满足板角应力的需要,使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范围与辐射筋相一致,从而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以上综合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产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施工、材料、检测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并且要在提高控制技术和技术管理水平这个根本问题上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预防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Concrete Cracks
Qi Haiying
From analyzing the scene reality,this article states the reason of concrete cracks,and points out the general steps for dealing with the cracks'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crete construction;crack prevention;crack control
TU755.7
A
1000-4866(2010)01-0033-02
齐海英,女,2009年12月毕业于北岳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大同煤矿集团宏远公司工作,助理工程师。
2010-01-05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