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2010-08-15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论劳动者

田 冰

(太原大学 保卫处,山西 太原 030009)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田 冰

(太原大学 保卫处,山西 太原 03000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所揭示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劳动价值论;经济社会关系;启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中心内核,也是马克思对人类的一大重要贡献。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通过对商品的分析,科学地论证了商品价值是如何产生、实现的以及其价值增值过程,结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情况,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和源泉,为整个《资本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发现劳动价值论即创造价值的源泉,是在继承前人有关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新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尤其是在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之所以不同于以前的劳动价值论,是因为马克思全面地认识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即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这种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来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1]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成为商品,才能在市场中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价值这种表现形式才能实现其价值。把所有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人类的一般抽象劳动这种质的规定性,是马克思的天才发现,使商品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终到货币成为可能。而把商品的价值量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这就为商品的等价交换及实现价值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价值尺度,价值规律是商品的内在要求,供求规律、价格规律、竞争规律是外在的表现。

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要注重对理论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又要结合当前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做出新的理解和诠释,只有这样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标志的时期完成的,因而有其局限性,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范围还不够全面,对当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普遍使用还没有预见到。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创造价值的劳动应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应赋予创造价值的劳动新的内涵和外延。不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体力劳动领域,要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发明和创新、管理和服务等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直接或间接的巨大作用,要认识到脑力劳动,尤其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多倍或数倍的简单体力劳动,同时也创造了多倍或数倍的价值和社会财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劳动还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技术、管理、服务和资本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取得其应有的报酬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对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同时并存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对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更好更快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劳动价值论与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排除各种“左”的思想的干扰,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此外,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的关系,一定要深入认识和理解现代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现代科技劳动是如何在当代经济发展中创造巨大的价值,其作用过程是值得探讨和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不断认识、解释当代的新问题和新现象,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永放光辉。

二、科学地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其它价值论之间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推动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存在一些误解,甚至一些人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不适合新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和认识,是没有真正弄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真实内涵的一种表现。目前,社会上对价值的认识存在着多种声音、多种观点,如知识价值论、信息价值论、科技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这些价值论从表面上看有其合理性,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似乎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但追根溯源,在这些价值论的背后,其本质的东西并没有能够脱离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就拿知识价值论来说,知识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和可能的生产力,它只有转化为物质的和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创造价值,不是知识创造价值,而是知识劳动创造价值。[2]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的价值只能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表现出来,知识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从表面上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力量无限大,一个有知识,尤其是具备高新技术知识的劳动者可以在办公室内,通过操作电脑或其它自动化实验设备,就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财富,有时,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然而,当我们剖析事物的本质就不难发现,高新技术的获得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脑力和体力脑动的过程,高新技术成果是数倍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结晶,其极高的价值也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产物。利用高新技术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设备同样也是人类无差别劳动多倍或数倍的结晶,其在生产过程中转移的价值部分也会更大、更多。

再如我们不能把一个大学教授一小时的价值等同于一位草坪修剪工一小时的劳动价值。前者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才能胜任工作,而后者只需简单的培训即可工作。显然,前者在同等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后者。事实上,教授自身所包含的价值转移部分也远远大于草坪修剪工,难道就能简单地说知识创造了价值吗?试想,如果草坪修剪工发明了一种非常先进的割草机,效率非常高,也许草坪修剪工在单位时间内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然而,先进的割草设备并不是一朝一日,具备简单知识就可以发明出来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劳动)过程。

我们再看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来探讨价值创造的源泉,也就是说价值的创造不依赖于主观的判断和感受,只要有人类的劳动耗费就应当创造出新的价值。人类的劳动之所以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源于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劳动力在出卖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新价值。效用价值论则认为价值来源于主观上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及满足程度,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如对于一个面包的效用价值来说,相对于一个饥饿的人和一个吃饱了的人,其效用价值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出现负的效用,这种主观上对商品价值的否定,是不符合客观世界存在性规律的。效用价值论之所以有其存在价值是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更直观、更直接地解释了人的主观需要。本质上,效用价值论并不能脱离劳动价值论而存在,只不过考查的角度不同,劳动价值论从事物的本质,质的规定性上考查价值的源泉,而效用价值论是从表面上考查价值的表现形式,掩盖了事物背后的本质。劳动产品一定是有效用的商品,不经过人类劳动参与其中的天然之物,既使具有效用,具有有用性,但却不可能具备价值而实现社会的交换。

因此,劳动价值论是本质,其它价值论是表象,只有人类的无差别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类劳动,其它一切机器设备、技术、信息不会自动地创造价值。知识、技术、信息、机器设备只有作用于能劳动的具体的人,通过人的劳动转换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将其本身所包含的事先由人的劳动所创造的巨大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形成新的价值实体。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与其它价值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劳动者与科技、信息和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关系,处理好人才与知识的关系。我们要尊重知识,更要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创造能力。这也是与马克思的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完全吻合的。因而,在社会财富的生产过程中把劳动者放在首要的位置,要以人为本,才能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现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关系

把劳动价值论归结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对价值本质的客观反映。因为价值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社会形式,通过不同需求的社会群体的相互交换而体现出来。就如同语言不能独立于个人,而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抽象出人类的一般劳动耗费是形成价值的基础和唯一源泉,然而价值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必然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相联系。就价值的质的规定性来说是人类无差别的劳动的凝结,就价值量的规定性来说则是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实,从马克思所限定的“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的前提条件中,我们不难看出,价值量的确定反映了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价值不仅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且是一种被物掩盖着的经济关系。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正确理解劳动形成价值这一理论的核心,才能理解价值关系不仅体现一种交换关系,而且体现一种特殊的经济社会关系。从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不难看出,不同的社会形态及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论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又不平衡,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劳动价值论也反映了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者的劳动只能存在于一定范围之内,还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还必需通过有效的市场交换才能得以实现,甚至在某些条件下还不能实现,取得社会的价值形态,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剥削关系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关系。

揭露价值关系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根本之处。

四、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不是谁主观创造的,它是支配商品交换的一种客观规律的反映。[3]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商品交换客观的内在根据,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4]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商品市场价格的本质规律,是商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根本依据。尽管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劳动还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市场的有效交换才能实现个体劳动的社会价值,才能实现劳动者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市场环境的因素以及竞争规律,价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优胜劣汰,个体的劳动耗费不能通过市场交换而实现其劳动价值。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至上性和唯一性,只有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其它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只是实现价值的转移,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必须要遵循价值规律。通过研究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不难发现,价值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它不是孤立的发生调节作用,而是通过市场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格规律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结果。[5]因此,无论经济形式如何变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6]解放生产力首先是要解放劳动和劳动者,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和创造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环境的污染,资源能源的短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普遍存在,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要素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强资本弱劳动的分配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尊重劳动,并注重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启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新型的劳动观。“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7]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重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主导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和进步。劳动价值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性,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主导和主体。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劳动者的不利地位和对劳动的忽视,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我们应该从宏观层面和制度建设上,调节收入在资本与劳动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分配。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加大劳动在要素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工人工资,制定正常的工资增长保障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和内在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和体制机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4.

[2]张作云,陆燕春.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69.

[3]胡均.胡均自选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3.

[4]李建平.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25.

[5]李建平.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28.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7]李建平.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41-42.

[责任编辑:王 琛]

Understanding of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TIAN Bing
(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030009,China)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also Marx’s great contribution to mankind.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ing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The law of value which it revealed is the foundation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market economy and 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labor value theory;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inspiration

A81

A

1671-5977(2010)03-0007-04

2010-07-12

田 冰(1982-),男,山西长治人,太原大学保卫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价值论劳动者
更正说明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