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德裕的政论文艺术风格
2010-08-15韩鹏飞
韩鹏飞,杨 泉
(1.绥化学院 中文系,黑龙江 绥化 152061;2.陕西教育学院 中文系,陕西 西安 710061)
论李德裕的政论文艺术风格
韩鹏飞1,杨 泉2
(1.绥化学院 中文系,黑龙江 绥化 152061;2.陕西教育学院 中文系,陕西 西安 710061)
李德裕的政论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在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倍受许多文学大家的关注和推崇。他的文章以才情为文,关注晚唐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风格尚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他的散文创作追求阳刚之美,气势充沛,风格雄健,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散文家。
李德裕;政论文;艺术风格
风格的形成是文体成熟的标志,因此也是文体的最高体现。没有风格的作家,其作品也就谈不到文体,其创作也就没有获得真正的胜利。[1]歌德认为,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在中晚唐的散文发展史上,李德裕的政论文向来被众多的文学名家所推崇和赞许,如骈文名家李商隐评价他的政论文时说“:太尉(李德裕)妙简宸襟,式先洪祚,有大手笔,居第一功。在古有夙拘疑,食时之敏,片辞相耀,小道可嗤。…言不失诬,事皆可信。固合藏于中禁,付在有司,居微诰说命之简,为帝典皇坟之式。”[2]郑亚在《会昌一品集序》中,把其与唐代骈文名家颜岑等人相提并论。宋代的欧阳修、宋祁在评价唐代诸位作家的文学地位时指出“: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宋之问、沈期、王维;制册则常衮、杨炎、陆贽、权德舆、王仲舒、李德裕;言诗则杜甫、李白、元稹、白居易、刘禹锡;谲怪则李贺、杜牧、李商隐,皆卓然以所长为一世冠,其可尚已。”[3]这些评论都表明李德裕的政论文既有着独特鲜明的风格,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学地位。
一、以才情主文,风格尚实
首先,以才为文,气势充沛。单纯的生活个性不能完全成为风格的形成根据,风格的形成主要不是与生活个性相联系,而是与创作个性相联系。创作个性则是指作家所特有的人格素质在审美规律的制约下形成的艺术独创性。[1]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而致。”[4]刘勰也认为 “:才力居中 ,肇自血气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5]李德裕在《文章论》中亦赞同曹丕的“气”学说,这说明他也认同作者个体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李德裕的政治家素养和气质特征决定了其文不可能有太多的情感因素干扰,他的政论文文风朴实典雅,以说理论事居多,可见他是位主理型的作家。文章主理而不主情的创作倾向,使他更认同苏以才情为文的创作模式“:近世诰命,唯苏廷硕叙事之外,自为文章。才实有余,用之不竭。”[6]以才情驱动创作思绪“,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7]以才为文的创作倾向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时德裕与李绅,元稹俱在翰林,以学识才名相类。时人称之为‘三俊’。”[8]况且他本人也是“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群。好著书为文,奖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6]他评价自己的文学创作时也说:“我后怜词客,吾僚并隽髦。著书同陆贾,待诏比王褒。重价连悬璧,英词淬宝刀。泉流初落涧,露滴更濡毫。”[9]他的文章无论是勉励将帅、批驳谬论,还是指斥时弊,都能写得委婉达意,文风凝练含蓄而又深湛蕴蓄。其援典用事,古今无所不有。他的政论文言词精准,文采奕奕,令人通读之下,没有丝毫庙堂文学的绮丽、浮艳之感,显现出作者深厚的学识底蕴。同时,他的文章又洋溢着一股张扬的个性,给人以气势充沛之感。如《置孟州敕旨》:
昔冯异之守孟津,已建军号;近光弼之保伊洛,先据三城。盖以河有造舟之危,山有摧轮之险。左右机轴,表里金汤,既当形胜之地,实为要害之郡。令所制置,岂限常规?积万庾于敖前,尤资地利;列二矛于河上,须壮军势。[6]
这是作者在会昌秉政时期设置行政区域时的一篇政论文。文章列举了孟州在历代军事战略上的重要位置,作者对河流山川地势侃侃而论。文辞壮丽,气格刚健,铺陈叙述之间,文风滔滔,没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很难写出这样的文章。又如《论侍讲奏孔子门徒事状》,文章以武宗的召对为契机,引古论今,旁征博引,以古之圣君大贤、唐之房杜贤相为楷模,痛斥了朝廷上朋党的狗苟蝇营。文章在论政议对中,情理彰显,论事透彻,内容饱满,气势充盈,没有政事的练达和才华的超群,文章很难做到以理服人。《新唐书》称赞他“明辨有风采,善为文章。”[3]清人孙梅也赞扬他的政论文:“明白晓畅,自足以伐敌国阴谋之计,岂非才猷迥出,词笔参长者乎!”[10]
其次,达意尽意,风格尚实。孟子云:“充实之为美。”政论文最忌讳空言谈政,孟浪而不切实际。李德裕尚实的文学态度,与其所处的政治地位是密切相关的。后人评价其文章“援古事为质,衮衮可喜”,[3]又赞扬他的文章有“可爱之处”,都是看到了他的文章在晚唐的大文学环境里,没有沾染上幽约细美的纤弱文风,而能特立独行坚持尚实、重功利的创作倾向。李德裕认为:“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柚得之,淡而无味。琢刻藻绘,珍不足贵。如彼璞玉,磨砻成器,奢者为之,错以金翠。美质既雕,良宝所弃,此为文之大旨也。”[6]自然灵气的充盈,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丰满,还可以保持文章风格的整体性。反对绮丽柔媚文风,重视自然灵气,既使他能够保持骈、散两种文体的风格完整,又使他能在文学创作上始终沿着尚实的道路不断开拓创新。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李德裕的政论文依托情理,文思缜密,在论政言事之中,他能周详地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并设身处地揣测实情,这是其文学风格尚实的集中表现。如在《赠故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一文中,作者以山河形势为根据,力陈当日朝廷的做法之非,请求给冤死的归顺义士以应有的褒崇。文章以兵法、事实为论据,前后对比,反复论证,言语深沉,在曲尽达意之中,直攫人心。作者不隐讳往日之非,敢于批驳文宗一朝的过失,以内容充实给人以震撼,这正是李德裕坚强个性与雄才伟略的反映。又如《奏银妆具状》亦同样体现了他追求文学尚实的文学理念,文云:
数年以来,灾旱相继;罄竭微虑,粗免流亡;物力之间,尚未完复。臣伏准今年三月初三日赦文,常贡之外,不令进献。此则陛下至圣至明,细微洞照。一恐聚敛之吏,缘以为奸;瘵之人,不胜其弊。上弘俭约之德,下敷恻悯之仁;万国群,鼓舞未息。……寻令并合圣节进奉金银造成两具纳讫。今差人于淮南收买,旋到旋造,星夜不辍。竭力营求,深忧不迨。[6]
文章没有夸饰、精美的文词,以诸多事实为依据,条理分陈,备言民情之艰难,宫中耗费之巨大,句句不离民间疾苦,内容饱满,理、势兼得,气势逼人,直刺当时统治者奢侈无度,言而无信,视民如草芥的荒唐行为。总之,尚实、务尽的文学创作倾向始终贯穿于李德裕的政论文写作之中。
二、以壮为美,风格雄健
第一,追求阳刚之美,风格雄伟峻奇。“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11]李德裕在回忆早年的生活时说“:追昔吴会之年,思为卫霍之将。怀瀚海而发愤,想狼居而在望。厌桑濮之遗音,感箫鼓之悲壮。每闻兹乐,心焉犹尚。”[6]可见他的审美情趣是以阳刚壮美为基石的。他在《文章论》中也认为“:鼓气以势壮为美,势不可以不息。不息则流宕而忘反,亦犹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窃眇,听之悦闻;如川流不息,必有洄逶迤,观之者不厌。从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万马 ,风恬雨霁 ,寂无人声。’盖谓是矣。”[6]武宗的高度信任,人生得志时的信心百倍,以及他个人勇于除弊的政治气魄和坚强个性,这使他的文章呈现出“气盛言宜”的特点。从《丹箴》到《穷愁志》,李德裕的论著不少,其间关于军国大事的奏疏表状,直陈利害,论证古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君昏政乱之际,如此进谏,不可多得。清代的王士评价说“:其《会昌一品集》,骈偶之中,雄奇峻伟,与陆宣公不相上下。”[12]这可谓知人之论。如《进幽州纪圣功碑文状》一文:
伏以北狄强悍,前代圣王,莫能制服。昨者回鹘虽乘危蹙,势已内侵;豺狼之师,尚余十万。陛下神武雄断,智出无方;震天威以霆声,碎獯戎而瓦解;武功圣烈,高过百王。岂比周穆犬戎之征,荒服不至;汉武马邑之诈,群帅无功?将垂耿光,宜著鸿笔。[6]
此文作于会昌五年(845),朝廷备边已卓有成效,顺利征服回鹘,这是中唐以来对少数民族战争所取得的为数不多的辉煌胜利,因此作者情绪高涨,下笔为文,一气呵成,文采斐然,气势雄壮,全无晚唐文风卑弱、气薄的通病。文章通篇洋溢着一股阳刚之美。
第二,气势贯通,风格浑融。李德裕说:“魏文《典论》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斯言尽矣。然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辞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6]看来,李德裕特别注重文章气势的贯通。从具体的文学创作看,他善于将奔腾鼓荡、汪洋恣肆与凝练含蓄、深湛蕴蓄相结合,造成雄健的风格而又不一览无余。[13]如《谏敬宗搜访道士疏》:
臣闻道之高者莫若广成、玄元,人之圣者莫若轩黄、孔子。昔轩黄问广成子,理身之要,何以长久?对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必自清。无劳子形,无摇子精,乃可长生。慎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尝未衰。”又云“: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故轩黄发谓天之叹,孔子兴犹龙之感。前圣于道,不其至乎?
伏维文武大圣广孝皇帝陛下,用玄祖之训,修轩黄之术,凝神闲馆,物色异人,将以冰雪之姿,屈顺风之请。恭维圣感,必将真仙。若使广成、玄元混迹而至,语陛下之道,授陛下之言,以臣度思,无出于此。臣所虑赴召者,必迂怪之士,苟合之徒,使物淖冰,以为小术,耀邪僻,蔽欺聪明。如文成、五利,无一可验。臣所以三年之内,四奉诏书,未敢一人塞诏,实有所惧。
臣又闻前代帝王,虽好方士,未有服其药者。故《汉书》称黄金可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又高宗朝刘道合、玄宗朝孙甑生,皆成黄金,二祖竟不敢服。岂不以宗庙社稷之重,不可轻易?此事炳然,载于国史。以臣微见,倘陛下睿虑精求,必致真隐,唯问保和之术,不求饵药之功,纵使必成黄金,止可充于玩好。则九庙灵鉴,必当慰悦,寰海兆庶,谁不欢心?臣思竭愚衷,以裨玄化,无任兢忧之至。[6]
文章以古文为起势,借用古文的含蓄蕴藉,讲述修身养性之大境界,以此惊醒敬宗所作为非,期望敬宗能向古圣贤学习,而不是迷恋江湖骗术。接着,文章又续之骈句的工整清丽,颂赞敬宗的冰雪聪明,但又笔锋急转,以假设的事例,直刺敬宗迷信于鬼神虚妄的荒唐行为,批评敬宗沉迷于江湖骗术而不自知。文章结尾骈散相间,情感真诚,气势雅健。作者以社稷为重的煌煌大义奉劝敬宗当以高宗、玄宗等先祖为楷模,警醒敬宗不应再如此嬉闹下去。文章笔势大开大合,骈、散两种语体风格交相浑融,情理兼有,令敬宗不得不为之折服。作者以胆识、才情为文,委婉之中不失刚正,文章虽无慷慨激切之语,却处处体现着真理不可夺的刚健之气。又如被清人孙梅称为“经济大文,英雄本色”的《幽州纪圣功碑铭序》,作者以平定回鹘之乱一事为题材,叙述了平乱之中的武宗、张仲武及诸将的英雄事迹,文章风格雄浑,而又不乏壮丽之处,作者把汪洋奔腾与清新自然两种风格融汇在一起,形成雄浑雅健的文学风格,气势贯通,风格浑融,显现了李德裕出众的文学才能。此类文章还有《讨刘稹制》、《荐处士李源表》等。
总结:孙梅在《四六丛话》中评价唐代诸多的散文家创作时说:“唐代演纶,始称妙选。太宗肇启瀛洲,俾参密勿,尔后封拜将相,例降麻词,则凤池专出纳之司,翰苑掌文章之炳。云烟焕烂,从青锁以追趋;铃索深沉,有玉堂之故事。自颜、岑、崔、李、燕、许、常、杨 ,起家济美 ,染翰垂名者。以十百数,而超群突出,尤推陆贽、李德裕焉。”[10]李岳瑞先生在《李卫公》也曾专章评论李德裕的文学成就:“若其文学,亦卓然唐一大家也。生平论文,以明白详实,曲情事理为之,而不屑于声调藻绘之末。”结合其文的艺术特色,以上诸人所论实非无根之谈。但笔者以为,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李德裕的文学创作有承继古文运动的迹象,同时代的文学名家以及后人所极力推崇的事实,证明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确有过人之处,其措辞用句的高妙严谨,对文体的娴熟运用,这些都是他苦心为文、努力学习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尤其是他在政论文中加入抒情性的场景,能给读者带来的持久审美愉悦,实为难得。因而,朱东润先生认为:“文饶(李德裕)不以文名家而持其论有特出者。著《文章论》言文艺,其语较韩柳诸家为深入,……要之自其见地,论文饶之言,不可忽视也。”[14]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李德裕对政论文有所开拓和创新,这一切都值得在散文史上大书特书。但文学毕竟不等同于政治,以完全功利的目的关注文学发展、投身文学创作,李德裕的缺失也是很明显的,如在创作中过分倚重政治性应用文体,极力推崇燕许大手笔的创作模式,这使他的文章风貌千篇一律,难免有呆板、僵滞之嫌,令人久读,便觉索然无味,这不仅给文学审美带来了致命性的“窒息”,也削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总体成就,因此,李德裕在中国散文史上只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学家,而非文学大家。
[1]童庆炳.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60-164.
[2]李商隐.樊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66-667.
[3]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347,5342.
[4]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3.
[5]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08-309.
[6]董诰,等.全唐文[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4294,4528,4241,4295,4271-4272,4215,4294,4294,4294,4245.
[7]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7:130.
[9]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5426.
[10]傅璇琮.李德裕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4:684-684.
[11]爱克曼.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9.
[13]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78.
[14]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1.
[责任编辑:姚晓黎]
On Artistic Style of Li De-yu’s Political Essays
HAN Peng-fei1,YANG Quan2
(1.Chinese Department,Suihua College,Suihua,152061,China;2.Chinese Department,Shaanxi Education College,Xian,710061,China)
Li De-yu’s political essays,with their artistic charm,wer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nd praised highly by many great masters in the ancient essay history.His essays were written with great literary talent,paid close attention to many practical social problem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and had a strong sense of reality.At the same time,his essay creation sought an aesthetic feeling of manliness,and his essays were of great momentum and in a vigorous style.He was a great essay writer with his own characteristics.
Mi De-yu;political essay;artistic style
I206.2
A
1671-5977(2010)03-0018-04
2010-06-30
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7KJ19Y)
韩鹏飞(1978-),男,陕西扶风人,黑龙江绥化学院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