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穿琥宁合用治疗呼吸道感染 120例临床观察

2010-08-15李咏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1期
关键词:穿心莲内酰胺酶舒巴坦

李咏梅

呼吸道感染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初期多为病毒感染,逐渐在此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自 2006年 2月至 2008年 12月,我科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穿琥宁,治疗呼吸道感染120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 42例,女 78例;年龄 25~60岁,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其中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40例,急性支气管炎 45例,支气管肺炎 35例。均为 1周内未用过其他抗生素或口服抗生素无效者,无严重心脏、肝、胃等疾病,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者。

1.2 诊断依据 ①起病急,发热、咳嗽、畏寒、流清涕、打喷嚏、全身不适;②体温 38℃ ~40℃,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重者可见黄白色脓点,颌下淋巴结常肿大压痛。下呼吸道感染者,呼吸音粗,肺部听诊有粗、中、细湿啰音或干啰音;③血白细胞 11×109/L以上,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肺部有炎症等。

1.3 方法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量 3~4 g,加入 0.9%生理盐水中分 2次静脉滴注。穿琥宁注射液用量 100~200mg用 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5~7 d为 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疗效判断依据临床表现而定。显效: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啰音等阳性体征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X线胸片示炎症性影像明显吸收。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及减轻,体温有所下降,血象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经治疗4~6 d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120例患者除8例用药后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而停药外,以 112例评价疗效,其中显效 78例,有效 30例,无效 4例,有效率为 96.4%。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多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合并细菌性感染。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成分一是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为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部分厌氧菌[1]。另一组成分为舒巴坦钠,该药抑菌作用较弱,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头孢哌酮钠合用后,可增加头孢哌酮钠抵抗多种 β内酰胺酶降解的能力,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1]。穿琥宁是纯中药制剂,是穿心莲内酯经半合成的化学单体(主要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活性比传统的穿心莲制剂有很大提高)。实验证明,穿琥宁有效成分有抗菌、抗病毒、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10余种细菌有抑菌作用。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灭活作用[2]。综上所述,对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道疾病,穿琥宁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在临床治疗上将收到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穿心莲内酰胺酶舒巴坦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穿心莲内酯滴丸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不同处理方式对乳中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影响
消炎止咳片穿心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HPLC分析
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