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层应用信息技术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10-08-15张忠

中小学电教 2010年9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教研信息技术

☆张忠

(南京市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江苏南京 211100)

深层应用信息技术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张忠

(南京市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江苏南京 211100)

教育均衡化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现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矛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涵盖的方面很多,概括起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物为基础的资源,主要为设施和装备;二是以人为基础的资源,包括教师、学生,以及被深深打上教师个人素质烙印的教学活动。实现教育均衡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教育资源均衡。

教育均衡发展同样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直接面对的重要工作。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技术与运用,培训与教研、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在建立必备的技术基础之后着重去研究如何解决因教师素质高低所带来的问题,通过技术去放大优秀师资的影响范围,实现优秀师资的共享,迅速提升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最终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

南京市江宁区地域广大,面积近1600平方公里,中小幼学生近12万,中小幼学校单位近130个,教师1多万人。全区所有小学均达到南京市现代化小学,所有初中达到省示范初中标准。我区的教育均衡十分典型的表现为师资队伍的均衡需求。可喜的是“十一五”期间通过普及信息技术,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合格学校创建及教育现代化区创建,我区已经构建起一个遍及全区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打下了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带动和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教育硬件均衡

信息技术为我们展示了良好的教育美景,同时也为实现教育均衡提供了技术保证,借助高速互联网能够有效地跨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互享。

1.统一搭建区域网络基础平台

江宁基础教育城域网体现了“一个中心、分布应用”的思想,即建立了以江宁教育网站为中心,实行对各类数据的综合管理。提供基于WEB SERVICE和XML标准数据接口规范,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实现上级、平级和下级单位之间以及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的真正互联互办公;软件系统包括城域综合信息平台、网络资源库管理平台及资源库、网站生成系统、视频会议与服务系统和校校通管理平台,含盖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自成一个庞大的工作系统,为教育信息化一步到位奠定了基础。

由于我区学校数量多,各学校的技术力量不均衡。在整体软件系统的设计和部署上全面引进ASP(应用服务供应商)概念:基层学校或者教学业务部门采用集中托管的方式,相关数据将统一存放在江宁城域网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由系统管理员和各学校的管理员共同维护。

江宁教育城域网为所辖学校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所辖学校所有网站系统的统一管理、统一制作、统一监管的职能,这样的模式在南京乃至全省尚属首次,解决了学校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缩减每个学校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基层学校的投入几乎为零;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率,促进了江宁区教育系统参与者的积极性,还实现了数据共享。

2.专网与公网相结合

由于视频资源便于理解和学习,成为众多教师学习观摩的第一选择,所以在城域网中视频服务器的构架尤为重要。在城域网视频服务器高端设备的支持下,学校客户端采取了硬件终端与视频光纤专网结合到街镇和软终端与公网结合到桌面两种方式。同时把街镇学校逐步建设为视频服务器的分中心,覆盖街道辖区学校,分解中心的数据传输压力。实践证明通过这两种接入方式的结合,我们将不低于vcd画质的视频信号实现了全区直播,教师只要打开办公桌上的电脑即可实现远程教学观摩,借助专网我们还可以实时进行点对点视频互动,实现远程协助学习。

二、开发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服务均衡

优秀的教育资源是多方面的,单就教师而言,除了授课的视频资源外,教学设计、课件、素材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过程都是其他教师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业务的提升不是被动地接受资源,还表现为共同参与资源建设互动的过程中。就学生而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自主学习的大量素材、指导家长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的内容。为此我们搭建了适合教师发展、学生提高、家长参与、社会关注的各类网站,并把它们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这里面包括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学习与研究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面向家长和市民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农村远程教育服务平台,面向学生班级生活、校园生活交流平台等等,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具体建设了一些项目:强大的教育搜索引擎,便于教师搜索内网与外网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了和教材紧密结合、体系全面的资源管理中心,实现教师个体资源管理自主管理和网络共享;提供自主建站工具,以开放、综合、师生互动为建设要素开发了专题学习网站群;搭建了仿真实验室工具,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学习游戏三者兼顾;建设了班级网站群,使其成为学生的网上家园;建设了网上家长学校,提供丰富家庭教育素材,指导开展积极的家庭教育;建设了远程视频研训系统,实现视频全区直播。

这一平台直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学校、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校本资源,实现教育软件均衡

最有效的教育资源是什么?目前来看还是本土化的资源。由于教材体系的不同,各地区教育环境、教育理念的不同,建设以区市级为单位的本土教育资源最为实用和有效,最具有生命力。

我们建立了人事科、教研室、电教中心三个部门管理的格局,规划、指导和协调本区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人事科考核基层骨干教师的工作;教研室把关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质量;电教中心负责制作和发布。

在资源建设上围绕课程体系,依托区域优秀的教师团队,我们采取了三种途径:一是基层学校优秀资源上传;二是网络教研活动积累;三是积极寻求合作主动有计划按照体系开发。计划每隔3年重新更新一轮,做到教育资源的与时俱进,常用常新,实现教育资源从开始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

为了切实建好本土的资源库以发挥指导作用,我们提出以教学视频为中心,集成教师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反思、教学评述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参考素材和课后学生拓展学习设计等一个完整系列。力求全面地帮助教师,多方面满足基层教师的需要。同时,我们还通过上级部门整体布置,和周边区县积极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开发,最终实现市、区、校三级教育信息资源库的互联互通,构建一个优质高效的、能够满足数字化社会终身学习需求的信息资源服务支持体系。

四、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网络教研,实现教育师资均衡

教育信息化要实现地区均衡必须直接作用于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服务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课中,必须前置和后移,实现跨地区的教研。只有作用于教学教研,才能持续深入地影响教师,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来实现区域的教育均衡。为此,我们借助网络技术开辟了三段式网络教研活动,即课前论坛教学设计交流、课堂教学网络直播(实时评价与分析)、课后论坛教学过程评析。

在教学的前一周,开辟专门BBS论坛,授课教师将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到论坛供其他教师下载学习并在论坛上发表意见,授课教师根据意见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视频直播供全区学科教师远程观摩并实时接收提问和质疑;课后授课教师将教学反思和答疑提交论坛,观摩教师发表教学过程评析。

此教研活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研的三个结合:首先,在课堂上表现为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其次,在教学影响面上通过教育技术由局部转变为全覆盖;其三,在评价途径上由现场与会者评价转变为现场与网络共同参与评价。互动的交流、分析与评价体现出教师理解接受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三段式教研还具有常规教研无法超越的优点:一是促进了地区与地区的交流常态化,组织两地甚至更多的学校开展活动非常简单,节约人力、克服交通问题;二是受众面广,教师参与课件及教学设计下载以及回帖积极,网络观摩最少有100多人,最多一次达到800多人同时在线观摩;三是由于观摩教师提前介入,并参与了教学设计的互动,所以无论是对授课者还是观摩者影响更广泛;四是教师听课直接利用电脑远程自由参与研讨分析,评价更加客观;五是形成资源便于以后更多教师学习。全区教师对这一全新的教研模式给予很高评价,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已成为我区教师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从建到用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才能用得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那样反而会浪费教育资源,起不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以深层次运用为导向,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层次科学发展,必将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力手段!

[1]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2]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体框架.

[3]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陈 钺]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教研信息技术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