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视角下的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分析
2010-08-15黄抒予
黄抒予 /文
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本源和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扮演着知识筛选和控制的角色从而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同时企业文化本身也构成了竞争优势的一部分
在当前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条件下,不论是企业界还是理论界更加关注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对企业持续竞争根源的探求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究竟企业文化怎样影响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答案也不相同,如托马斯·彼得斯和 罗伯特·沃特曼通过对数家美国著名公司的研究总结出7-S模型。国内的学者大多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角度来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有利于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但企业文化究竟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作用的内在机制方面研究还缺乏深入的剖析。
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
竞争优势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自身内在的优越条件。人们在探寻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时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资源能力理论特别是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理论解释了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该理论对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缺乏有力的解释 。研究指出,核心能力的路径依赖性解释了今天的核心能力,如何依赖过去的核心能力,但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作用往往是企业难以发展适应新环境的企业能力,而陷入“能力陷阱”或“核心刚性”,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能力置于环境中分析,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因此,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不仅要关注能力的突出性、特殊性,还要着眼于能力的动态性、适应性。
在对核心能力深层次决定因素的追寻过程中,企业知识理论应运而生了。企业知识理论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巴顿认为当某种能力包含了企业的独特知识而这种知识无法从公共渠道获取,并且比竞争对手更高明时,这种知识就成为核心能力。总之,企业知识论认为核心能力的实质是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基于隐性知识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是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的群体意识,包括企业哲学、宗旨、道德、精神和价值观等内容。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和核心。
自70年代末美日一些学者在对许多美国或日本企业经营中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后,企业管理的理论界与实际工作者就已形成了一种共识: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从而对企业成长与发展水平存在着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IBM的小沃森认为:任何一个企业为了生存和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一套牢固的观念,作为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的前提;决定公司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忠诚地遵守哪些信念;一个企业若想对付变化中的世界挑战,它必须准备改变自己的一切,但它的信念在整个公司的生命中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哲学、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产生的作用,比技术、经济资源、组织结构等。
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机制
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它保障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具体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上: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凝聚功能。
①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一旦共同的价值观为企业员工所接受并在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式,就会构成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产生,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引导着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战略管理者自觉地选择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并在决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自觉地表现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日常行为。
②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指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自觉地根据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成员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③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指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情感、信念、习惯以及沟通方式与整个组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无形的合力,使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以至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企业文化的上述功能影响着企业员工、特别是影响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行为选择,它决定着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的确定及确定的方式,进而决定着企业战略方案的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方式,引导着全体成员为创造顾客价值做出贡献。
(2)企业文化扮演着知识筛选和控制的角色。
企业竞争优势的维持和发展是建立在企业知识基础之上的,竞争优势的维持实际上是这种知识以及这种知识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只有拥有独特的知识,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才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才可能具有某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利用这种独特的知识生产的产品只有被社会所接受,这种产品所包含的竞争优势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实现。然而,产品的社会承认有可能导致产品所体现的独特知识的暴露和对外扩散。企业产品的销售不仅为自己的用户提供了他们所需的使用价值,而且也可能为竞争对手提供了可以模仿的样品。因此,要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就要求企业组织核心知识的不断创新。
知识创新是企业学习的结果。企业学习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知识的生成、利用、创新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受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决定,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是学习的结果。
首先,企业文化决定着学习的内容。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大多数员工共同拥有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价值观不同对企业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对企业自身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组织结构、职工状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等客观情况的看法就不同,从而影响着学习的内容。
其次,企业文化决定着组织学习的氛围。组织员工是否愿意学习、能否顺利地学习以及能否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关键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了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文化。如果员工处于一种遏制学习的文化氛围中,那么员工就不会感到自己有责任去解决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要发展竞争优势需要组织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是组织学习的结果,组织学习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
第三,企业文化决定着知识在组织内的传递。组织中个体在共同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学习所取得的成果是个体知识,这种知识如果不能内化为整个组织的共同知识是难以在竞争优势的行程中发挥作用的。因此,企业不但要注重企业中个人的学习,还要注重知识在组织中的共享和交流。一般来说,知识的共享常常会对供给者的专业地位构成潜在威胁,这使得知识拥有者和需求者在缺乏信任的前提下无法实现知识交易。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当交易双方互相信任,则能达到最优。没有彼此的信任,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都难于真正地交流、共享知识。
(3)企业文化本身也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在于企业拥有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而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就是构成企业层次拥有的隐性知识的主要内容,它是在组织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员工个体、群体和从企业外部获取的各种知识有效转化、整合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表现出单个个体或群体所无法具有的知识特质。这些是难以清晰说明、模仿复制的,但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知识。在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层次中,按照被模仿的难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物理系统——管理系统——员工的技能与知识——组织价值观和规范。企业文化位于企业竞争优势层次中的最内层并构成了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