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与学

2010-08-15◆赵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应语言英语

◆赵 红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与学

◆赵 红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

在高校任教以来,笔者一直都在探索如何使教与学有机融合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语言教学实践和教育感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应形成科学的教育观

1.教师应具有高远的、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应将教育对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作用,与所从事的课程和学科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和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作为人文和社会学科相结合的英语课程,主要是通过语言所承载的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学生知识、充实学生思想、培养对文化的鉴赏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树立高远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无论从认知的角度,还是从人文的出发点考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英语教学:从文化的高度学习语言,以批判和鉴赏的眼光继承和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从学习知识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愿望去学习语言;把学生培养成能应对世界性的挑战、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人。

2.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之所以成为高校的必修和基础课程是社会经济对教育内容起决定作用的直接反映,是生产力对教育所培养人才在知识方面的制约和提出的具有时代化的要求。现代社会生产的国际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给国家和个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邀来了挑战。现在的趋势是我们不仅要做中国人,我们还得做“世界人”。不懂一门外国语,就会沦为日后的“新文盲”,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更别提竞争力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必须理性的看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清楚的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现实意义。

3.教师应把握学科规律性,形成科学教学观

科学的教学观在于认识到课程学习的规律性,并以此为根据组织教学;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这种规律性,来掌握系统的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在于为了学生学好而教,为了学生能有自学的兴趣和自我教育能力而教。

语言学习的规律性就在于它的习得和提高必须经历来自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将输入和输出、有声和无声、学习和练习、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果,在练习中体会语言的美。

可是现在所实施的英语教学却无法尽如人意,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变。从表面上看整个英语教学似乎是在分阶段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着,但实质上却没有任何的区分。初学者学习简单的单词,中学者学习难一点的单词和语法以备高考之需,大学生学复杂的单词和句式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整个教学围绕单词展开,为了不同的考试做准备,并以同样的方式方法去对待身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甚至大学阶段的教学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和学根本无互动可言,使本应生动鲜活的语言学习和教学黯然失色,毫无生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或“又聋又哑的英语”悲剧仍然在不断地上演。违背了学习规律和脱离了学生主体的教学都无法使语言学习得以继续。英语教学的科学化在于认识到语言学习的规律性和学生自己的操练在学习第二外语习得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规律性,意识到心、脑、手和口等并用才是科学的学习。语言是非练非用而学不会和学不通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教

1.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教师应形成对教材的正确认识。教材内容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对话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他们只是师生对话的基本的共同的对话材料。我们应将教材的文字材料与生活,学习和工作等联系起来,通过补充具有现实和时代意义等的附加材料以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有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参照认知类、情感类、应用类和技能类的分类目标来检验教学效果。

2.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把握

为了实现教学效果,针对教学对象,教师应形成新型学生观。第一,尊重学生,向学生学习;第二,要相信学生,帮助他们逐步找回自信。

(1)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把学生当作学习者来对待,更要把他们当作“文化存在”来对待。大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在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后已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由于现代化的多媒体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介入,不得不承认教师是知识唯一来源的地位和权威在不断地接受挑战。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观念,要倾听学生的见解,学习其中合理的成分,纠正有失偏颇的地方。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和唐代的著名教育家韩愈,都先后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师”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的学习观。两位大教育家之所以能提出这些教育思想的根本在于他们对知识和道德的渴求和尊重。

尊重学生和向学生学习就是尊重知识和向知识学习,因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理科的学生更多的是通过 1,2,3来看世界,英语专业的学生是以a,b,c来了解世界,所以,交互式的学习可以丰富我们彼此对大千世界的认识,这就是现在学习化社会的端倪。

尊重学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沟通的角度来讲,教学对话是师生间的一场沟通活动,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精神的塑造。要真正实现双向的沟通,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其中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只有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想。尊重不是溺爱和一味迁就,尊重不是完全的“学生中心论”,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要相信学生和了解学生,要帮助他们逐渐找回英语学习的自信。就我的观察和实践,我觉得大部分学生缺乏的不是决心,而是信心。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已没有勇气再将英语学习继续下去。我们很少见到数学天才和物理巨子谈及英语时能像提到理科科目时那样的自信和激情。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走进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尽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相信学生都有学好的能力,要树立“孺子可教”,甚至“朽木也可雕”(对学生这样的判断源于对他们缺乏了解)的坚定信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必须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从自己是一名英语专业者的角度来判断知识讲解的方式和取舍。

三、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学

1.教师应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资之深,才能左右取之而逢其源。二是质的深化,即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再到知识的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博学,还要精思,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在继承的基础上,又要探索创新,真正体现“温故知新”。教师知识的质的深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学术性,教师能不能说“自己的话”,能不能在自己教育教学领域有发言权,是衡量其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三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是专业性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然,知识结构的优化过程还包括教师个体独到的感悟、体验和经验总结。

2.教师间应互助学习

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一个更有效更立竿见影的学习方式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教师奇缺的条件下,曾提出“艺友制师范教育”的教师培养模式。这一创见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成长成专业型甚至专家型的教师能手的今天仍然具有创造性的意义。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丰富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教师能够在教师集体中更快更好地成长。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关键在于创设一种自由但相互尊重,平等和民主的交流氛围,使每个人都敢于都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分享个人的教学经历和独到的见解。“独教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互交流和学习必然使每个人收益匪浅。另外,要形成相互争鸣、相互吸收的学术氛围。磨练人的思维,催生新观念的生成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争鸣和辩论。相互争鸣相互辩论不是相互争吵相互诋毁,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应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想别人学习,扬长补短,求同存异。

3.教师应提高沟通能力

对于“吃开口饭”的教师来说,语言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意图。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讲话要主旨鲜明,思路清晰;二是用词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三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四是激情洋溢,尽力引起学生共鸣,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兼学习性和教育性与一身。

4.教师应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我们教师是艺术的缔造者。丰富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明白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按照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顺序,教师依次扮演着以下角色:在教学内容处理方面的编辑和设计师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组织者和导演的作用;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的领路人和导向者的作用;在交流和理解中,起着家人和朋友的作用等。教学的艺术在于通过多重角色作用来作用于学生,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有序。

教师教育工作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以及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与学中不断地孜孜以求,锐意进取。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去着手进行长期努力和历练。这其中有多种因素的参与和协调,教育的复杂性就是如此。但我坚信,只要能够满怀信心地努力,就一定能取得相应的进步和提高,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内心激励中,满怀信念地践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向着专业的方向不断发展。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语言英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