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民生:都市报的探索与实践
2010-08-15郑少龙
郑少龙
(汕头都市报社,广东 汕头 515041)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都市报尤其是地方都市报,如何做活“贴近民生”这篇文章?我们的体会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坚持“三贴近”方针,推出新栏目带动新改版,整合旧版面焕发新亮点,突出本土化做强个性化,争创品牌,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以此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汕头都市报》就此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小角度、大视野,创新栏目贴近民生
都市报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做强民生新闻,做活社会新闻,通过市民的视野、百姓的角度,反映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反映日新月异的汕头新形象;通过创办新栏目,整合新闻资源,争抢读者眼球,扩大都市报的影响力。
1、创新推出若干新栏目。
在保留原先“爱心连线”、“都市侃吧”等传统版面和栏目的基础上,拟推出一些新栏目:
“读者碰碰车”(暂定名):结合每天推出的各种热点、读者关注的问题,开辟一个空间,让读者发表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及时地体现读者的观点,使新闻互动更加频繁更加务实,体现开门办报的方针。读者可用三言两语对已发生的新闻进行评说,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的方式,随时将新闻观感发送到编辑部,经过整理之后第二天见报,让都市报与广大读者更加贴近,同时也提升读者对都市报的关注。
“街头拍客”(暂定名):争取与汕头移动公司合办“街头拍客”栏目,鼓励市民用手机拍摄各种社会动态图片,通过手机传送到编辑部的手机,经过整理编辑,在这个栏目中刊登。凡被刊用的图片作者都将获得奖励。该栏目的开设,将有利于充实都市报的社会新闻图片,促进街头新闻题材的多元化,同时激发广大读者为都市报提供新闻报料。目前,这项合办工作正与汕头移动公司紧密磋商中。
“新都市人”(暂定名):改革开放以来,从五湖四海来到汕头创业的外地人数不胜数,他们融入汕头的都市生活,有些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本栏目关注的正是外来人员当中,那些在各自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群体,他们不一定身份显赫,不一定家财万贯,但必须是业绩表现得到单位、企业认可,更重要的是对第二故乡具有认同感、归属感。
“白领天地”(暂定名):当前,白领阶层成为读报的最主要群体,关注这一群体,反映他们的生存状况、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必将引起这一群体的共鸣,也体现了都市报人文关怀的气息。
另外,要增加一些实用性的信息服务,因此,还可以开辟“都市百事通”栏目,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价格、交通等等信息归纳进这一栏目中。
2、做大做强社区新闻版。
社区新闻开辟将近一年来,受到读者的关注和肯定,改版后,本报将在社区新闻版块投入更大力量,最重要的是,对社区新闻的采写实行记者轮班、区域分工的制度。每月安排10名记者在完成日常新闻采写的同时,投入社区新闻的题材捕捉和采写。每名记者负责一个街道(包括辖区内的社区),通过这种分片包干的方法,促使记者深入社区,联系群众,接触生活中最细腻最鲜活最动人的细节。强化社区新闻报道,一方面有利于体现都市报的办报特点,贴近社会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记者脚踏实地、“眼睛朝下”的良好工作作风,锻炼一支善于吃苦耐劳的采访队伍。
同时,结合各种稿件主题,适当增加社区新闻版面的栏目,使社区新闻的稿件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3、策划储备一批“优秀题材”。
我们重点围绕社会新闻展开题材收集,并初步拟定了一批角度新颖、信息重要、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都市报道,比如关注城职业乞丐、凌晨环卫工人屡遭车辆冲撞、关注市区危树伤民、“现代三毛”面临再次流浪、关注连锁品牌酒店现象、关注社区二次供水卫生问题等等题材。在时政新闻方面,准备推出“路,这样闯出来”系列报道,紧紧围绕汕头经济建设这一主题,从行业、企业、人物的小角度抓起,从各个相关领域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展开报道。
抓亮点、求突破,整合版面实现双赢
根据报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结合本报实际情况,新闻板块应稳中求进,小变化,大改观。凸显“四大亮点”,实现“五个突破”。
1、四大亮点:
(一)6版《粤东(社会)》变身《周边(综合)》:以粤东三市为主,开辟“闽赣广角”栏目。闽粤赣十三市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这里都必将成为一块世人瞩目的投资兴业热土。汕头作为其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综合)》刊发潮州、揭阳、汕尾以及梅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赣州、抚州和鹰潭等市的时政、社会新闻,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舆论支持,为读者开启一扇了解闽粤赣十三市的新窗户。
(二)14版《体育(健身或休闲)》华丽登场:国务院会议确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全民健身热度骤然飙升,“健身月”、“健身周”等系列活动在各大中城市如火如荼展开。汕头是广东体育强市、大市,群体运动基础好,底蕴厚,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我们顺应时势,在原有《体育(论语)》、《体育(篮球)》基础上新增《体育(健身或休闲)》。介绍各种健身、休闲趣闻和知识,同时报道市区相关的体育健身活动。
(三)14版《体育(彩票)》推陈出新:继股市、楼市之后,彩票是新兴的“富翁制造工厂”。汕头彩民人数保守估计应该近100万人,而且还会继续增长。《体育(彩票)》的目标读者就是这个群体,我们拟与有关部门合作开设栏目,办活版面,为报社的广告增收开辟新渠道。
(四)9版《国内(社会)》“焦点新闻”化:融媒时代,深度报道是报纸最能吸引读者的利器之一。《国内(社会)》改变过去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朝“焦点新闻”方向过渡,做大做深做足热点新闻。
2、五个突破:
(一)板块设置更科学合理。1至5版为地方新闻;6至9版为国内新闻(含周边、广东),10和11版为国际新闻,12至14版为体育新闻。
(二)进一步强化“新闻立报”理念。
(三)贴近性、服务性更强。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有用信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地新闻是本报强项,我们的优势在本土,只有把本地新闻做强,我们才有立足和发展的本钱。除了1至5版的地方新闻,对12至14版的体育新闻,我们将加大报道力度,突出地方体育新闻。同时其他新闻板块的选稿,也必须突出贴近性、服务性。
(四)更利于培养名编辑名记者。名编辑名记者是报社的招牌,名栏目名版面是报社的财富。去年推出的新板块《体育(论语)》,引起了读者的兴趣。2010年新推出的四个新版面,同样为记者、编辑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五)为广告经营搭建新平台。新闻内容的选择既要吸引读者,更要注重吸引广告客户。2009年我们将加强这方面工作,主动配合广告经营部门,协同作战,实现双赢。《体育(彩票)》、《体育(健身或休闲)》等,就是根据市场消费变化而设置的。
强个性、重本土,办实专刊靓化副刊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业竞争,必须增强专刊副刊的可读性、服务性和新闻性,提升文化品位,凸显个性化和本土化,努力为《汕头都市报》带来更多的忠实读者。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稳定中求变动,在变动中求突破。专刊方面提高服务性、实用性,为报社开拓广告源、为百姓生活提供有效资讯和服务。副刊方面提升文化品位,提高趣味性和可读性、新闻性。尽量展现个性化、本土化魅力,以创建《汕头都市报》专刊副刊独特品牌。
1、拟增设新的版面:《人文汕头》、《城人家》等。
A、《人文汕头》版——
百载商埠汕头,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一直以来,《汕头都市报》在市民报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在办好街谈巷尾新闻,民生栏目的同时,不可忽略对于市民的人文素养的熏陶,这也是一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报纸所义不容辞的职责。
该版面每周一期,拟分为标志性建筑、传统老字号、文化遗产、人文圈、工艺和望族等系列。
读者是报纸消费的主体,是报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必须真正实现由媒体本位向读者本位的转变。报纸让读者的参与程度越高,编读之间的时空距离就越近,这种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
2009年来,本报专刊副刊部推出《国运·家运——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个家庭样本》,以贴近民生,从基层做大主题宣传的方式,每周一期,报道普通市民家庭的变迁,不仅得到市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更在市民中建立了很好的声望,许多市民踊跃报料,有的就刊出的家庭故事进行评价和信息反馈。60家庭样本让我们感受到树立报纸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新一年,我们将把原本的《家里家外》转为《城人家》。
每周一期,头条稿件依然是讲述汕头老百姓自己的家庭故事,并设置板块“消费维权”、“大街小事”、“法律咨询”等。以服务性资讯吸引读者。
2、优化原有版面:包括《芳草地》、《美食》、《文化幽默》等。
A、《芳草地》——
一直是颇受广大市民追捧的版面,许多学生的处女作就在该版发表。2009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互动性。即每期出一“命题作文”和“造句”,由责任编辑、也可由读者来出题目。命题作文要结合学校生活、学习特点及时政出题,来稿一经采用立发稿费,好词造句一经采用,即赠送相关纪念品(纪念品可以由商家提供)。这已经在许多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建立良好的互动效应,新一年准备再继续发扬光大,增加版面的“故事接龙”栏目,让小读者自己来踊跃接龙讲故事。
B、《美食》——
汕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吸引游客的品牌口号是“海滨邹鲁·美食之乡”,所以,美食版面一定要做强做大,要增强贴近性和服务性,从版面内容到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教市民做时令好菜、举办烹饪大赛、推出“潮汕老字号”、“搜食”等新栏目。“搜食”已经有企业联系冠名特约,将于近期推出。
C、《文化幽默》——
本版受众越来越多,应该在加强互动方面做大,2009年增设一些游戏栏目,如“猜字游戏”、“合家探险”、“走迷宫”等,让许多市民家庭在礼拜天一家子围坐一起玩游戏。本次改版,准备在动漫上做足功夫,增设动漫栏目,以讲故事形式每期推出系列连环画,将幽默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