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0-08-15骆团结
□李 慧 骆团结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李 慧 骆团结
进入21世纪以来,地质公园因其珍贵的地质遗产、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地学旅游的行列。然而,地质公园必须以“科普”作为地学旅游的基础,使游客真正体验富有科学内涵的旅游乐趣,才能成为他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旅游选择目的地。所以,加强地质公园科普工作是地质公园的必修课之一。从全球范围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工作起步早,观念深入人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国情各异,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但通过总结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经验,可以借鉴提出我国推进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的建议。
一、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工作现状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EGN)成立于2000年,旨在促进地球遗产保护和宣传,加强地球科学教育,通过地质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普活动一直是欧洲地质公园关注和运作的重点。
(一)科普在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普是形成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理念驱动。20世纪末,在欧盟的支持下,经由法国的马提尼和希腊的尼古拉斯等一批欧洲地质学家长期的积极推动和组织,具有独特地质与地貌遗迹的4个欧洲地域代表,即法国的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希腊的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德国的埃菲尔山地质公园和西班牙马埃斯特地质公园,携手成立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这一网络的形成正是欧洲地学界长期以来所倡导的“在欧洲地域之间开展合作,以保护和保育地质遗产,实现地质遗产持续用于科研、科普教育和旅游活动,并从中得到价值的体现”理念的实践,从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遗迹保护研讨会”上地质学家们的讨论和一致认同,到2000年6月在希腊的莱斯沃斯岛4个合作地质公园签订的协议,都验证了人们希望“保护欧洲地质遗产、提高欧洲地质遗产价值和通过科研、科普教育和地质旅游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愿望能在欧洲地质公园网络范围内得到实现。2.科普是建设欧洲地质公园的必要元素。3.科普是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会议与活动的重要组成。4.科普是实现欧洲地质公园价值的有效手段。5.科普是欧盟资助的重要方案。
(二)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现状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软件”。它是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为科普工作开展的各类活动、制作的各类科普产品,以及其他一些非物质性的投入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制教学工具,编制出版物,解释与交流地球遗产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大部分成员都有自己的科普工具和出版物,根据各自特征制作一些主题教学套件,同时出版宣传页、海报、邮票、日历和明信片等对网络及其活动进行宣传推广。这些科普工具、宣传品和出版物一般都有不同的语言版本,以满足不同语种的游客使用。同时,网络内的地质公园之间可以共享或交换使用。另外,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注重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不同的科普教材。例如,为了让学龄前的儿童熟悉欧洲地质历史,特别为孩子们编制了儿童读物,以卡通图画的形式阐释可以在地质公园看到。地质构造和形成过程;为中小学校的教师编制教师特别指南,指导教师如何教授地质学知识以便学生了解地质形成过程;为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编制特殊的工作手册,让读者了解地球历史。
2.设立游客信息站点,开办地学课堂,传递地学信息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每个地质公园都设有游客信息站点,向游客展示化石模型、书籍、宣传页、博物馆配套产品等各种产品,宣传地质公园的科普活动与计划。同时,介绍欧洲地质公园网络及其成员开展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宣传联合行动,以及各地质公园有可能开展的地质旅游活动。这些信息的传递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提高了对地质遗产的认识与欣赏水平。
同时,很多欧洲地质公园设立了职业培训中心,满足公园科普工作的发展需求。
还有一些地质公园因地制宜地在公园内设置野外实地课程,为在地质公园工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当地企业(旅行社、户外活动运营商、小型旅馆、合作社、手工艺组织等)开办一系列特殊课程,希望能够提高上述人员与企业对地质公园及保护地质遗迹的认识。
3.与学校建立联系,开展科普活动,普及地学知识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大部分成员与学校等教育业相关团体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发起倡议以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地域。这些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在周边地区的中小学举办科普活动,与学校及老师一起制定不同科普主题的实地考察活动,帮助学校准备具体的活动事宜(如住宿、用餐、交通等),针对活动参与班级的老师开设培训课程。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和老师对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地貌、矿物和古生物特征的认识,还宣传了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
4.借助网络和视频等媒体,制作地学科普节目,宣传地质遗迹的价值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通过网站、电视、无线电等多种传播媒体向大众宣传地质遗迹保护和保育,扩大地质公园的影响力。
在欧洲,地质公园网站已经成为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虽然每个公园网站的架构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在内容上都包括“科普”或“地质科普”栏目,且作为一级栏目设置在网站主页上。有些公园还在“科普栏目”下设置“儿童科普”类别,针对少儿、中小学生设计浏览内容。
二、中国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现状与问题
2000年9月,中国国土资源部正式提出了地质公园的定义: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基于这一概念,我国的地质公园不仅仅是具有较高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文化娱乐的场所,还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为指导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国土资源部规定,国家地质公园被正式授牌后两年内,必须完成相应的基础建设。而根据最新的要求,地质公园在取得资格后,必须在两年内完成相应达标建设,才能被正式授牌。其中涉及科普工作的相关建设包括: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立和陈列内容的布展,地质公园主要地质景点标示牌的设立,地质公园导游员的科学培训,地质公园相关科学普及材料的编制和印刷。所有规定的基础建设按照标准完成后,由国土资源部和公园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检查,达标并经批准后方可举行揭碑开园仪式: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审批授牌138家国家地质公园,其中125家已经完成基础建设工作,举行了揭碑开园仪式。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质公园已经初步完成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基础建设工作。
但是,揭碑开园后的开发过程中,许多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者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发展旅游业方面,重视商业化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甚至放弃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因此,许多地质公园在科普教育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地质公园博物馆缺乏管理和服务,没有发挥科普宣传中心的作用;多数导游只注重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的解说,忽视科学知识的解说;地质景点标示牌专业性强,解说力不足,游客很难理解与之有关的深奥的地质地貌知识;地质公园科普书籍大多数是专业著作,不适宜作为普通游客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读物。同时,大多数地质公园现在也没有开展科普实践工作,即没有专门的地质科普景区、专门的科考路线和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以及缺少相应主题性科普教育活动和科普产品为青少年服务,影响了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
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地质公园管理者的科普教育意识不强和地质公园的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只有公园的决策管理层意识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时,相应的科普工作经费才能到位,各种科普工作才能开展,大量的科普产品才能产生,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才会真正发挥出来。同时,对地质公园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高校或研究机构有关的研究人员进行长期合作,探究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的科学内涵,再用浅显易懂的办法展示给普通游客和青少年学生,才能真正达到科普教育的实效。
三、发展我国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的对策
(一)国家层面
1.加大科普工作的管理力度,增强地质公园管理者科普工作意识
首先,地质公园的国家级主管部门可以在已有的《建设指南》的基础上,加大对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并依据2008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146号文《关于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督察员队伍的通知》,建议各省督察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将地质公园的科普工作检查作为一项专项检查,以监督地质公园管理者落实科普教育,督促他们加强科普教育意识,使他们重视科普教育。其次,在全国性地质公园例会上,加强对地质公园管理者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做科普工作是一种重要而光荣的社会责任,从而使这一群体重视科学普及。同时,可以统筹和协调不同地质公园之间的科普教育资源,把优秀的科普作品和成功的科普教育工作经验推广到各个地质公园。
2.开拓科普经验的交流渠道,激发地质公园管理者科普工作热情
首先,地质公园的国家级主管部门可号召国内地质公园与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之间开展交流活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开展互访和互派人员进行培训等各种交流活动,学习欧洲地质公园包括科普教育、地质遗迹保护等一系列的成功建设经验;其次,可以鼓励地质公园承办国际或国内的地质公园研讨会,邀请国际和国内专家共同探讨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问题;此外,还可以发起全国性“地质公园科普年”主题性科普活动,从而营造地质公园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氛围。
3.培养高层次的科普人才,为地质公园的科普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地质公园的国家级主管部门可以和教育主管部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机构,以及相应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一批地质学、地貌学、地理学、生态学、林学、环境保护等各类专业既有科学素养,又有文学素养的科普人才,为地质公园编制科普教材,为青少年编写有关地质公园的科普读物,从而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普作品水平,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给地方的科普创作做出样板,把全国地质公园的科普创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组成科普专家队伍,对各地质公园制作的科普类书籍和相关科普教育产品进行审查把关,对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和导游员进行科普知识培训,为地质公园的科普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二)地方层面
1.吸引地质专业人才,加强公园的专业队伍建设
地质公园的管理者需要明确,科普工作与旅游工作是两码事,科普工作的本质是科学,必须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因此,需要吸引地质专业人才,并邀请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地质专家,共同对地质公园深入进行科学研究,探究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的科学内涵,并由这些地质专业工作人员长期开展科普研究工作,为科普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设立科普教育专项资金,确保公园科普工作的实施
通过借鉴国外地质公园的预算经费和统计往年地质公园的预算决算情况,地质公园管理者可以从公园的旅游收入中设定一定比例的科普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地质公园的科研,编制科普教材和科普读物,制作科普产品,引进科普专业人才,开展科普主题活动等各项工作。
3.加强公园内的科普教育基础建设,开展导游员的职业培训和认证考核
首先,对于已经建成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如地质公园博物馆、地质景点标示牌,需要进一步完善解说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奥的科学道理,而这些科学道理,让专业人员看了有新意,非专业人员又能够看懂,并请既有较高外语水平、又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对地质遗迹解说牌上的内容进行准确的翻译。同时,加强地质公园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增加互动性的科学实验演示和游客操作实践等服务内容,提高游客主动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其次,针对地质公园导游资格认证的考核可以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对那些已取得导游资格证并有意在地质公园内工作的导游,加试地质学、地貌学、地理学、生态学、林学、环境保护学、生态伦理学等课程。当然,这些导游员就需要学习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到的科普教材,职业培训可以由地质公园的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这样,只有通过相应的专业知识考核,取得地质公园导游资格证的导游,才能进行地质公园的导游活动。
4.调查和分析游客对科普主题和形式的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了解游客前来的动机及对各种科普主题的偏好及其原因,例如游客对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地质公园的地学意义、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生态学、科研状况、受保护或濒危物种等科普内容的兴趣差异,以便安排游客期待的导游员解说科普内容,并开展相应的科普主题活动;另一方面,了解游客对各种科普宣传介质的接受和喜好程度,例如游客对宣传折页、地质景点标示牌、咨询服务、带队解说、多媒体、自导式步道和展示等科普宣传介质的偏好差异,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达到最好的科普教育效果。
5.设立公园内的科普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地质公园需要建立专门的科普实践基地,开通专门的科考路线,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并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的融会贯通。此外,还可以主动走进学校宣传地质公园,把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摘自《国土资源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