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2010-08-15马晓平黑龙江省大庆石油管理局职业病防治所163411
马晓平 黑龙江省大庆石油管理局职业病防治所(163411)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马晓平 黑龙江省大庆石油管理局职业病防治所(163411)
目的 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老年CHF患者82例,依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Ⅰ、Ⅱ级),B组(心功能Ⅲ级)和C组(心功能Ⅳ级),分析并比较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三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下降(A组>B组>C组),血压变异性逐渐升高(A组)。
动态血压;心力衰竭;血压变异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依据症状的有无及治疗反应,可将心力衰竭分为三个阶段:无症状性心力衰:系指左室已有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降低(LVEF<50%),而临床无“充血”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CHF患者8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Ⅰ、Ⅱ级)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61~82平均(68±5)岁,其中原发疾病为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B组(心功能Ⅲ级)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60~85平均(70±6)岁,其中原发疾病为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C组(心功能Ⅳ级)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2~84平均(71±6)岁,其中原发疾病为高血压病13例,冠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患者于入院或就诊时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检查期间常规抗心衰治疗,避免使用ACEI,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则经抗心衰治疗48h后检查。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MGY_ABP1,监测时间为24h,监测间隔设定为30min,监测期间保持原有生活规律,有效血压数据>85%,否则重测。观察指标:①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和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②血压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100%,比值<5%或倒置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其中5%~0%为节律减弱或消失,负值为节律倒置。③血压变异性(BPV):包括24h收缩压变异和舒张压变异(24hSSD和24hDSD),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dSSD和dDSD),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nSSD和nDSD)。④低血压负荷:各组中平均动脉压低于90mmHg(1mmHg=0.133Kpa)的次数百分比。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 11.5处理,数据以(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治疗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呈下降趋势(A组>B组>C组)。A组和C组各项参数具有显著差异,B组和C组参数除了白昼平均收缩压外均有显著差异,A组和B组24h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有显著差异。表1 三组动态血压参数的比较注: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三组老年CHF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见表2 血压变异性逐渐升高注: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
三组老年CHF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A组13例,其中节律减弱或消失10例,倒置3例;B组18例,其中节律减弱或消失12例,倒置6例;C组25例,其中节律减弱或消失13例,倒置12例。三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节律倒置的发生率亦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3 讨论
本文结果提示随着心衰的进展,老年CHF患者的血压呈下降趋势,并且低血压发生率升高。有研究提示早期心衰患者由于神经体液因子激活等因素,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但随着心脏功能的进一步衰竭,排血量进一步下降,血压出现波动甚至表现为低血压。晚期心衰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易发生低血压,这种特点可能和心功能差、血压调节功能下降以及较长时间的使用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等药物有关。血压过度降低会引起肝、脑、肾等靶器官灌注不足,增加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但目前尚不明确怎样的血压水平才致靶器官的灌注不足,一项研究显示,平均动脉压低于90mmHg的CHF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平均收缩压的降低是CHF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的重要标志,因此晚期心衰预后不良,尽管应用ACEI治疗,其6个月病死率仍高达36%~37%。许多研究提示,心功能Ⅳ级患者平均血压较心功能Ⅰ、Ⅱ、Ⅲ级患者明显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而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Ⅰ、Ⅱ级患者的平均血压和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Ⅰ、Ⅱ患者相比平均收缩压显著降低且低血压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本研究人群为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有关。因此监测老年心衰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对评估患者预后、调整药物的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防止低血压的发生等具有重要价值。
[1] 朱平先.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J].心脏杂志,2001,13 (1):41.
[2] 唐继志,李忠杰,方永生,等.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临床相关关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241.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72
1672-2779(2010)-10-0082-01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