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痛经28例
2010-08-15李本科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155100
李本科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155100)
针灸治疗痛经28例
李本科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155100)
痛经;针灸疗法;三阴交;子宫穴;中医妇产科学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据有关调查表明,痛经的发病率为33.19%。我院近年来根据中医理论,采用针灸并用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28例患者全部来自门诊,年龄在18~42岁之间,均经妇科检查确诊,其中继发性痛经患者13例(子宫腺肌症者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慢性盆腔炎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 15例。均排除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取穴 双侧三阴交,双侧子宫。
1.2.2 方法 于行经前1~3d开始治疗,首先取得病人的配合,给予心理疏导,然后嘱病人取仰卧位,暴露穴位局部,先用艾柱灸子宫5~7壮,或艾条悬灸30min,继取三阴交,穴位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重泻,行针1min,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一次,一日1次,连针3次。属于虚证者,三阴交先补后泻,补大于泻。于下次月经周期同一时间再次治疗。连续针灸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2 结果
28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痛经消失者10例,占36%。缓解者18例,再经2~3个疗程治疗后消失者5例,占18%。其余13例(均为继发性痛经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无须再服止痛药,且行经时间缩短,经行通畅,占47%。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3.1 痛经的原因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肝郁气滞(气滞为主),血瘀气阻(血瘀为主),寒湿凝滞、客舍胞脉,肝郁血热、气血郁结,湿热下注、湿热搏结,气血亏虚、胞虚血瘀,脾胃虚寒。其病理实质为气血运行不畅,胞络受阻,经脉不通。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故治疗当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以通为期,通则不痛。
3.2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 是临床治疗血证的要穴,也是妇产科临床常用穴之一,强刺激泻之,可活血、行血,补之,可补益气血,从而使瘀滞得通,通则不痛;子宫位居少腹部,中极穴旁开3寸,属经外奇穴,近取艾灸之,可暖宫、行气,二者远近相配共取行气祛瘀、通经活血之功而痛经得除。针刺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灸疗可温通气血,故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此法治疗,临证可视病情不同,三阴交的补泻量有异。另外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端正生活态度,正确认识疾病,调畅情志,则可助气机通畅,气行则血行,血行瘀则通。
3.3 原发性痛经无明显的盆腔器官病变 只是功能性改变,故临床疗效好,继发性者病程长,器质性病变复杂,故疗程长,疗效较差。
3.4 优点 本疗法取穴少、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避免了服用止痛药引发的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且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恶性肿瘤引起痛经者当积极采用其他疗法治疗,勿延误时机,慎用本法。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145
1672-2779(2010)-10-0167-01
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