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回归生活,做出色课程设计者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教材的教学实效性

2010-08-15隋明英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新教材品德垃圾

◆隋明英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毕家疃小学)

让德育回归生活,做出色课程设计者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教材的教学实效性

◆隋明英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毕家疃小学)

生活是道德的沃土,现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利用生活事件,生成教育主题;参与社会生活,获得心灵体验;挖掘补充资源,营造健康氛围。

德育教材 生活 实效性

在参与《生活化 活动型 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深受孩子们喜爱。这是因为它更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学科,而是整合了地理、历史、法律、道德、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给予了孩子更为开阔的学习空间,更为充实的知识容量。与此同时,也给组织这门课程的老师更为艰巨的任务,更为严峻的挑战。

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将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这是许多教师共同提出的问题。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该课程设计的主线——儿童的社会生活,我们不难理解: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应该是生活化的。学生不会永远在校园,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生活世界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德育教学中,紧紧抓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一主线,将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课程设计者的重要因素。

一、利用生活事件,生成教育主题

生活是道德的沃土,现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来生成教育的主题。比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每一天》这一课设计了三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常识。教学中,我和几位学生戴上“轿车”“自行车”等头饰,学生分别举红、黄、绿牌代表行人过街道,一位学生扮演交通警察。通过体验,使学生对指挥灯、人行道灯等交通信号之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现了在课堂上体验生活,遵守交通规则的目标。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观察能力,从学生各自的生活出发,让他们画出见过的交通标志,通过交流,使教学更深入一步。第二课时,先让学生交流违反交通法规的真实事例。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和震撼人心的数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受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效果。然后,再补充我在课外搜集到的一些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及时唤起学生“我想对司机、违章的行人说”的感想,给学生的参与创造了空间。第三课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应该怎样注意交通安全。通过师生互动,架起一座课本通向大千世界的桥梁。

二、参与社会生活,获得心灵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垃圾带来的烦恼》一课时,在课前让每位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采访、调查:(1)生活中的垃圾有哪些?(2)垃圾从哪里来的?(3)垃圾带来哪些烦恼?(4)如何处理垃圾可以美化环境。课上通过交流、观看课件、录像,唤起孩子们对生活的回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通过学生讨论、上网、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我们学校前面的集镇上,人们都把垃圾倒在前面的小河里,造成白色垃圾一条河,水质受到污染,合理的小鱼儿都快死完了。大家说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然后提出整改建议:环保部门建垃圾坑,并加强环保宣传,设立环保宣传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教师出示课件“知心姐姐分类处理垃圾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将垃圾科学的处理的益处,并让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互相启发,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设计出更好地垃圾处理方式,从而使思维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们如何做,才能使我们的家园,环境整洁、干净、美丽呢?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并利用实际行动进行环保宣传。课后,有同学在小河边树起了环保宣传牌,校园里看到同学们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挖掘补充资源,营造健康氛围

新课程下的新教材面向全社会,它推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所以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并一定就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素材。为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对教学目标的解读,对教材的深入了解,结合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新教材,改编新教材,甚至是开发新教材。比如,针对学生上网和进游戏机房问题。一方面,我组织学生开展电脑绘画、制作个人网页、上网搜集语文学习资源等多样的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电脑帮助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懂得迷恋电脑游戏,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自身身心和谐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生活健康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德育,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熏陶。

比如,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大幅度地改善。但是,我校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母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条件,每天在异地不停地奔波。但是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花钱不注意节俭。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了解生活的艰辛和父母挣钱的辛苦,我建议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了“过一天劳动生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陪伴父母进行一天劳动,感受劳动的辛苦。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在工地干活或做小生意,起早贪黑、日晒雨淋。一天下来。学生脸晒得通红,由于觉不够睡,浑身乏力。让孩子们亲自参加劳动,亲身体验“汗滴禾下土”的滋味,远比教师的说教好得多。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广泛接触社会,不但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品德、价值观的转变,不断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让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体现了德育学科课程生活化的特点。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的品德课程和课堂教学将充满生机与活力;师生互动,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观察、感受、研究社会,新的教材对于他们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儿童不再只是获得理性认知,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上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而使他们富于人性美的道德心灵一步步成长起来!新的教材也让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材也要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新教材品德垃圾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垃圾去哪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