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体”是怎样炼成的?
2010-08-15薛海潮
薛海潮
“跟帖体”,以其独特、灵活、富有个性的行文格式,及其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颇具创新的特色,深受一些时文作者和中学生朋友的喜爱。在课堂作文和考场作文中也可见到它的身影。该行文体式,借鉴了网络QQ日记、博客、论坛等空间上跟帖留言的形式,往往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演绎成篇的。虽然,网络跟帖是众多中学生朋友所熟知的,但在实际的写作中,许多同学的“跟帖体”作文写得不够理想。其实,文章与真正的网络跟帖并不完全一致,要真正写好它,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集中统一,观点鲜明突出
网络中的跟帖,具有着相对的自由性,跟帖者可随意地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如果文章也如此表达,内容势必芜杂,立意也将含混模糊。因此,用“跟帖体”结构文章的时候,必须在跟贴者那看似“嘈嘈切切”的帖子中,能巧作安排,在错杂纷乱中凸显“主旋律”,鲜明体现作者的用心之所在。帖与帖之间,应该紧扣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生活境况,感受人生百味,抒发内心真情,揭示问题本质。
如在《费劲人生》(2010年3月2日《中国青年报》)一文中,人物小丘因倍觉“人生的路千万里,他总比别人多费劲”,于是更新空间,痛诉“费劲”,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诸多在小丘认为学习、生活、工作都顺风顺水的好友纷纷跟帖,大倒苦水,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人生也很“费劲”。小丘由此大悟:“也许我们摆在人前的都是费劲后的结果,个中甘苦只有自己明白;然后我们再去羡慕别人的结果,自怜自己的甘苦,觉得天下我最不幸。其实,人生路上千万里,谁又比谁少费劲?”该文以如话家常的笔调,处处围绕“费劲”二字,通过诸多人物、涉及各色生活经历,典型而深刻地反映时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真实心态,将人生的大道理通过日常的生活体现出来。以小见大,笔墨灵活而凝练,中心鲜明而深刻。
二、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跟帖体”的结构看似简单,易于操作,但要真正操作得好,是很需功力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的行文方法非常讲求 “起承转合”。“起”,通常是楼主、版主等直接“贴”出的一个话题,或先简洁介绍有关原因,促使楼主、版主发帖。开头的“帖”可以是一件事、一种情感、一个困惑、一种道理感悟等等,目的是引发网友畅所欲言地讨论响应,最终达成一个统一而正确的意见等等。“承”,就是网友们响应楼主、版主的话题,而见仁见智地跟帖,或附和或补充等。“转”,就是网友对版主、楼主甚至前面的跟帖或反对或引申,最终形成版主观点的完善或转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网络跟帖中,“承”、“转”这两部分的内容往往是杂陈无序的,而在“跟帖体”文章中,这部分内容应该呈现出严密清晰的先后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正反、递进、总分等等。
2009年江苏一考生在《品味时尚》一文中,开头楼主贴上关于“时尚”的糗事,此为“起”;接着“一楼”跟帖附和,批评现代人 “爱追时尚”、“盲目跟风”,其为“承”。 而“二楼”的跟帖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也有一些人不盲目跟风的”,并鲜明地深刻地阐明“有的时尚,也是创新,并成为经典”,因此就不能盲目地排斥时尚,此为“转”。两个跟帖一分为二,既相互补充,也相互对照,行文由浅入深。结尾是楼主总结,明确中心,此为“合”。全文环环相扣,上下一体,同时亦有行文变化有致、曲折生动之效。此所谓“方寸之内显波澜”。不难发现,上文所提及的《费劲人生》一文的内容在跌宕起伏之余,亦饶有情趣,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当然,“跟帖体”的作文,尤其在考场作文中,跟贴者不能太多,作者应力求内容精要典型。
三、从内容到形式,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网络跟帖,本身就是很现代、时尚的一种交流方式,因此,“跟帖体”从里到外都应富含现代的元素。它必须着力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现代人的表达方式、现代人的思维习惯、现代人的情感及价值取向。唯有如此,“跟帖体”的形神才能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例如《费劲人生》中反映的现代人的浮躁及功利,《品味时尚》中反映的现代人“盲从时尚”及现代时尚的 “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无不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
除“跟帖”这特有形式外,“跟帖体”的语言表达,亦生动时新而又充满个性,虽有网络用语和一些口语,却也不失文雅、得体、规范。这是中学生尤其值得注意的。表情达意、遣词造句,都应体现良好的内在品性和文字修养。
四、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跟帖体”通常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但兼容性极强,记叙、议论、抒情,可灵活驱遣,行文别具一格。因为文章总体上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所以人物只要围绕中心,即可记述所见所闻,可因事明理,可直抒胸臆,可剖析论证等。但千万不可忘记叙述内容的照应过渡,叙述对象的一致,彰显记叙类文章的总体特色。如《费劲人生》的行文就如微型小说一般曲折起伏,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心理都极其生动。《品味时尚》一文,无论叙事、说理还是抒情,都从字面上突出“我”的事、“我”的情、“我”的理。
总之,要成功驾驭“跟帖体”,就必须在形式和内容这两方面下功夫,要多关注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艺术地表达,要将现代中学生健康向上的朝气与蓬勃旺盛的活力表现在字里行间之中。
为了便于更为直观地理解与借鉴,兹将《费劲人生》与《品味时尚》两篇文章附录如下:
费劲人生
林特特
小丘有些不平,对于他的人生。
比如求学,他经历的失败总比别人多一倍,高考考了两次,考研考了两次,四六级亦如是。
工作也不算顺利,小丘当过两年老师,虽说转型成功做了编辑,但之前的工作经验全浪费了。最近去应聘,面试小丘的人不过比他早入行3年。哎呀呀,小丘后悔不迭,要是当年高考没复读,毕业后没去干别的,他现在不也是业内资深了?
还有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小丘甩过别人,也被别人甩过;此刻婚姻美满,前尘往事却也让他嗟叹——为什么爱的路,不对,人生的路千万里,他总比别人多费劲?
辗转难眠,小丘爬起来更新空间,痛诉“费劲”。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一上线,小丘就发现他的各路朋友回帖、悄悄话,或是在QQ上和他倾诉。
A友说:“我已经习惯交N次考试费了,总比别人费点劲。”A在小丘眼里是精密考试机器,且不论托福、GRE和博士学位,单拿出“国际精算师”来就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
B友是业内前辈,十余年从业经验。“我曾做了整整5年校对,才有机会策划选题……那5年真是浪费!”
C友是师妹,“保研没保上是我最大的创伤……为什么别人都行?我却要费劲去考?”可她早硕士毕业,工作都好几年了。
D友说:“别的同学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我老婆就是不想生,人生到这卡壳了……真他妈的费劲!”
E友说:“你好歹总能重来,我谈一次恋爱就结婚,做一份工作7年还没找到任何乐趣,巴不得有‘费劲’的勇气……”
F友还算积极,倾诉完他那点小委屈,不忘激励自己:“真正的牛人费的精力更多,比如本行大猫……”
小丘有点应接不暇,他只想倒苦水,没想到,倒成了苦缸——装满各路朋友工作、生活的苦水,好家伙!他们的烦恼一点不比小丘少,可之前小丘以为他们都比自己顺风顺水。
G友总结了小丘的总结能力,“也许你是比别人费点劲,不过也可能是比别人善总结。”
小丘手忙脚乱还在敲键盘,这一刻他对H友说:
“也许我们摆在人前的都是费劲后的结果,个中甘苦只有自己明白;然后我们再去羡慕别人的结果,自怜自己的甘苦,觉得天下我最不幸。”
“其实,人生路上千万里,谁又比谁少费劲?”
【点评】本文以如话家常的笔调,典型而深刻地反映时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真实心态,且以小见大,将人生的大道理通过日常的生活体现出来。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文章的构思技巧。作者巧用“空间”跟帖,使内容集中;同时,善用对比,将好友们的大倒苦水与“小丘”对他们的羡慕进行比照,使得最后的感悟水到渠成。其次,作者融入微型小说的笔法,显得新颖别致。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人,也启发人。
品味时尚
江苏一考生
楼主:各位帅哥靓妹们,在下今日又出糗了,当我漫步在样园的林荫大道,独自一人孤独惘怅之时,忽有一身影从眼前掠过,抬头,一双特步板鞋,一条嘻哈运动裤,一件宽松T恤衫外加一头飘逸长发,不正是我同宿舍的好姐妹吗?于是我用光速飞奔到她身后,照准后脑勺就猛地把她的头摁了下去,结果,那人一脸惊愕,转过头来,我被霹雳到了:认错人了,真是糗大了……
一楼跟帖:唉,没办法,现在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个打扮,你这样的“惊历”我深有同感。现代人都爱追求时尚,看到哪个明星穿了碎花短裙、牛仔短裙、热裤,走在路上个个都打扮得跟拍偶像剧似的,我被雷到了。另外,前些日子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余波不平,又引起了一股 “门热”,不管是娱乐圈的“魔术门”还是政治领域的 “贪污门”,都产生了“蝴蝶效应”,除此之外,似乎给明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热门,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张峻宁的柠檬们,韩庚的庚窝们等等,不胜枚举啊……
二楼跟帖:楼上的,话不能这么说,像我身边就有着一批不盲目跟风,特立独行的人,现代人是讲究时尚,像现在我们说的“囧”字就引发了不少争论,很多网络语言也都风靡全球,当时尚成为一种潮流,我们也不能跟着别人乱钻啊!王菲穿灯笼裤是好看,可是一些稍有贅肉的大妈们也不能觉得自己不穿便落伍了,就毫无顾忌,也穿在身上,多不合身啊。在21世纪缺的是什么?异类吗?不,是创新,周杰伦一开唱,时尚风与传统风相结合的热潮便席卷而来,他的唱腔更是成了一种时尚,还有,刘谦也凭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魔术表演风格而引发了另一种时尚……
楼主回帖:多谢各位光顾,本主读罢两位高见,确是深有感触,如今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时时尚会沉淀为经典,像前几日央视播出《倾城之恋》后又掀起一股张爱玲热,如此可见,时间自会证明一切,在我看来,时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方为“尚”!
【点评】该“跟帖体”作文,形式的新颖、语言的新潮生动,以及内容上材料时新丰富,无不彰显考生深厚的生活底蕴与扎实的语言功底。不可忽视的是,文章采用“跟帖体”是精明之举,因为采用“跟帖”的形式,让网友各抒己见,非常切合题中“品味”二字所暗含的写作要求。当然,文章内容的渐次呈现,也体现了作者思维逐渐深化的过程。思维缜密了,结构便严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