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异”

2010-08-15詹克明

中学生 2010年2期
关键词:异类突破口沸石

● 文/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瞠目“异类”,凝视“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沙粒,正所谓“病蚌成珠”。大气中的水汽之所以能凝成雨滴,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哪怕大气中的水汽再多也绝不会下雨。可见,天空里若缺了这些“脏东西”,陆地上就没有雨,没有河流,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当然更不可能有我们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谁的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这种无差异的均衡,“中心”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想当年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位武不如诸将、文不如军师的“异类”人物——宋公明,凭着“急公好义”的道德威望成了山寨的最高首领。

当液体热到沸点之上(有时甚至高出十几度),它还不沸腾,这就是处于“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气化,极易发生爆炸。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在液体中投入几粒多孔质的“沸石”。当达到沸点时,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汽,遂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即可达到平稳沸腾。有了异物沸腾中心,就足以消除液体过热危险。过于纯粹,容不得任何杂异存在,这样的物质在形态转换时极可能出现滞后“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常可化险为夷。

事物处在发展转变时期,“异类”总是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聪明之人就是那些独具慧眼,能于“众里寻他千百度”之际,蓦然找到这个突破口的人。霎时间,以它为“桥梁”,新旧两界原本不可逾越的沟壑立即变为通途。20 世纪之初,因“两朵乌云”的出现致使经典物理学出现了严重危机,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普朗克又假设了“能量作不连续变化”而提出了“量子论”,才解决了这场危机,从而使物理学得到空前的大发展。“光速不变”与“能量子”这两种出人意料的假设,绝对是有悖当时物理常识的“异类”观念,正因为两位眼光独特的科学家揭示出它们,才拯救了整个物理学。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学术上不同的观点,打工者来自不同的省市家乡,农村人与城里人的衣饰差异,甚至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母校,是否有一辆汽车,出没出过国门,有无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自家与异己,更不要说那些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也许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国民性”中。一见“异端”,那种蜂拥而上的讨伐,那种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那种赶尽杀绝的不留余地,正体现了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试看现在网络上“小子鸣鼓而攻之”的围剿异端行动,并没有谁下达过统一指令,完全是一种排异本性所催生的自觉行动。要想成为一个高度发达、受世人普遍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容大度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纳那些并没有碍着任何人的、纯属公民应该享有合法权益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而言,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摘自2008年11月上海《文汇报》,有删改)

文章开篇点出论点:绝不可小视异类。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不可小视,继而指出应该如何对待异类,最后强调“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第二段围绕“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这一分论点展开论证,分别使用了“病蚌成珠”、水汽凝成雨滴和宋江坐稳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三个事例论据。第三段用热现象中的沸石的作用是为了说明“‘异’类的适时参与常可化险为夷”。第四段正面列举爱因斯坦等事例说明“异类”总是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第五段从正反两面指出要能容忍那些未碍着他人的、合法的“异类”行为。

全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论证有力,观点新颖。

猜你喜欢

异类突破口沸石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负载金属沸石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蒸馏定铵法测定沸石粉吸氨量
球形与粉状4A沸石的锌交换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
日本人如何寻找“一带一路”突破口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毛毛虫中的异类
鱼中的异类
鹦鹉中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