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文艺理论研究发展的历史回眸

2010-08-15张嘉林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黔北文艺理论遵义市

张嘉林

(遵义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遵义563002)

遵义文艺理论研究发展的历史回眸

张嘉林

(遵义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遵义563002)

遵义的文艺创作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与之相联系的文艺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梳理遵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对于今后遵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遵义;文艺理论研究;发展历程

遵义的文艺理论研究,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其上限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对遵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演变进行一次初步的梳理,望能有利于遵义文艺事业的繁荣。

一、建国以前的文艺理论研究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明末作家陈启相(1612—1690),郑珍尊其为黔北“文章巨手”、“明末一大作家”;评其作品“行文如烈马驭空,游龙戏水,不知其来”(《遵义府志》1166页)。著有《平水集》百余卷,惜大多散失,有少量诗作存世。其文艺理论主要见于诗话《摩诘诗评》。

清代的李凤翧(生卒不详)为乾隆时举人,著有《六书启蒙》、《读史论》、《读杜新解》等,惜其大都散佚,有少量诗文存世。他认为读书当于“身心性命上下功夫”,“凡圣贤言语,皆当体贴于身,然后可代圣贤立言。”此论同样适用于文艺创作与研究。

值得重视的是晚清的郑珍(1806—1864),著《巢经巢诗》,辑《播雅》,与莫友芝合撰《遵义府志》,著述等身,为一代大师。郑珍在诗歌研究方面有着重要建树。其诗学主张主要见于其诗作《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和散文《郘亭诗钞序》。他主张“言必是我言”,学古但不摹古;强调学问更注重人品修养;主张“诗品无定派”,摒弃门户之争。这些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与郑珍同时的黎兆勋(1804—1864)亦为著名诗人,撰《黔诗纪略》,著《葑烟亭词》、《侍雪堂诗抄》、《词林心醉》等。其文学理论可见于《词林心醉》。

现代以降,于文艺研究作出贡献的是蹇先艾和寿生。蹇先艾(1906—1994),遵义老城人。民国15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常与朱自清、王统照、徐志摩、沈从文等名家交往,被鲁迅誉为乡土文学家。他历来主张变“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夜郎自小。他认为作品才是作家成功与否的最有力的见证。1938年蹇先艾回贵阳,开始了他的戏剧批评活动。蹇先艾看到遵义的“血痕”、“铁犁”、“浙大”等剧团排演的是《雷雨》、《日出》、《蠢货》、《可怜的裴迦》等国内外名剧,而且讲的是国语,这些剧目很不适合乡下人的口味;加上革命形势的发展,抗战戏剧运动已由城市深入到农村,必须要有服务于农民观众的抗战剧目。蹇先艾就在《从听戏说到乡下演戏》一文中,对当时的抗战戏剧运动,尤其是抗战剧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蹇先艾强调文艺工作者如同前线的士兵,一支笔就是自己犀利的武器,一切为着抗战。作为贵阳文协领导人,他对贵州戏剧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戏剧批评的一大贡献。

寿生,务川县人,作为现代文坛上的乡土小说家,最早关注黔北山歌的搜集整理和创作发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寿生就活跃在北平文坛,与沈从文、朱光潜等30多名学者和作家,参加了1936年5月在北京大学文学院举行的“风谣学会”成立大会,其后他的研究文章陆续在歌谣研究会编辑的《歌谣周刊》上发表,是歌谣研究的珍贵成果。在《莫把活人抬到死人坑》、《答李长之先生》两篇论文中,寿生强调研究山歌的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素质,要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不能主观地推导、揣测,要注重根据和实际,要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在论文《我所知道的山歌分类》中,寿生把山歌分为号子、风流歌、虼歌、盘歌、骂人歌五大类,基本上界定了山歌的范围和山歌的类别,这种对歌谣类别的界定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中还录用各种类别的山歌39首,对黔北山歌的研究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二、建国以后的文艺理论研究

建国以后的60年,是遵义文艺研究逐渐发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60年。

在前30年,主要有陈沂、杨扬、金启坤等人的文艺研究。陈沂(遵义县人)著有文艺论文集《文艺杂谈》、《一切为了战胜敌人——陈沂评论集》等。陈沂的文艺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明确的“阵地意识”,即基于30、40年代抗战形势的需要,其文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现实性。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坚持,强调贯彻毛泽东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杨扬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上发表《壮志凌云》等20余篇论文。金启坤有《小评论》。

这30年里,遵义文化馆与图书馆多次举办文艺讲座,主要有:著名导演翟强作有关电影知识的报告,蹇先艾作文艺创作的报告,刘耕阳讲书法创作。其间,遵义文化局也相继举行文学、美术、音乐、摄影创作及曲艺表演艺术报告。

建国以来的前30年,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人不多,文艺批评的质量也不高,开展的文艺活动也较少。

改革开放以后,遵义文艺研究的队伍逐渐壮大,涌现出一大批文艺理论工作者,发表的论文、专著越来越多,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时,老一辈的文艺研究家们首先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如廖公弦、黎焕颐、陈福桐等人。廖公弦(绥阳县人)是著名诗人,有《山中月》、《美人醒来》、《山与我们合影》、《廖公弦诗选》等诗集。他的诗论表现出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80年代起陆续发表《新诗我见》、《谈我写诗》、《诗话四则》、《山泉自在流》、《马蹄答答的诗情》、《崭露头角的诗人》等评论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一有真情,二有真意,三用形象和画面说话。

黎焕颐(遵义县人)是沙滩后裔,著名诗人,有《迟来的爱情》、《春天的对话》、《起飞》等十多本诗集。其诗歌主张主要见于他诗集的“后记”。他强调作诗要有“童心”,反对“玩诗取世”;主张如实宏扬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情绪。

陈福桐在1980年参与创办《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任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总纂,任贵州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参与全国文史馆系统《新编笔记丛书·贵州卷》《黔故谈荟》的编辑。有《梧山诗稿》、《十年修志文存》、《梧山文存》面世。另发表评论文章《封疆大吏典范——丁宝桢》、《黎庶昌——贵州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六千举人七百进士》及诗词方面的论文《黔诗五百年储灵孕秀的因果探索》等。

80年代初,何士光、李宽定、戴绍康等作家相继唱响中国文坛,罗强烈率先写出对这些作家的评论,广泛进行了当代文学的研究工作。他最早提出“黔北文学”的概念。出版有《罗强烈讨论集》、《星期日评论》、《原型的意义群》、《贵州现象启示录》、《寻找格林先生》、《逃向绘画》等理论专著,在新时期的文艺研究中有一定影响。

80年代中期,谢尊修等人发起成立遵义地区文艺理论研究会,谢尊修任会长,在文艺理论研究的组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写下了有关何士光、李宽定、宋渤、龚光融、杨扬等人的评论文章,研究黔北文学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有评论集《热土情深》出版。遵义日报社的毛有为是最早关注黔北文学的评论家之一,他将自己发表在报刊上的数十篇文学评论文章结集为《敝帚集》。这些论文表现出他关注文学发展、扶持文学新人的满腔热情,展示出他敏锐的艺术眼光和独到的评论角度,从中可以看到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黔北文学及黔北文学评论发展的足迹。

与此同时,以原遵义教育学院曾祥铣、王刚为代表的黔北文学研究室成立,开始了黔北文学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数十篇论文。曾祥铣《说明的要素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发表,获贵州省写作学会首届写作科研成果二等奖。王刚《心灵的流程》获贵州日报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和贵州省作家协会颁发的书刊评奖。周帆出版专著《审美的教育功用》,在贵州省美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陆乾《试论杂技技巧的二重性》于锦州召开的第三届研讨会上宣读,获优秀论文奖。中国书法家协会在都江堰召开第三次全国书法研讨会,徐永超宣读论文《书法的力度美》。王玉桂的《企业文化浅层现象试析》在贵州群众文化学会纪念建国40周年理论会宣读并获三等奖。

90年代的文艺评论,在文学、杂技、电影、曲艺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贺德仪《杂技艺术编导初探》获全国杂技理论优秀论文二等奖,汪孝杰《淮海战役战场诗》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举办的庆祝建党70周年影评征文三等奖,黄永通《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入选全国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选,辛玉珍《杂技训练低龄化倾向探讨》获中国杂协颁发的杂技论文三等奖,汪孝杰的评论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华夏美影评征文三等奖。万登学的评论《写不尽的撩人风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并有评论集《葡萄园诗人论》、《评文索美》出版。西南三省六方曲艺理论研讨会召开,王永康《曲艺离不开人民》,罗永年、王刚《明日黄花格外香》,余新生《门外浅探相声创作》获奖。贺德仪的《曲艺发展的途径》获理论研讨成果奖、《浅探杂技滑稽演员的表演》获全国杂技理论优秀论文鼓励奖、《音乐创作,杂技艺术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获全国杂技理论优秀论文三等奖。郑玉铭论文《粉印版画探源及技法》获全国美术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文发彬《少儿杂技艺术人才培养》获中国杂技征文三等奖。

1998年5月,遵义市第一届文代会召开,成立了遵义市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下辖11个团体会员,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为其中之一。大会选举王刚为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陈方平、蒋骥、周培兰、夏元佐为副主席,张宗富为秘书长,黎铎为副秘书长。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遵义市的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有了新的组织保证,对于推动遵义市的文艺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3月,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换届选举。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主席王刚,副主席黎铎、彭一三、龙先绪、夏元佐、赵伯鸿。秘书长张嘉林,副秘书长谢启义。从此以后,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一直注重自身的组织建设,文艺理论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新会员入会,目前会员总数已近100人。协会注意吸收高层次的年轻会员,保证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也注意在高校学生中培养新的力量,逐渐改变了过去研究队伍老化的现象,以求文艺研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遵义文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成立以来,在市文联的领导下积极关注本市文学艺术的发展,主动开展研究工作,文艺研究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首先,无论专著的出版、典籍的整理,以及论文的发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王刚、曾祥铣是最早致力于黔北文学研究的专家。他们用十多年时间写成的《黔北20世纪文学史》,于2001年问世,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该书梳理出黔北文学的发展脉络,对20世纪黔北新文学的主要作家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评述,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地域文学的发展规律。该书丰富了黔北文化的宝库,对其后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还合作出版了《那片诱人的乡土——黔北文学论集》。王刚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个人的贵州》,前者作为大学中文专科生的教材,已使用多年,反映良好。曾祥铣还继续进行黔北古代文学的研究,《黔北古代文学史》在《遵义文苑》上连载,即将出版。另有《黔北薪火》(上卷)出版。黎铎致力于贵州文化的研究,开设了关于贵州文化的课程,申报了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贵州文化的课题,出版了三十万字的专著《贵州文化发展概观》。该书“对宏扬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宣传贵州,扩大贵州的对外影响,对贵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他还整理了《黎氏家集续编》,主编《遵义沙滩文化论集》(一)、《遵义沙滩文化论集》(二)。龙先绪致力于沙滩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研究,注《巢经巢诗钞注释》、《郘亭诗钞笺注》、《屈庐诗集笺注》、著《郑子尹交游考》、整理《刘莘园遗稿》等。谢尊修、黎铎点校的《拙尊园丛稿》,谢尊修主编《遵义史话》,夏元佐著《写作——生命的形式》等等。这些著述的出现,标志着遵义市的文艺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时期文艺论文的大量出现,是遵义文艺研究的又一道风景。王刚致力于黔北新文学的研究,前后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其观点之新颖、剖析之深入,引领着黔北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黎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陆续发表了30余篇研究地方文化的论文,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帆、刘丽、罗宏梅分别有论文见诸国家权威刊物《文学评论》。刘丽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的研究,发表了关于民族研究、民俗研究及区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等方面的近30篇论文。夏元佐发表文学评论20余篇,涉及作家评论、影视戏剧评论、诗歌小说评论等领域,有较明显的个人风格。潘永康近年来创作活跃,所发表的短评、评论切中时弊,富于时代精神。汪孝杰主要致力于新闻论文、新闻评论、影视评论的写作,出版了论文、评论集《编辑论评》。其新闻评论紧扣现实,追踪社会焦点,评说热门话题,影响广泛。其影视评论剖析人的灵魂,挖掘时代精神,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胡长斌2008年出版的评论集《泉石激韵》,汇集了2000年以来在报刊上发表的40余篇评论,其对黔北当代作家作品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彭一三主要致力于小说以及影视的评论,有散文集《生活的圈子》。谢启义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主要关注当代诗人的创作,发表了20多篇评论文章。其他研究者如岑玲、喻见、孙建芳、潘辛毅、陈遵平、蓝卡佳、罗良金、蒋雪鸿、张嘉林等人,对黔北文学及文化都有积极的关注。协会成立以来的十余年间,会员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艺论文在40篇以上,省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00多篇。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十年来,协会举办了20余次学术研讨,主要有:“诗乡绥阳诗歌研讨会”,《黔北20世纪文学史》研讨会,李发模《遵义之歌》研讨会,茅台文学研讨会,林茂前《政要素描》讨论会,彭一三《生活的圈子》讨论会,刘大林寓言诗讨论会,谢氏五姐妹作品讨论会,娄义钊楹联讨论会,叶金国散文作品讨论会,刘耕扬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纪念郑珍诞辰200周年暨沙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王华小说《桥溪庄》研讨会,蹇先艾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柯崇信写生画集》讨论会,纪念黎庶昌诞辰170周年暨遵义沙滩文化学术研讨会,《茶的途程》暨贵州茶文化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话剧《暗恋桃花源》演出讨论会,正安小说创作研讨会等。这些研讨会的举办,在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促进了遵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协会高度重视在正安举办的“正安小说研讨会”,共有9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论文将在《今日文坛》2010年的第一期上发表。这表明文艺研究者对本地作家关注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对青年作家的扶持,是以前少有的现象。另外,由协会会员彭维熹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今年在遵义师范学院公演,其后又在红花冈剧院上演两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遵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张明辉携各县市区宣传部长莅临观看,评价甚高。此次演出活动旨在让观众感受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提供高雅的艺术享受,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协会成立以来,依托遵义师范学院这一阵地,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协会主席王刚的“黔北文学漫谈”、在遵义市首届青年作者创作大会上的关于乡土文学创作培训的讲座;副主席黎铎的“沙滩文化研究”;副主席夏元佐的“校园文学与人文精神”、“散文写作与时代精神”;会员彭维熹的“话剧艺术与舞台表演”;彭一三的“中国电影的历史”等等。

另外,协会还延请各地著名的专家、学者来遵讲学:著名诗人李发模的“诗歌创作漫谈”;著名作家石永言的“郁达夫的生平与创作”、“长征文学漫谈”;著名少数民族诗人艾迪拜尔的“民族文学的创作与研究”;著名文学评论家、原《文学评论》主编何西来的“文学道德与文学创作”;著名学者朱寨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著名作家叶辛的“我的创作之路”;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散文创作漫谈”;著名学者钱理群的“鲁迅研究”、“贵州研究漫谈”;贵州师大中文系主任林树明教授的“文艺理论专题讲座”;贵州师大朱伟华教授的“现当代文学专题讲座”;李敬泽、赵剑平等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六人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施吉瑞教授的“黎庶昌、郭嵩焘与阿什伯里:一段东西方亲密的友情”;贵州大学王晓卫教授的“传统赋与当代写作”;中山大学张海欧教授的“红楼梦诗词导读”等等。这些讲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听众对文学、文学创作以及文艺理论的认识,加深了人们对黔北文学的了解。

最近几年来,协会更注重地方文化的理论研究,主动申报科研课题,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的质量:协会主席王刚主持申报的科研课题《新时期黔北作家群及其成因研究》已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资金为8万元,现已进入结题阶段。周帆的科研课题《仡佬族美学思想研究》获2005年省长基金资助。市政协组织协调的“郑莫黎著作整理”,由市财政局拨款进行。协会副主席黎铎主持黎庶昌著作的整理,经费10万元。协会理事刘丽主持的科研课题《仡佬族文化研究》已获遵义师院科研项目立项,资助资金为3万元。协会秘书长张嘉林主持申报的科研课题《沙滩文学研究》已获遵义师院科研项目立项,资助资金为1.2万元。协会会员王绿竹主持申报的科研课题《习水苗族研究》已获遵义师院科研项目立项,资助资金为3万元。协会会员罗宏梅主持的课题《黔北杨氏土司文化研究》王刚的主持《黔北酒文化研究》,刘丽的主持《仡佬族历史文化研究》获省长优秀人才资金,各获经费5万元。

2005年,协会创建了自己的网页《遵义评论》,开展网络评论,宣传遵义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的成果,关注遵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今年10月,协会又创建了《遵义评论》报(内部交流)。网页与报纸成为会员学术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也加强了协会与外界的联系,扩大了协会的影响。

研究者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王刚论文《黔北那片诱人的乡土》、周帆论文《地域文学的二重性》分别获贵州省政府“贵州文学奖”三等奖。王刚、曾祥铣著《黔北20世纪文学史》获贵州省政府颁发“贵州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龙先绪著《郘亭诗钞笺注》获贵州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黎铎的论文《贵州文化三主流:诗、志、禅》获遵义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遵义市人民政府举行第二届“遵义文艺奖”评选活动,黎铎的专著《贵州文化发展概观》获一等奖,刘丽的论文《蹇先艾与乡土文学》、岑玲的论文《综论赵氏闺媛诗》获二等奖,夏元佐的论文《张抗抗:随意而不可随意的随笔》、张嘉林的论文《李贺<秋来>诗解读》、尧玉麟的论文《工棚里走出来的作家——宋渤和他的小说创作》获三等奖。获得荣誉奖的是王刚、曾祥铣的专著《黔北二十世纪文学史》,周帆的论文《地域文学的二重性》,龙先绪的笺注《巢经巢诗钞注释》,王瑚玫的论文《提高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另外,孙健芳的论文《<困豹>之困:困境中的他救与自救》获遵义市“习酒杯”创作新秀奖。

纵观遵义文艺研究的发展史,不难看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艺术研究、艺术评论的队伍。在黔北文学、黔北文化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文艺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较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关注不够,其艺术评论方面就显得薄弱;对黔北青年创作队伍关注的力度也不够,没有及时总结出其规律性;文艺评论活动开展相对较少,评论工作总体上不够活跃,文艺评论的人才有待进一步培养与发掘。

翻检历史,有利未来。我们相信,有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定将迎来遵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1]王刚,曾祥铣.黔北20世纪文学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1.

[2]遵义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遵义地区志·文学艺术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遵义市志编撰委员会.遵义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郑珍,莫友芝.遵义府志[M].遵义:遵义市人民印刷厂,1986.

[5]王刚.展开双翼文艺腾飞[J].遵义:遵义评论网,http://222.19.139.6/.

(责任编辑:王 林)

A Historical Review on the Research Line of Literary Theory in Zunyi

ZHANG Jia-lin
(Chinese Depart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Literary creation of Zunyi is very influential in Guizhou province,even in our country;and its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studies has also achieved positive achievements.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line of studies of literary theory in Zunyi,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literary of Zunyi in future.

Zunyi;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studies;development course

I209.9

A

1009-3583(2010)-02-0074-05

2010-01-19

2009年遵义师范学院遵义文化研究中心课题“黔北沙滩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张嘉林,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诗歌;地方文学。

猜你喜欢

黔北文艺理论遵义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黔北乡间——寻觅时光的味道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