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必温馨

2010-08-15周国平

中学生 2010年8期
关键词:理想主义周国平温馨

● 文/周国平

何必温馨

● 文/周国平

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我写文章时都尽量少用。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一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厌烦了。

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是形容词家族中脱颖而出的一位通俗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以至于在日常言谈中,人们也可以脱口说出这个文绉绉的词了,宛如说出一个人所共知的女歌星的名字。

温者温暖,馨者馨香。暖洋洋,香喷喷。这样一个词非常适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描绘自己对爱的憧憬,一个初为人妻的少妇描绘自己对家的期许。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女中学生词典的词汇。当举国男女老少都温馨长温馨短的时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诧异国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纷纷竞作女儿态?

事实上,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这里无需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的窝。不过,我们也该记住,如果爱情要在家庭中继续生长,就仍然会有种种亦悲亦喜的冲突和矛盾。一味地温馨,试图抹去一切不和谐的音,结果不是磨灭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性的人之间),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我无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温馨”这个词时髦起来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颇有些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实用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和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的时代和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这是一个进步。 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绝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传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一切人的爱情和人生变得如此雷同,就像当今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如此雷同一样。听着这些流行歌曲,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从结构上来看,这是一篇规整的议论文。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要读者“知其然”,更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在他看来,举国上下男女老少齐“作女儿态”的滑稽,是时代大潮溅出的一朵浪花,是时代交响乐奏出的一个音符。“温馨”何以不绝于耳?其根源是商品经济的时代里理想主义的失落、实用主义的嚣张、国民精神的柔弱与平庸化。

那么,超凡的洞察力因何而来?依笔者的管窥,一方面是学养使然,作者敏锐地察觉到词语的嬗变——“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以至于在日常言谈中,人们也可以脱口说出这个文绉绉的词了。”另一方面,恐怕更重要的,还是他的不合众嚣的思考习惯。正如文中所说,“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一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厌烦了”。周国平先生还说过:“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本文可圈点处甚多,但笔者认为最大的优点恰恰在文字之外。其实在写作中,文字是末端的东西,“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本文恰恰体现出“高远”的境界。所谓“高”,是说文中高扬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旗帜,作者敢于直面人生之海,在惊涛骇浪中昂首前进,其豪迈与大气震撼人心。所谓“远”,是说作为一个守望者,作者“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周国平先生以其对传媒的怀疑、对潮流的警惕捍卫了精神贵族的尊严。

猜你喜欢

理想主义周国平温馨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好梦何必成真
在水边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温馨的一家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