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总目次
2010-08-15
2010年总目次
满怀激情 励志创新 /本刊评论员(1·5)
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路径探求──“警务广场”的实践与思考 /金伯中(1·6)
论以“两个一切”为新基点育建最具活力公安队伍──以浙江衢州公安工作为例 /黎伟挺(1·13)
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为引领 全面推进“和谐促进工程”的实践与思考/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1·17)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1·22)
经济繁荣亦能带来社会稳定──对宁波市象山县“西周现象”的调查与思考/贺富昌(1·26)
“打防控”一体化是一种新思维新理念新工作 /钱子健(1·31)
国际警务合作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张宙跇(1·35)
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探讨──以绍兴市“5·27”交通事故舆情成功处置为例/马永定(1·40)
谈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置中的艺术把握 /李小波(1·44)
轻生自杀干预谈判的表达方法与谈判误区 /赫凛冽(1·47)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警方公共危机应对之思考──以浙江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湖州支队应对2008年雪灾为例 /林宏御,刘 辉(1·51)
青少年犯罪治理的制度创新──以温州鹿城法院推行的企业帮教制度为例/卢建平,吴之欧(1·54)
犯罪控制社会化的原因及必要性分析/朱景汉,刘玉峰(1·58)
论组织、领导传销罪的主体范围 /傅跃建,胡晓景(1·63)
英国的民事追缴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乔 玲(1·68)
加强和改进经侦执法工作的若干思考──以湖州市为例 /沈晓明(1·73)
谈县域社会治安应对能力的提升──以诸暨市公安局为例 /袁立江(1·76)
治安工作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曹伟龙(1·80)
温州公安“三创”工作体系的内涵及策略 /杨枝立(1·84)
重构布莱克法律概念(上) /[美]黄锦就(1·88)
论警察自由裁量权和武器的使用/[美]詹姆士·阿尔布雷特(1·93)
“三定三见一承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吴金满(1·97)
谈人文警务理念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司宏毅(1·101)
论公安民警教育训练中情商的培养 /胡永正(1·104)
心理训练对公安院校擒拿格斗教学的效应研究/沈凤铭(1·107)
警察核心价值观——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本刊评论员(2·5)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的若干思考 /张景华(2·6)
坚持“零容忍”导向 把公安队伍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华远平(2·10)
法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相互结合的实证分析——以中国重要报纸对“枫桥经验”的报道为对象/尹华广(2·12)
有效整合社会治安防范力量之思考——以嘉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例/中共嘉兴市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2·16)
刍议涉警危机舆情应对策略——以杭州“五·七”交通肇事案为例 /陈美荣(2·20)
应急管理恢复阶段工作研究 /游志斌,包欣欣,叶乐锋(2·25)
论公安情报与侦查破案 /彭知辉(2·30)
从博弈论角度探讨侦查技战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为例 /陆建林(2·34)
公安信访问题探析与思考 /刘琳丽,赵永臣(2·37)
试论流动人口管理中“人岗一致”的应用 /郑祖祥(2·41)
对提高青年民警治安调解职业能力的思考/余 晟,俞志力(2·44)
玉环县“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调查与对策/台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调研组(2·48)
国内外犯罪黑数研究综述 /王秋杰(2·53)
浅谈讯问笔录的证明力 /张佐良(2·56)
浅论我国废除死刑制度的路径选择 /范敦强,罗晋京(2·62)
“有限理性”视域下公安考核评估体系探析 /黄贤华(2·66)
围绕“挤压犯罪”推进城乡警务一体化建设研究/黄国兴(2·69)
问题导向警务——21世纪警务新理念 /[美]迈克尔·沃恩(2·72)
重构布莱克法律概念(中) /[美]黄锦就(2·77)
浙江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难点分析及对策思考/缪德礼(2·83)
对杭州市实施限行等交通控制措施的若干思考/赵野松(2·88)
谈农村道路摩托车交通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 /施 伟(2·92)
浅谈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张 爽(2·94)
澳大利亚警察教育培训工作及对我们的启示/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教育考察团(2·97)
论案例教学在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刑法教学中的运用 /叶伟民(2·100)
关于世界一流警察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裴连喜,马 艳(2·104)
听民声维民权解民难 /本刊评论员(3·5)
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几点思考 /华乃强(3·6)
基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研究——以宁波市社会管理为例/中共宁波市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3·9)
谈用“枫桥经验”的基本理念指导公安行政行为/朱建阳(3·15)
对“警务广场”行动的几点认识和看法——在湖州公安机关“警务广场”行动专家论证会上的讲话 /陈永昊(3·18)
“警务广场”行动的实质与理论勇气——在湖州公安机关“警务广场”行动专家论证会上的讲话/谷迎春(3·21)
湖州警务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杨建华(3·23)
转型期公安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创举——评湖州公安机关“警务广场”行动 /翁 里(3·26)
警务民主是实践与坚持“警务广场”的生命 /鲍浩东(3·29)
对“警务广场”行动的两点认识 /张玉光(3·31)
“警务广场”行动的理论意义 /朱 翔(3·33)
“警务广场”行动专家论证会部分专家观点集萃 (3·34)
我国危机警务管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问题研究/钱 洁(3·41)
突发事件中公安宣传的“为”与“位”——温州警方处置“11·16”持枪劫持人质案宣传工作回顾与反思 /黄小中(3·45)
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 /陈剑芳(3·49)
论视频监控在侦防街面犯罪中的作用 /季 晨(3·53)
析侦查阶段不宜刑事和解 /邹 娅(3·57)
浅谈因经济犯罪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 /陈 艳(3·62)
浅析有组织犯罪与腐败之间的关系——以重庆“黎强”案为例 /代孟良(3·66)
犯罪构成理论面临被害人视角的新挑战 /朱 瞳(3·69)
对受贿罪有关问题的思考——以陈同海受贿案为例 /陈志娟(3·72)
和谐社会视野下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为例/陈 健,蒋国长(3·76)
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的若干思考 /高海金(3·82)
北仑“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杜剑虹(3·86)
重构布莱克法律概念(下) /[美]黄锦就(3·90)
对嘉兴实施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公安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 /司宏毅(3·97)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诉调对接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以舟山市普陀区为例 /周 斌(3·100)
“大教育”、“大培训”背景下我国外警培训学科体系制度建设研究 /罗震雷,张书杰,王 冶(3·103)
书评:理性公安的宝鉴之作——喜读康大民教授新作《理性公安论》/姬素兰(3·107)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 /本刊评论员(4·5)
加快全面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张景华(4·6)
“10·17”暴力袭警越狱案给公安监所安全工作的警示/董晓伟(4·10)
湖州“警务广场”创新的制度意蕴 /毛寿龙,杨志云(4·14)
温州市盗抢犯罪现状调查与防控对策研究/刘万成(4·1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探究与思考/朱晓明,周怀逸(4·23)
从百起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件看当前执法环境的严峻性和维权工作的重要性 /齐 明(4·27)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多发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魏懋浙(4·32)
危机管理中政府话语权探析 /郭太生,楚红梅(4·35)
利用媒体改善和发展警察公共关系探讨 /余赛赛(4·39)
推进基层刑侦工作的若干思考 /邬明汉,张乐平(4·42)
涉税犯罪案件的社会机理和成本防控策略/赖 继,侯秋月(4·44)
对我国职务犯罪案件初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崔志锋(4·48)
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 建(4·51)
非违法性因素损害执法公信力问题研究/牟伦胜,徐 煜(4·56)
公安机关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研究 /刘 毅(4·59)
公安工作视野下的合同之债与合同诈骗 /徐 曼(4·63)
优化安保长效机制 构筑校园安全屏障——龙游县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汪德荣(4·66)
追赃追逃工作机制研究——以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区分局为例 /江连青(4·70)
丹麦漫画危机与巴基斯坦警方的应对 /[美]黄锦就(4·74)
道路交通状况评估工作的若干思考 赵野松(4·82)
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第三人 /金雄强,汪忠军(4·86)
提高交警执法质量的若干思考 /周云华,张森怀(4·89)
美国、加拿大警察教育培训情况考察报告/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教育考察团(4·92)
关于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的实践与思考 /张申才(4·96)
新时期公安民警思想政治状况的跟踪调查和思考——兼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龚正荣,吴仁伟(4·99)
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公安院校治安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为例/乔 建(4·106)
增强责任感 提高执行力 /本刊评论员(5·5)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几个重要问题 /华乃强(5·6)
以“三化”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毛善恩(5·10)
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舟山市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共舟山市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5·14)
以“双零”导向构建社会治安品牌的若干思考 /刘国强(5·18)
信息化引领下的社区警务模式革新——宁波市海曙社区警务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索/陈志国(5·21)
“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语境下的警务战略与选择/金 诚(5·25)
有关“警务广场”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蒋国长(5·32)
以信息化创新公安社会管理之实践与思考——以衢州市公安局为例 /舒 声(5·37)
风险社会中大型活动安保工作运作实践——以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安保工作为例 /王海仁(5·40)
论和谐警察建设 /张兆端(5·45)
关于信访工作的思考及建言 /朱志华(5·51)
刍议新媒体环境下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置策略/徐海晋,朱 宏(5·56)
大情报体系架构下刑侦网上作战之思考 /徐春法(5·59)
“校园惨案”的心理分析 /刘丽丽(5·63)
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小平(5·65)
浅析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 /裴仁昌,谢 华(5·69)
性贿赂入罪若干问题初探 /翁 里,王梦茹(5·71)
失衡与矫正:少年刑事司法的边界探讨 /宋 扬(5·78)
警务革新的普及:美国的经验之谈(上)/[美]大卫·维斯伯德,安东尼·巴拉格(5·81)
控制警察的武力使用 /[美]黄锦就(5·87)
谈涉牌涉证严重交通违法的治理 /蒋宣国(5·91)
主城区交通管理实施网格化勤务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以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路桥大队城区中队为例/黄兴福(5·93)
谈强化智能卡口系统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以大云卡点为例 /周锣军,颜俊伟(5·95)
警察职业专业化探源——从英美警察的专业化谈起 /王春梅(5·98)
美国执法人员枪械教官协会枪械战术训练的启示与思考/韦益毅,盛大力(5·101)
试点专业《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邱 煜(5·105)
(第六期目次见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