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及展望

2010-08-15张芮菱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妇女发展

张芮菱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 成都 610071)

马克思曾经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在建国 60周年之际,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开放、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妇女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加以总结和评价,深入阐述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妇女发展道路必须注入的新内容。

一、建国 60年来中国妇女发展的成就

建国 6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妇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广大妇女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稳步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普遍增强、社会和家庭地位明显好转、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妇女物质生活保障得到不断加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就为妇女提供了牢固的物质生活保障,提供了妇女自我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政府和公民社会对教育、健康事业的重视,在整体上提高了妇女的教育健康水平,保障了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教育领域,建国初期,我国妇女中有 90%是文盲,2000年我国 15岁以上成人文盲有 8500万,其中青壮年 (15-50岁)文盲 2300万,妇女成人文盲率为 13.47%,青壮年女性文盲率为 4.13%。2001年到 2006年,全国共扫除青壮年文盲 1136.3万,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 3.58%,其中妇女文盲632.9万。[2]2008年,女性知识分子达千万以上,全国小学学龄女童入学率达 99.54%,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女生比例为 49.86%,女硕士生比例为48.16%,女博士生比例为 34.70%。大量妇女脱盲不仅能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而且对培养下一代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健康领域,建国之初,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 1500人 /10万,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不到 38岁,200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 36.6人 /10万,这一比例大幅度下降,而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为75.25岁,提高了近乎 2倍,[3]妇女医疗保健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2.妇女法律制度保障得到不断完善,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赋予男女平等享有受教育、医疗、继承和财产、政治参与和就业的权利;我国于 1980年签署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于 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重申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财产、结婚、离婚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和男子同等的权利;《婚姻法》保证在婚姻方面妇女和男子享有事实上同样的合法权利;《继承法》规定男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 6岁以上的儿童,无论性别、民族或种族,必须上学接受 9年制义务教育;《母婴保健法》规定母亲和婴儿有获得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等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劳动法》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就业、劳动标准、工资、职业安全、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权利。同时,我国积极倡导经济和社会及男女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先后制定和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这些以促进性别平等为目的的法律制度的规范化、体系化和国际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妇女的参政状况、经济状况。

在政治领域,有数据表明,1954年全国人大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是 12%,2008年这一比例提高到 21.33%;在 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中,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比例为 6.06%,2008年,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中,这一比例上升为 17.7%。2008年,全国女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 40%。[4]近 60年间,妇女在政治领域的参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广大妇女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就业领域,建国之初,我国只有 60万女职工,2008年,我国已有女职工 8000多万人。2004年底,全国城乡女性就业人数为 3.37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44.8%;全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 4227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38.1%。以中小企业家为主的女企业家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 20%左右。[5]妇女就业数量明显提高,就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3.女性价值得到全面承认,女性话题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建国 60年来,我国不断倡导和树立平等公正的社会发展观念,将男女平等意识纳入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的主流,建立与完善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执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国家机制,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改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倾听妇女的声音,承认妇女的社会价值,使女性话题在大众传媒等社会文化中不断出现,使妇女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崭露头角。

在大众传媒领域,有关法律和政策中明文要求消除传媒中的性别歧视,例如,《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明确要求大众传媒“逐步消除对妇女的偏见、歧视以及贬抑妇女的社会观念,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6];同时,国家认可和支持妇女组织倡导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平等活动,例如,一些地方妇联组织和电视台合作开办定期的妇女节目、妇女网络媒体,如“女村官网络”、“反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网络”、“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建立,使妇女的声音有了新的表达和传播途径;妇女权益话题得到传媒更加广泛地报道和讨论,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工作场所中的性骚扰等性别话题,日益得到政府主办的主流传媒的关注,不仅促进了全国性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也提升了公众的社会性别意识。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参与中,《中国 21世纪议程》提出:增加妇女在环境和发展领域中的决策管理人员比例;促进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在消费等领域推动妇女全面介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7]各级政府重视促进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环境保护队伍,参与各级政府环境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据统计,中国有不少女性在各级环保部门中任职,有的还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全国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中女性约占 30%。[8]

二、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及特征

建国 60年,我国妇女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其关键就在于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走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之所以是“中国道路”,就在于新中国妇女发展尽管是世界妇女发展进程的构成部分,但我国的妇女发展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取得的经验,需要在世界妇女发展理论中加以体现,可以在世界妇女发展实践中得到借鉴。总的来说,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具有以下特征。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是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的首要特征

自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始,中国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下展开的。在中国妇女发展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发展实践的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始终是中国妇女发展事业的理论指导,为各个时期我国妇女发展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理论动力和丰富的创新思维。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为中国妇女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妇女发展事业与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妇女发展事业有序、健康推进的根本保证。

2.以促进男女平等为妇女发展的主要目标,努力推进性别意识主流化,积极构建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

妇女发展是一个多方参与、系统推进、具有多重目标的复杂问题。从发展目标的角度看,至少包括了三个重要的目标。一是男女平等,二是妇女赋权,三是基于性别平等主流化的两性和谐发展。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三个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顺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的妇女发展事业,从来没有脱离实际,盲目拔高妇女的地位,而是从实际出发,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有序次地设定妇女发展事业的目标。新中国建立以来,促进男女平等一直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断得到保障,妇女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社会转型的出现,我国政府已经将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推进性别意识主流化,积极构建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努力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断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

3.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将妇女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妇女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的发展事业,从来都没有独立于国家民族的发展事业之外,从来都没有走上那种单独依靠妇女的力量、单方面强调女性权力的激进女权主义道路。相反,新中国的妇女发展事业,从一开始就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结合在一起,通过新中国经济事业的发展来为妇女发展创造物质基础,通过新中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来为妇女发展创造社会环境条件。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妇女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只有将妇女发展事业与新中国建设事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中国妇女发展事业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

4.以开放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世界妇女发展的有益经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协作,全方位、多渠道推进我国妇女发展事业

妇女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新中国的妇女发展事业,从来就不孤立于世界妇女发展事业之外,而是在与世界妇女发展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的。无论是妇女发展实践的创新,还是妇女发展理论的深入开展,我们都以开放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妇女发展的新趋势,以包容的胸怀去研究、学习其他国家妇女发展的有益经验,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去接受世界对我国妇女发展事业的检验,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推进我国妇女发展事业与世界妇女发展事业的互动与交流。

三、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前景展望

1.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是对新中国妇女发展事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总结

建国 60年,我国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生活状况日益改善,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及旧观念的影响,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参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够高,法律上关于男女平等的规定还没有完全落实,社会上歧视妇女的现象仍然存在,贫困地区妇女的生活状况有待改善,我国妇女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走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分析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妇女发展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理论支撑,为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注入新的内容,全面推进我国妇女发展事业的进步。具体来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要坚持以性别平等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女性价值的社会实现为目标、以女性个体的发展为手段。

2.以性别平等为基本价值取向,促进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

就是要按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年)》的要求,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分享经济资源的权利,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保障妇女的各项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普遍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和终身教育水平;保障妇女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促进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

3.以女性价值的社会实现为目标,实现妇女价值的社会认同

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妇女发展更需要关注妇女价值的社会实现问题。所谓妇女价值的社会实现,是指社会在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对妇女的全方位认同。它既包括了基于两性差别的性别平等观念在社会伦理价值层面的体现,也包括了在社会道德实践中对女性诉求的尊重和对女性话题的包容。首先,妇女的伦理价值取向应该成为社会伦理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尽管受到市场伦理的冲击,但传统伦理对社会成员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使女性作为一个群体难以为社会伦理结构所认同,女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符号更难以在当代社会伦理话题中得到公开的、显化的表现。要在妇女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妇女价值的社会实现,就必须改变这一状况、转变社会观念,使妇女的伦理价值取向成为社会伦理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其次,对于妇女问题的认识,应该超越简单的单一追求性别平等层面,充分认同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实现妇女价值的社会认同。

4.以女性个体的发展为手段,推动妇女价值的社会实现

要重视妇女基本能力的培育,通过提高妇女的基本能力,使妇女能够较为容易地融入现代社会,促进妇女个体的自由发展,继而推动妇女价值的社会实现。因此,妇女发展更应该注重妇女个体基本能力的发展,把妇女个体基本能力的发展作为妇女发展的方式和手段。首先,妇女个体发展要以妇女的“自我赋权”为核心。在这里,妇女的“自我赋权”是指妇女从平等赋权的视角出发,提升自身的性别意识、自我意识,从而达到改善自身的弱势境遇,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这是妇女基本能力 (知识能力、工作能力、发展能力)得以提高的思想途径。其次,妇女个体发展要以妇女的“社会赋权”为中心。“社会赋权”就是依据性别发展指数的三个指标来赋予妇女享受健康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提高收入的权利。在健康方面,要着力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在受教育方面,要奠定好妇女平等受教育的基础;在收入方面,要保障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这三个指标是紧密相关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获得妇女的真正发展。

[1]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致路德维希·库格曼[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十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5.571.原文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2]文盲十年减少近 1亿扫盲工作实现历史突破[N].光明日报,2007-07-27.

[3][4]陈至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新时期我国妇女运动的创新发展——在纪念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妇女报,2009-04-09.

[5][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白皮书)[R].2005-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R].2001-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 21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R].1994-03.

猜你喜欢

妇女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当代妇女的工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