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层面的思考

2010-08-15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层面中华民族

陈 叙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在寻求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在器物层面、制度方面向西方的学习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对纷纷扰扰的政治试验感到厌倦的氛围中,人们走向了文化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们对传统文化在政治变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实用价值普遍持怀疑态度,转而别求心声于异邦。但这个异邦恰恰是对中华民族进行盘剥掠夺的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的社会革命思潮,正是在这样一场有关文化的论争中粉墨登场的。

因而,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登陆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命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政党的政治意识形态,要能提供严密的组织保障,使文化的清谈导向现实的社会改造和实践行动,最终救中华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间,获得民族独立和尊严。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被视作传统文化的“终结者”、“振救者”而被引入中国大地的,同时它也面临着如何与既有的文化土壤、民族传统相结合和调适的问题。要能创造出一种既能体现民族性,承接民族传统又能使中华民族重新获得文化自信的新文化,从而解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生态位不断下降的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与中国社会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化层面的中国化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文化的描述仍然将“民族的”放在第一位。只是在民族救亡更为迫切的革命时代,这一问题往往被遮蔽了或者说简单化了。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尚未取得政权之前,在服务于政治统一战线的前提下,达成文化上的统一战线,在不同阶级的文化思潮之间,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从而为其夺取政权取得舆论支持。那么执政后,为了追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纯粹性,以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逻辑来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和西方文化资源,客观上造成了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断裂。文化的阶级属性被突显,而文化的民族立场则消弥于大众化的文化品格之中。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改造”与文化批判,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然而这种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更多是依托在国家领袖的权威上,通过政权力量和政治手段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建立在高强度的社会控制基础之上。政治逻辑的过分介入窒息了文化发展的生机。随着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文化从政治的战车上松绑下来而迅速进入了世俗化的狂欢之中。意识形态的权威逐步失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国际环境由意识形态对抗的冷战时期进入到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全球化提供了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着民族国家的文化身份认同。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全球成为一个地球村,如何在世界民族之林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使文化的民族特性得到关注。伴随着文化自省和自觉意识的盟发,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得到珍视。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族意识的高涨,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也使民众关注自身文化的民族特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受到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得以凸显出来。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等。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多是在政治操作层面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却成效不大。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资源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之间的游离极大的削弱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体现在对外传播上,就是传统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与文化中国的形象相游离。2008年奥运火炬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受阻,正因为西方世界对传统社会主义中国形象存在着很深的偏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为社会主义政权的合法性提供思想和理论的基础,进行社会价值的整合,彰显社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则必须借助民族文化传统的符号表征。体现在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从意识形态领域所进行的文化建设。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则是从文化的民族身份视角进行的文化建设。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间的关系又何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一个政党的意识形态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究竟当以谁融合谁。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既可以借助政权力量予以强制灌输,也需要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的契合度越高,认同的强制性就越低。因而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次意义是,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扎下根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文化体系内的存在。

猜你喜欢

中国化层面中华民族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