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校临床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王艾青河南省卫生学校455001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0期
关键词:病人中职医院

王艾青 河南省卫生学校 455001

中职卫校临床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艾青 河南省卫生学校 455001

中职学校要为社会培养面向21世纪的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实用型的知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课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应用于教学中收到一定成效,使得临床课教学既生动又直观,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临床课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训练才能掌握应用。笔者对本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和目前在读生进行调查,明确的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并探讨了对策,以进一步加强临床课教学效果,提高临床课教学质量。

1.临床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课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学生畏难情绪严重

临床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刚开始学大多数是很重视的,也有很浓厚的学习热情,但由于临床病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课时少,学生本来就基础薄弱,很快感觉枯燥乏味、繁琐、抽象,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再加上我们以往教学方法单调,与临床病人接触交流机会较少,只能靠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生动、具体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对照式教学,偶尔进行的实习也仅是走马观花,造成学生普遍认为临床课难学、难掌握,失去学习兴趣。比如,内科护理学中的《健康评估》一章,学生刚开始还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但到讲完后绝大多数学生反映概念模糊,不能完全掌握。因此,临床课的教与学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1.2 条件所限,缺乏有效的教学相长措施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兄弟医学中专院校中,普遍缺乏条件好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缺少与病人接触的机会,临床见习无法很好安排,没有亲身接触临床病例的机会,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附属医院条件限制,临床学科的教师不能经常作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轮回培训和学习,很多人知识老化严重,教学无法相长,更没有办法将最新的医学进展传授给学生。

1.3 学生接触临床机会较少,没有感性认识

许多学生由于本身理论水平较差,对临床课不能很好理解,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背书”。而一些教师也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也只能教导学生先将知识点背下来,以后到临床实习再理解,从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和见习在临床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上课期间,教师一味传授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在缺乏认识的情况下灌输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收效甚微,缺乏与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所学知识严重抽象化,很难把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融化为自身的本领。例如,在讲到腹部触诊时,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我们教师只能给学生描述它的重要体征“揉面感”,而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感性认识,走到临床后也不能完全识别。

1.4 针对性差,缺乏鲜明的中职学校的特点

中专层次学校的临床专业,主要针对基层的医疗保健服务,要求培养的是全科型、掌握多种技能的综合人才。这都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要培养动手能力和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但现在很多教学都进入了误区,例如:临床课时减少,临床见习机会欠缺,大多停留在书本上讨论理论知识,还沿用老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往往缺乏临床课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缺乏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知识结构欠缺。尽管我们培养的学生面向基层,但今后的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增加临床课学时,提高教学标准,以对学生和将来的病人负责。

2.改变现状的对策

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力提高学生兴趣,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2.1 加强直观教学,多种手段理论联系实践

讲述临床课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见习时间,除努力改善附属医院条件,增加教学医院外,将学生领会课堂知识的主战场放到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中,让学生亲自与病人交流,了解典型症状,亲自操作体格检查,对体征加强印象,与课本知识相对照。另外多翻阅病历,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激发学生兴趣,以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讲课过程尽可能带实物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越来越普遍的电化教学,因为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在讲急救护理学中的“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之前,先给学生放映相关的临床录像,让学生直接感知临床全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再因势利导,讲述其病因及抢救措施,使本来枯燥的教学生动有趣。现在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文、声、像并茂,情景交融,优化教学结构和过程,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经常进行临床病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临床病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临床上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诊断,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理论联系临床,学生兴趣较浓,同时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病例时教师应首先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自由讨论气氛,善于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教师要在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度的启发和引导,使讨论围绕主题,顺利展开。再次,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创作的火花并引起辩论,活跃课堂气氛促使问题的讨论及深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3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就是问诊、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阅读辅助检查资料,而我们毕业的学生恰恰在这几个方面比较欠缺。我认为,在给学生进行临床实习的时候,应多在这些方面进行锻炼。在医院门诊和病房可以安排学生对典型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检,同时阅读实验室检查结果,让学生亲自感受接诊的乐趣,增长临床技能。同时安排学生阅读规范病历并自己书写,加深对该临床病种的理解。

以往医院带学生见习经常是一个教师带几十个学生,那样很容易走过场,既没有实际效果,又浪费时间。我认为,在今后的临床教学见习中应创造条件,争取分小组进行,提高见习效果。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133

教学;临床课教学;实践性

猜你喜欢

病人中职医院
谁是病人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病人膏育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为县级医院定锚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