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0-08-15孟晓德州学院体育学院253023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大学

孟晓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53023

浅谈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孟晓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253023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一部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素质不高,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没有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难以担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应的对策,就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价值。

1.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采取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1.1 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采取的主要方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采取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通过调整学科、专业及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增设社会实践课程,创新素质教育实践体系。2)、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阵地。3)、增设有关素质教育课程,增开全校选修课并开列有关必读书目,丰富大学生有关综合素质的基本知识,提高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4)、综合各种模式,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研究、评价和考核体系,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种途径,全面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全程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创新。

1.2 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以上几种措施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都是有效的,尤其综合模式是目前最先进的素质教育形式。但是不可否认,目前高校所开展的素质教育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还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许多学校还停留于一般的宣传、呼吁,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等却少有深度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总结。2)、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的焦点只是局限于提高文化知识结构及水平上,对于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的关注相对较少。3)、不少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在相当程度上流于形式,所增设的课程或活动没有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校的整体改革融为一体,其整体效益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4)、部分高校所采取的措施形式守旧,没有与时俱进的不断修正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对时代性的凸显不够。

1.3 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笔者仅就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相对广泛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1)、大部分高校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系统的理论研究,这是妨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首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许多院校难以协调专业主课、人文社科辅课和素质教育理论及实践课程在学时方面的冲突。由于学时有限,基础知识依然需要保留,新科技知识不断涌进大学课堂,如此一来,留给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学时就非常有限,进行实践的课时更是少得可怜甚至没有,直接造成学生理论和实际的脱离,不能将所学习的素质教育内容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学生难以拥有自己的感悟和共鸣。(2)有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员自身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外的各个专业,有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3)由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过于庞大,有很多的高校管理人员的配备不足,平时光管理工作就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兼顾素质教育的研究和总结,这样在素质课程的开设、氛围的营造、教授的质量等方面也会出现明显的不足。2)、许多高校的管理者的教育意识还有待提高。一些高校管理者往往倾向于把高校看作是育人和科研的机构,而没有把它看做是能对社会文化进步和道德水平提高直接发挥重要影响的机构。在这些观念支配下,领导们往往专注于一些硬性的发展指标,而对大学的使命、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和重要程度缺乏清醒的意识和自觉的把握,在实际工作中也就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造成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上落后守旧,体制机制上不够健全,学生教育效果不好等问题。

2.对我国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2.1 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是评价人才高度方面最重要的部分,而大学时期是个体素质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必须确立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高校领导应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

2.2 应加强人文、科学学科群与素质教育的协调,构建素质教育的基本支撑体系,全面建设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系。(1)用涵盖文、史、哲、经、法、艺术、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来构成多学科交叉的高校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广博而丰厚文化底蕴的支持。(2)知识不能等同于素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在必要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内化”,使它成为人的品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格调、品位和修养,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层次。所以,在学科群的建设方面,一定要在“内化”上下工夫,注意改善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3)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化,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载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的深刻影响,要主动地把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建设内容丰富、健康活泼的网络文化。

2.3 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各个环节中渗透素质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在进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之前,要先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和评定,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重视师德的培养。德为师之本,师德的核心是奉献和责任。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师德高尚的楷模。(2)重视通过改善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加强对教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提倡创新精神。(3)重视教师的继续学习,在强调专业研究的同时,重视扩大知识面。

2.4 应多多加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和力度。知识的积累主要靠学习,而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实践,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能停留在上课、读书、听报告、看考核这个层面上,还必须引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和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2.5 应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大学氛围和道德标准。

大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虽然自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佳话,但是如果一个高校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建设很差,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中能有多少人“出淤泥而不染”呢?所以,要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有良好的土壤和空气,就首先应当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大学氛围和道德标准,使之为高校素质教育服务,为促进中华民族的进步服务,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要在全体师生员工中讨论和明确大学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使大学的理念与精神成为全体“大学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2)要积极挖掘本校的历史文化及地方文化资源,以身边优秀的文化资源来引导和激励后人。要加强大学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文景点与自然景点,并形成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使大学校园成为凝聚无数学子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3)要以开放的胸怀和理性的态度不断地吸收、整合、创造和筛选反映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精神,努力使大学文化处在社会文化进步的最前沿。(4)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学文化的精神落实到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去。

[1]孟淑青.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发展.2004,(8).

[2]刘宝存.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6,10,9.

[3]李岚清.李岚清谈素质教育[J],谈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4,5).

[4]吴启迪.创新现代大学办学理念.中国高等教育.1999,(15、16).

[5]张正江.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6]郭斯,罗海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分层推进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4,(3)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124

高校;大学生; 素质教育;对策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