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

2010-08-15才吉安柴银军宋海慧张要玉冉振军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4期
关键词:兰州市兰州高原

才吉安 柴银军 宋海慧 张要玉冉振军

(兰州市农业委员会 市场信息处1产业处2 甘肃兰州 730010)

兰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蔬菜产地海拔高、高差大,在1450m至3400m之间,气候条件独特,光照充足,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6~9月平均气温17.4~21.2℃,年降雨量300~370mm,川区干燥少雨,山区冷凉无污染,陆地蔬菜季节性生产,病虫害发生、农药使用量及土壤污染很少,是生产高品质蔬菜的理想之地。2000年以来,兰州市立足区域农业优势,充分把握南方“伏缺”季节蔬菜生产、销售档期,加大对东南沿海、中东部城市的调运,有力的填补了东南沿海、中东部夏季蔬菜“伏缺”城市消费需求,同时,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也是兰州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9年,高原夏菜销售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成为推动兰州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基础完全确立

发展基础的确立是高原夏菜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1 种植面积、环境有保障。

兰州市农业用地面积20.07万hm2,主要集中在工业欠发达,气候环境好,农业种植基础条件较好的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和红古区,至2009年,兰州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认定通过11.9万hm2,占兰州市农业用地面积的59.3%,在持续加大对新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认定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包括区域内土壤、农田灌溉用水、大气等质量的动态监测。2009年12月份,兰州市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条例》,进一步对占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破坏蔬菜产区环境等行为进行了法律规定,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面积的稳步扩大,产区环境的可持续保护确立了法律地位。

1.2 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种植户人数稳定

2009年兰州市高原夏菜实现销售收入25.21亿元,比2008年的19.64增长28.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553元提高到4000元,增长率为12.6%,连续3年保持了较高水平,占农民收入增长数额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高原夏菜产业已经成为兰州市农业经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支柱。由于高原夏菜产业的拉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通过对全市110个产业化企业、272个农业合作专业经济组织会员的跟踪调查,兰州市高原夏菜主要生产区有各类会员8万多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80.1万人,占兰州市农业人口的69%,农业种植人口的持续稳定为高原夏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保障。

1.3 栽培技术提高,高原夏菜竞争力强

高原夏菜产业的逐步壮大和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使部分海拔2600~2700m,平均气温3.2℃,年平均降雨量550mm的高寒二阴地区的种植户转变思路,积极探寻新的种植模式,先后利用双垄全膜丰产栽培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等克服了地温、灌溉等条件限制,培育出以菜花种植为主,百合、娃娃菜、包心菜、蒜苗等多个品种的冷凉型蔬菜特色产业带,产品质量等级达到绿色食品(蔬菜)标准,2007年,该地区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级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兰州的蔬菜产业区域也开始拓宽到二阴地区,从面积和质量的层次上都得到提升,高原夏菜产业的竞争力得到极大增强。

1.4 质量监管体系形成,质量安全水平较高

农产品质量监管一直是兰州农业工作的重点,至目前兰州市已经建立了从种植环节的产地环境监测认定、产品经销环节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终端消费市场市场准入制度等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成了一个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8个县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129个蔬菜农药残留快速监测点,高原夏菜生产区域土壤、农田灌溉水、大气等环境质量及化学品投入动态监测覆盖率达100%,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基本覆盖了大型农产品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蔬菜市场,2007年以来,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合格率基本上都保持在98%左右,在农业部连续6年的蔬菜质量安全例行抽检中,其质量安全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两年排名第一、两年第四,连续保持在前,充分证明了兰州市在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有效性。

2.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

产业化水平的稳定提高是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2.1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剧增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生产一线最基本的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中,作用显著。2009年兰州市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72家,两年间增加193家,交易额11.29亿元,占年度农产品交易额的12.2%,成为促进高原夏菜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2.2 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政府引导、产业促进加速了产业化龙头的快速发展,企业壮大、实力增强,有效提升了销售、市场对接力度,降低了市场风险,2009年年底兰州市有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交易额46.3亿元,占年度农产品交易额的50%左右,成为促进高原夏菜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2.3 产业链条多元化

产业链条的有效延长和多元化发展,围绕高原夏菜主产业成长起来的二线产业比如:冷链处理、集装运输物流、副产品开发加工、住宿餐饮等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解决了区域剩余劳动力,2009年,兰州市高原夏菜主产区有冷链保鲜库49家,集装运输物流公司10家,农副产品开发加工43家,完成农业增加值0.8亿元,占当年兰州市农业生产增加值的3.6%,比2007年增加2.9%,产业链条的有效延长和多元化发展,为高原夏菜产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2.4 规模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加速产销对接

规模化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持续繁荣,扩大了产业与市场的对接窗口,增强了高原夏菜产业辐射带动能力,2009年兰州市19个规模化农产品交易市场营销网络已遍布全国,全年完成交易额34.9亿元,占兰州市当年农产品交易额的37.5%,张苏滩蔬菜批发市场日均农产品吞吐量1400多t,完成交易额19.6亿元,成为兰州乃至甘肃农产品交易市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产销对接平台。

3.市场品牌效应逐步扩大

品牌的形成是高原夏菜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

3.1 品牌定位准确

2006年以来,兰州政府、产销企业发掘区域蔬菜产业优势,凸显区位、档期两大特点,将兰州蔬菜产业品牌统一命名为兰州“高原夏菜”,并在统一品牌的前提下,在箱体包装、标识标志、商标使用方面创新思路、放活机制,保持“高原夏菜”统一大品牌,企业使用子母商标,目前兰州高原夏菜有子商标320多个,由于品牌定位准确,思路放活,高原夏菜成为国内农产品市场上迅速崛起的品牌明星。

3.2 推介宣传作用明显

政府走出去进行推介宣传,加大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强化了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的战略引导,构筑了农产品大流通格局下的全局思想;企业走出去推介宣传扩大了产品知名度,树立了企业形象;政企互动实施走出去推介宣传,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以最少的投入产生了最大的市场效益,从2006年至今3年间政府在宣传推介方面共投入1000万元,在东南沿海、中东部及西南等地区22个城市举办了推介宣传会,效果明显好于普通商业广告与产品效益比。

二、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1.种植结构调整慢

2009年,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约4.77万hm2,露地蔬菜4.16万hm2,设施蔬菜6133.3hm2,栽培品种300多种,其中以甘蓝、白(绿)菜花、大白菜、芹菜、番瓜、等常规蔬菜种植面积最广,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65%,产量占总产量85%左右,比例偏大。根据在全国农产品市场的调研分析,由于以上几种蔬菜在国内其它产区也广泛栽培,上市时间比较集中,所以潜在的市场风险正在积聚,种植品种与南方消费市场需求还有区别,农民种植习惯和生产理念还达不到市场要求,另外兰州市新特蔬菜推广速度慢,种植面积严重不足,产量少,也是种植结构调整慢的主要原因,2009年兰州市新特蔬菜种植面积6.7多hm2,产量18t左右,产值10.2万元,只满足兰州本地消费。

2.外埠运输及包装成本高

2009年高原夏菜推介宣传过程中的市场调查显示∶兰州高原夏菜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普遍较高,除优良的品质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油价的波动和交通方面造成的路途运输费用高,其次是由于当地包装材料缺乏市场竞争,部分生产商垄断造成的成本高,第三是跨省绿色通道不畅造成过路费偏高,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大大加重了高原夏菜的外埠运输成本,成为制约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产业链条延伸速度慢

2009年兰州高原夏菜产量突破175万t,除部分百合加工企业外,尚无一家蔬菜深加工企业投资当地建厂发展,蔬菜均以生鲜或者经简单包装后走向市场,产销渠道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在高原夏菜集中上市期间,加大了外销市场压力。

4.废弃物利用率低,农业环境污染和菜田质量下降压力凸显

按2009年高原夏菜总产量186万t,几种大宗蔬菜甘蓝、大白菜、荠菜出菜率60%,菜花、芹菜出菜率40%粗略估计,高原夏菜每年产生将近100万t的废弃叶茎,由于产业加工链较短,缺少加工企业,大量优质菜叶、根茎均以废弃物丢弃,堆放于田间地头,夏天高温腐烂,造成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另外,废弃的蔬菜根茎叶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一旦不能通过处理及时还田,菜田土壤肥力结构平衡打破,质量将会逐年下降。所以,废弃蔬菜叶、茎、根加工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废弃物还田也是高原夏菜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龙头企业从事产品集中,创新能力不强

至2009年底,110家市属龙头企业,除8家玫瑰加工企业、6家畜禽养殖企业、1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外,其它包括百合在内的95家龙头企业,均是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农产品初级生产、经销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蔬菜产业,而且资金规模较小,市场开拓、自主创新能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力差,与国内其它省市的农业龙头企业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6.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化水平较低

至2009年底,兰州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2家,比2007年增加193家,发展迅猛,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内部运作不规范,使合作社的作用发挥不显著,2009年全年完成交易额11.29亿元,占全市全年农产品交易额的12.2%,较其它地区如成都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差距明显。

7.现代化农产品批市场建设推进迟缓

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迟缓,一直是兰州作为甘肃乃至西北农产品交易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2009年对兰州市19个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中发现,19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中,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配套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市场信息服务、电子结算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尚无一家,最大的张苏滩蔬菜瓜果市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已完全不能满足全国农产品大流通市场的要求。

三、兰州高原夏菜前景分析

2010年初,兰州市农委及时总结,重新定位高原夏菜产业,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几年的重点,加大了对标准化、新特蔬菜示范园区建设、蔬菜产业链条延伸、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的优化布局和统筹力度,为高原夏菜产业顺利向更高台阶迈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1.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拓宽种植空间

针对高原夏菜常规菜种植面积较大,潜在市场风险较高、面临问题较多的现状,农业部门加强了对种植技术的应用,50个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22个新特蔬菜示范推广园建设、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等工作全面启动,本土新特优品种研发试验、高原夏菜产地环境保护、废弃根、茎、叶加工利用等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备,二阴地区冷凉型蔬菜种植、三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应用等新思路、新创新更是为高原夏菜拓宽了种植空间。

2.交通的不断改善,拓宽了市场销售空间

外埠运输路途遥远,打冷材料贵、成本高一直是制约高原夏菜发展的主要瓶颈,2008年,具有西南大动脉的兰渝铁路破土动工,该铁路建成后,兰州至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费将降低约1/3,而时间缩短约2/3,兰州至成都只需7.5小时,至重庆6小时,高原夏菜在我国西南省市的销售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力将会有较大提高,另外天宝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平定高速公路的顺利通车,也打通东进陕西的公路大动脉,至此,兰州市基本上形成了西北地区现代化交通枢纽中心,高原夏菜的销售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3.产业链条的延伸,提升了高原夏菜的增值空间

2009年,兰州市农委组织13家蔬菜产业化龙头负责人,参观考察了成都市规模较大的泡菜加工企业,并就蔬菜深加工、废弃根、茎、叶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加强了与在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市属龙头企业也积极转变思路、积极探寻市场商机,目前已有3家企业参与利用优质菜叶、根、茎生产具有兰州特色风味泡菜、酸菜的开发,2家饲料加工企业参与利用边料菜叶等加工青贮饲料的生产,1家单位参与蔬菜废弃边料的堆肥还田试验研究,项目全面启动后,高原夏菜产业链条将逐步完善,农业环境污染压力也将得到及时缓解。另外,82座总容积15.3万t的蔬菜保鲜库的全面建成,将有力的缓解了高原夏菜集中上市期间的库存压力,增加了储存周期,提升了高原夏菜的增值空间。

4.质量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稳定了消费者群体空间

高原夏菜品质好、无污染、质量安全水平高,是高原夏菜得以受全国消费者青睐的核心因素,2009年,兰州市农委整合机构职能,组建了兰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设置了包括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蔬菜基地环境认定、农药残留监测分析中心、农产品市场质量管理等职能科室,建立起覆盖市区超市、大型批发市场、社区农贸市场、县区主要蔬菜交易市场、蔬菜生产重点乡镇的三级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并于10月1日起在全市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解除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使高原夏菜的消费群体保持了相对稳定。

5.品牌的形成,确立了中心辐射空间

随着兰州市农委连续几年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推介宣传,高原夏菜品牌竞争力在全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高原夏菜品牌的树立,也带动了以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省区连片的高原夏菜产业带,一些二线城市也开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如甘肃的定西市、武威市、临洮市等地,这些地区同样具有生产优质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几年来,在兰州高原夏菜品牌的带动下,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以兰州为中心的高原夏菜产区正逐步辐射周边区域,为周边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

6.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建立,加速了农产品市场大流通格局

2009年,总投资约19亿元,由蔬菜、瓜果、肉类、水产品和副食品等5个专业市场组成的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全面落成,2011年底全面建成后,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将成为集交易展示、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兰州最大、西北一流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高原夏菜的集散辐射基地和兰州最大的“菜篮子”。预计年成交量可达200万t、成交额60亿元,这对于繁荣全市经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兰州市农产品市场大流通格局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是兰州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也是全市经济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无论从发展基础还是存在的问题,都需要科学的统筹和分析,只要各级部门科学决断,加强引导,农民市场意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兰州高原
我的兰州梦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高原往事
兰州琐记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效果分析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