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体会
2010-08-15陈茂慧
陈茂慧
(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内科,四川石棉 625400)
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体会
陈茂慧
(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内科,四川石棉 625400)
目的: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进行分析。方法:患者均在5 d内行气管切开术。结果:10例患者在原发病好转,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后及相关条件成熟后成功拔管,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拔管后原发疾病治愈出院。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共7例成功拔管后原发病好转,2例拔管失败,予长期带管,原发病好转,其余均原发病严重以及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引起重视,并用有效的方法防御。
气管切开术;下呼吸道感染;经验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重要抢救技术,目前广泛用于呼吸道堵塞,各种原因致呼吸衰竭及气管异物等各种疾病抢救,但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且致病菌多为耐药菌,给临床治疗和疾病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患者死亡直接原因,只有掌握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以下为本院收治的16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均不同程度上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最大86岁,最小24岁;疾病种类,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颅脑外伤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重型脑炎1例,脑栓塞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气管切开原因:气道不通畅,痰多,咳嗽反射差,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低。
1.2 治疗方法
根据心肺功能和昏迷程度、呕吐情况、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等,以上患者均在5 d内行气管切开术,其中,8例气管切开术后辅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术后加强气管切开护理,根据痰培养指导抗生素应用,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后根据病情好转、意识状态恢复、咳嗽反射增强、肺部感染控制等,于3~7 d后拔管。
2 结果
10例患者在原发病好转,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后及相关条件成熟后成功拔管,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拔管后原发疾病治愈出院。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共7例成功拔管后原发病好转,2例拔管失败,予长期带管,原发病好转。其余均原发病严重以及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
3 讨论
3.1 气管切开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在解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为原发病治疗赢得了时间,并提供了保障,但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正常防御功能,病原菌极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成为院感诱发因素之首。
3.2 气管切开优点
原发病严重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高,通过早期气管切开,可达到以下作用:①可减少呼吸道死腔60%~70%,显著增强有效气体交换量,降低呼吸道阻力,减少氧耗量。②使肺泡换气更为有效,脑缺氧得以改善。③可直接通过气管导管有利于吸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和滴入药液,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因此对可能造成较长时间昏迷或排痰困难引起下呼吸道梗阻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争取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尽量挽救患者生命。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极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故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细菌感染发生率越高,因此掌握脱机指征尤为重要,脱机成功后,应考虑拔管。
3.3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及其他药物合理使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原则应早期联合用药,具体选择依据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和药敏结果,而在这些结果未获得前,可经验用药,治疗期间,定期作病原菌培养及药敏检查,适时调整抗生素。
3.4 积极加强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抗生素使用,下呼吸道感染除与严重原发病致长期卧床、分泌物排除困难、术后气管导管破坏呼吸道正常防御功能有关外,还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密切相关,因此,在护理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①掌握正规吸痰技术;②勤翻身、拍背、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痂;③加强口腔及鼻饲护理,减少口腔细菌定植生长,减少咽部分泌物及胃反流物流入到气道;④加强气管切口护理,排除易引起交叉感染因素;⑤加强空气器械严格消毒,以上取决于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真正做好以上工作,取决于每班的医护人员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扎扎实实的做好,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由此可见,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1-4]。
[1]张少立.各种重症疾病气管切开术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6(6):45-46.
[2]汪丽燕.今日内科[M].呼吸疾病分册,2006:7.
[3]郑佳坤,赖素勇,陈默蕊,等.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5(8):121-122.
[4]姜其周,王卫民,全月英.气管切开后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26.
R56
C
1674-4721(2010)11(c)-177-01
201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