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的技巧

2010-08-15周亚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输液管滴管针头

周亚红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以达到补充能量和水分,维持水和电解质碳碱平衡,增加血容量,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介绍如下。

1 如何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 静脉选择的技巧

血管的好坏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选择静脉时应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走向相对直的部分,避免靠近关节、硬结、受伤、感染的部位,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选择血管从远及近。但由于个体静脉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差异大,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1 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大,个体组织器官机能渐衰退,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皮肤组织松弛,必须注意,穿刺时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 消瘦、肥胖患者 消瘦患者因皮下脂肪少,而血管表浅,但管壁脆、易滑动,握拳后掌指关节高于手背肌层,对进针角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穿刺时操作者以左手握住患者穿刺侧手指,同时以拇指绷紧皮肤,进针力度和角度不宜过大。相反,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丰满,血管多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操作者以食指和中指深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边进针边以食指探索血管,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

3.3 小儿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细小,相对固定,而头皮静脉分支较多,交错成网,表浅易见,小儿多选用此部位,但由于小儿易哭闹、多汗,操作前必须把穿刺周围头毛剃净,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静脉的两端,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见回血后停止进针,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定在血管内且通畅,立即固定,否则易穿破血管,穿刺时要注意与动脉相鉴。

3.4 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反复化疗使静脉萎缩、硬化,原则上要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但往往此类患者的血管条件极差,可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选择管径细的5.5号头皮针穿刺,既便于穿刺后固定,又不易出现跑针渗液现象。

3.5 创伤、休克患者 休克时循环血量骤减,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浅静脉消失,穿刺前对周围浅静脉均匀涂擦1%硝酸甘油,再予湿热敷(55℃ ~65℃)3 min,使血管扩张,有利于穿刺成功。瘫痪患者宜选择患侧血管,既便于固定,保留时间长,又不影响健侧活动。

4 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患者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5 如何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

6 固定输液帖的技巧

输液帖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先粘胶布中间,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与皮肤及针柄粘贴紧密,不会松动。固定针头软管时,将软管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绕圈,使胶布横跨软管两段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三条胶布平行,与针梗垂直,这样既美观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针尖轻微上翘者,固定软管时可将软管斜压于针尖部位再固定,这样可使针尖平稳的置于血管内,不用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

7 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7.1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7.2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8 更换液体的技巧

液体瓶内因加入其他药物,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不等,多大于外界气压,另一些无需加入其他药物的液体瓶,如氧氟沙星等,其内压力也多大于当地的大气压。因此更换液体时,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停顿片刻,待瓶内空气排出,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瓶包装的液体时,先同上法将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然后轻挤瓶身,将瓶内空气挤出30~40 ml,使瓶体稍扁,再倒转液体瓶挂于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过大使液体由排气管流出而减少药物治疗量从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9 输液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须经常巡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输液反应发生。其实巡视也是一门技巧,护士在换瓶、接瓶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和患者沟通,顺便问一声,顺势看一下穿刺部位,患者就知道护士在关心他(她)。如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液体不滴或滴速很慢,穿刺部位不肿不痛且可见回血应考虑是否是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适当调整针头位置,尝试将针柄翻个面。一旦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原来药物的输入,医生未到达前可先更换为生理盐水,既防静脉回血凝固又可保证抢救药物的及时输入。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持续输液24 h者需每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

10 输液故障的排除法

10.1 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③针头阻塞,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④压力过低,可抬高输液瓶位置;⑤静脉痉挛,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10.2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倾斜溶液瓶,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直至露出液面。

10.3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10.4 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必要时更换。

11 拔针方法

按教科书上的方法应是“用干棉球轻压针刺处拔针”,但实际上这样操作,患者的疼痛感更明显。因为边按压边拔针很容易造成血管壁的切割伤,所以在临床操作中多采用迅速拔针后立即按压的方法,疼痛率明显降低。在一般情况下,针尖刺入血管后会形成两个针眼:一个是肉眼所看得到的皮肤针眼,一个是看不到的血管壁的针眼。拔针时往往只想到按第一个针眼而忽略另一个,出现按压以后还是会有淤青的情况。因此在拔针后嘱患者即刻用大拇指顺着血管方向按压3~5 min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且不能揉搓,防止皮内出血。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掌握些输液的技巧,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也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才会有不断的发现、进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观察,积累经验,并再将其付诸与实践当中,不断改进,护理的工作也会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输液管滴管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滴灌浇花器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牙签变星星
对“渗透作用”实验的拓展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混悬液用完要洗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