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中药方防治甲型流感的探讨

2010-08-15杨晓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病毒唑金刚烷胺五法

杨晓松

流行型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其病原的易变性和疾病的传播速度快而著称。临床特征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较重。对老年人、儿童和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有合并并发症甚至致命的危险,但目前合成药中尚无理想的能消除症状的抗病毒药物问世[1]。当前,全球及全国正面临着甲型流感曼延及暴发的严峻形势,西医对甲流的预防,主要是采取注射甲流疫苗,但是,注射疫苗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并且,少数接注者还有过敏反应。因而,从中医中药方面寻找出一方一法作防治、实属必要。

1 中药茶饮方

方药:采合香、檀香、菊花、银花、贯众、蒲公英、苍术。用法:适量研为细沫做成5g为一包的纱布装小袋,与茶同泡,当茶饮之,每天一包。

2 中药配方汤剂

方药: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桑叶 10 g、竹叶 10 g、桔梗15 g、杏仁 15 g、牛蒡子 15 g、百部 10 g、板兰根 15 g、黄芪 15 g、荆芥 10 g、薄茶 6 g、贯众 10 g、甘草 6 g、防风 15 g。用法:水煎服,成人每人1剂,煎水服:成人每次服200 ml,3次/d,连服3 d,儿童,老人酌减,婴幼儿不服。

3 结果

我市用上方作预防性服用2万多人次,反应良好。有部分群众反映,不但预防了感冒,还对感冒引起咳嗽有效。

4 讨论

目前西方和国内临床用于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有金刚烷胺(amatadine)、甲基金刚烷胺(rimantadine)、病毒唑(Virazole)等,前二者可引起中枢性眩晕和迅速耐药毒株的出现[1,2],而低剂量口服病毒唑1.0 g/d无明显抗病毒作用,大剂量口服对无并发症流感患者退热与症状消除的作用较快[3],但大剂量口服的毒性较大,且对乙型流感无治疗作用。祖国传统医学中用中草药治疗流感历史悠久。流感,在祖国医学属风寒伤于足太阳经,即时病的范畴。现代的体外实验也证实了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温病者、时疫也,时疫之症来路两条,去路三条,治法五条尽矣。何谓来路两条,疫有在天者,有在人者,如春应温而反为寒,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皆从经路而入。其二,病气与秽气相传染,俱从口鼻而入,古人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甲流的传播途径。探其原因,“甲流感”不是孤立存在,而可能是与普通感或季节性感冒并存和传播,因而,我们采用了卫生部预防“甲流”处方,根据本地区季节寒冷时加荆芥,疏风透邪,止咳祛痰,加杏仁,百部,再加扶且卫气的黄芪以收功。通过观察,对普感和季节性感冒确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对“甲流”易感者大多是青少年学生。再加平时个休内蕴温热一经感染,大部分都是发热,体温稽留在38℃ ~39℃以上,头痛、身痛、咳嗽和出汗居多。

在治疗上,我们按照去路“三格”和“五种”治法的原则,使邪有出路。现在初期,给予桑菊饮和银翘散合方加减。少数偏寒者酌加荆防,即是辛凉和辛温透邪外出之义。当邪气传入太阴肺经,症见咳喘、口渴、出汗、发热、脉洪数者可服麻查石甘汤加娄仁等治疗。使邪气从太阴肺经出,此即是从经络出之义。若见邪传脏腑见至阳明腑实症,潮热沾语、腹满胀痛,是毒气归内,非疏通肠胃无由以解其毒,法当下之,使邪从在大便出。夫治疗“五法”:一发其透;二解秽、三清中、四攻下;五兼补气血五法是也,熟此五法并能融会贯通,再结合温病传变之规律於心中,按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之积压症辨证论治。对重型合并并发症之患者,如有心和肺功能衰竭者,还是要即时住院治疗,中西医结合抢救和治疗。这是本人对当前“甲流”的认识,预防和治疗的一点体会,供同道在打赢这场抗击“甲流”的防治中取得胜利。

[1]wade R C.’F1u’and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Structure,1997,5(9):1139.

[2]郭元吉,李建国,程晓雯,等.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的发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13:105-108.

[3]Stain DS,Creticos CM,Jackson GG,et al.Antimicrobeagents.Chemother,1987,31:1285.

猜你喜欢

病毒唑金刚烷胺五法
金刚烷胺改善非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意识
食品中金刚烷胺的危害、检测方法和残留风险研究进展
金刚烷胺与非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意识
因式分解五法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五法解一道高考选做题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分析
炎琥宁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观察
细辛脑联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疗效观察
HPLC-MS/MS法检测鸡肉食品中金刚烷胺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