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2010-08-15史瑞林
史瑞林
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除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良好作用,可用作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同时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的新用途,如防止老年痴呆、预防大肠癌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归纳如下。
1 常见不良反应
1.1 胃肠道反应及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为阿司匹林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发病机制为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减少黏膜前列腺素(PG)的生成,刺激胃肠道黏膜,穿透胃黏膜上皮细胞膜,主要影响了黏膜的防御因子,影响黏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同时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减弱了上皮修复和更新。因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诱发出血。异常增多的白三烯及自由基对黏膜有毒性作用,减少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
1.2 阿司匹林哮喘 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途径,PG合成受阻,造成脂氧酶代谢产物白三烯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引发“阿司匹林哮喘”。临床表现有结膜充血、发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某些患者在服药后先出现鼻部卡他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痒、鼻塞,继之出现哮喘。此类患者发病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将有生命危险。少数人还出现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及黏膜充血等,其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此类患者大多合并有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所以这类患者,不要口服阿司匹林,以防止发生阿司匹林哮喘。
1.3 过敏反应 丁晓乔报道口服复方阿司匹林致过敏反应1例。患者男性,20岁,因发热、头痛,口服复方阿司匹林,于饭后服下,半小时后自感流泪、畏光、大汗,全身皮肤出现大片红色斑丘疹、剧痒。双眼充血水肿,口腔黏膜有数个直径约为1 cm水泡。诊断为阿司匹林过敏。对症治疗,1 h后症状缓解。
1.4 瑞氏综合征 赵丛梅报道2例小儿应用复方阿司匹林诱发瑞氏综合征。服用复方阿司匹林0.42 g,tid,连服3 d,体温降至正常。服药4 d病情再次加重,出现高热、头痛剧烈、频繁喷射性呕吐,收入院。诊断为水痘瑞氏综合征。经抗病毒、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恢复正常。
1.5 水杨酸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嗜睡、出汗等反应,这是慢性水杨酸盐中毒的表现,称为水杨酸反应,多见于风湿病的治疗,严重者有精神紊乱,酸碱失衡和出血,过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引起可逆性耳聋,此时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
2 临床应用
2.1 阿司匹林在解热镇痛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等合成产生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散热增加而降温。其镇痛作用属外周性镇痛作用[1]。
2.2 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一级预防方面拥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国家的临床诊疗指南都推荐其用于一级预防。在男性当中,阿司匹林可使首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 66%[2]。
2.3 阿司匹林在防止糖尿病血栓中的应用 长期高血糖可使血小板处于高度激活状态,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1)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2)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3)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强;(4)血小板促激活性增高参与血栓形成。
2.4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
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后,在炎症细胞产生的趋化、粘附以及细胞因子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粘附后血小板活化,释放血栓素A2(TXA2)、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等,使血小板聚集,并和凝血瀑布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2.5 阿司匹林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它可有效降低PA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使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22%。可使间歇跛行,外周血管成形术以及旁路术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6%。最近公布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也证实,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PAD患者的脑卒中风险(RR 0.66,95%CI 0.47~0.94)。阿司匹林还可有效改善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的畅通情况。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外周旁路移植血管的远期闭塞率,尤其是人工移植血管获益更为明显,可使闭塞的绝对风险降低39%。以上研究充分证实了阿司匹林在治疗PAD中的重要性。
2.6 阿司匹林在防治老年痴呆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类非甾体抗炎药对该病有改善智能损害、延缓其症状发展的作用。
2.7 阿司匹林在预防大肠癌中的应用 大肠癌的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显著增高,这种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多种毒性物质,导致癌变和其他疾病。阿司匹林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减少毒性物质产生,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150~300 mg)可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
总之,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而且价格便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但要掌握好其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7:595.
[2]胡大一.阿司匹林可作心梗一级预防.健康必读,2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