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塘蛇的生药学观察
2010-08-15刘瑞莉
刘瑞莉
在常用药用植物中,有部分是有毒的。在临床和民间应用中,因用药不慎或误用等原因而引起的中毒乃至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有关过塘蛇的生药学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过塘蛇有毒药用植物的有毒部位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临床应用、中毒抢救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1 过塘蛇
过塘蛇为豆科植物。根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四肢麻木[1]。全株有毒,误食可引起头晕、呕吐、呼吸急促、心悸、瞳孔散大,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而死[2]。
1.1 材料 过塘蛇药材样品来自经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鉴定的样品。
1.2 药材性状
1.2.1 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2~1.2 cm,表面棕黄色或深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的纵纹沟,可见突起的皮孔样疤痕,栓皮脱落处,常露出棕褐色或浅红褐色的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较薄,黄棕色,木部较宽,浅棕色。气微清香。
1.2.2 干燥茎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地衣斑,具明显纵纹或沟纹,可见侧枝痕和点状皮孔。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皮部较薄,棕红色,木部较宽,浅棕色,针状小孔细而密。中央可见较小髓部。气无,味微涩。
1.2.3 干燥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顶生一对羽片变成卷须,小叶片革质,具短柄,上表面绿色,下表面黄绿色,小叶片卵形或心形,偏斜,内卷,展开长3 ~10 cm,宽2.0 ~5.5 cm,全缘,基部楔形,先端渐尖或钝、微凹或2裂至不裂,主脉弧状,侧脉羽状,质脆,易折断,气清香。
1.3 组织结构
1.3.1 根横切面 木栓层较宽,由6~7列细胞组成;皮层宽;韧皮部窄,由4~5列细胞组成;形成层1~2列,明显;木质部宽广,导管大而少,多单个散在;射线常为一列细胞。
1.3.2 茎横切面 木栓层厚,由7~8列细胞组成;皮层较宽,中间具纤维束,环状排列;韧皮部宽,由十几列细胞组成,中间具纤维束;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窄;导管大而少,多单个散在;射线由4~5列细胞组成;髓部宽广。
1.3.3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中脉维管束上方的上表皮下方有栅栏组织通过,栅栏组织1列,较长,呈圆柱形。中脉维管束靠稍靠下方,椭圆形;木质部较宽,导管大而少,多单个散在;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较宽,宽窄不一。中脉维管束下方具厚壁组织,薄壁细胞少。
1.4 粉末特征根、茎、叶粉末呈黄绿色 ①嵌晶纤维众多,先端平截或钝圆,直径15~20 μm;②另一种纤维一端微尖或两端钝圆,胞腔大,直径16~22 μm;③表皮细胞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可见平轴式气孔;④淀粉粒多为单粒,脐点点状,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8 μm;⑤导管主为孔纹导管,直径15~35 μm,亦有环纹导管,直径 12 ~22 μm;⑥石细胞单个散在,孔沟明显,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25 μm;⑦少数单细胞非腺毛,先端尖,直径8~16 μm。⑧棕色块宽12~25 μm。⑨方晶较小而少,类方形,直径5~8 μm。
1.5 理化鉴定 皮和种子含皂苷、黄酮、酚类和有机酸等成分[2]。
1.5.1 取过塘蛇茎皮粗粉5 g,加水50 ml,在60℃水浴上加热30 min,过滤。取滤液2 ml至密塞试管,用力振摇1~2 min,产生大量泡沫,放置10 min,无明显消失(检查皂苷)。
1.5.2 将过塘蛇茎皮粗粉溶于1 ml乙醇,加入少量镁粉振摇,滴加浓硫酸,1~2 min颜色加深(检查黄酮)。
3 小结
本文系统地对这种有毒药用植物的有毒部位的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过塘蛇茎横切皮层较宽,中间具纤维束,环状排列。叶横切表皮细胞一列,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中脉维管束靠下表皮,椭圆形。以上可作为其鉴别特征。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67,318.
[2] 陈冀胜.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316,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