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端学术平台,谋求期刊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空间环境与材料科学论坛大会讲话
2010-08-15于登云
于登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很高兴来参加这次论坛。我首先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对《航天器环境工程》编委会举办的“2009年空间环境与材料科学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论坛的主题非常好,它紧紧抓住了影响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空间环境和材料科学。
众所周知,航天器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也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工程,目前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航天器运行距地球在几百km、几万km、几十万km甚至更远的太空环境里,经受着复杂的太空环境的影响。由于距离地球太远,出现问题很难修复,而且在轨航天器故障定位也很困难,给我们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目前我们对空间环境的认识还有局限性,而且空间环境确实非常复杂,在地面模拟和充分验证也比较困难,因此航天器上天后都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问题。从国外统计来看,这些问题中50%或更多的是由于空间环境所造成的,我国也是如此,包括元器件、原材料的问题。所以当前如何深入地开展空间环境及效应的研究来提高我们对空间环境的认识,怎样提高材料在空间应用的性能和承受的能力,是保障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重要手段。经过有关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和材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也为我国航天器的成功研制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航天正在或将要实施的载人航天二期工程、探月工程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其他新型航天器系统,对我们研制任务提出了高可靠、长寿命、低成本、高效益的要求,同样对材料和空间环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空间环境效应评价技术、空间环境效应防护技术、航天器动力学环境与防护技术、月球环境、空间碎片、航天器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推进。
高性能的航天器对材料同样提出迫切要求。例如直径超过4 m的空间站密封舱、大容量通信导航卫星等,它们的质量都在5t以上,为了提高结构效率和结构的承载能力,就迫切需要采用性能更好的材料。又如探月工程后续任务要完成月球采样返回,高速再入对防热材料的要求就十分苛刻,既要能承受更加恶劣的空间环境,又要能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为适应我国航天器工程大结构、高可靠、长寿命研制的要求,必须加大空间环境与材料科学的研究力度,不仅要靠航天系统的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全国同行的大力协作和集智攻关。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纷纷建立起了航空航天学院,他们渴望与国家航天科技交流,寻求与航天合作的机会,共创航天科技的辉煌。《航天器环境工程》作为国家唯一的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国家科技核心期刊,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全国科研院校本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为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发挥纽带作用,共同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09年空间环境与材料科学论坛”的举办,无疑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难得的平台,也是一次新的非常好的尝试。
同时我要感谢《航天器环境工程》编委会为这次论坛策划、筹备工作所付出的努力。《航天器环境工程》自2004年中央领导批示公开发行以来,坚持“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卫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宗旨和坚持“面向航天、面向全国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刊方向,顺利完成了由“内部刊物”向开门办刊的转变,可以说是起点高,进步大,特色鲜明。不仅赢得了航天系统相关专业领域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好评,也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值此机会,我也衷心祝愿《航天器环境工程》越办越好!
在此,我衷心预祝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一切顺利。
2009年11月14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