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嵩县小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0-08-15张红智

科技传播 2010年18期
关键词:矿段斑岩断裂带

张红智

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嵩县 471435

嵩县小南沟金矿床为河南省地调一队1988年发现,1995年提交了地质普查报告,1991年~1994年由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提交了一、二期地勘报告,2000年提交了第三期地勘报告。近年来,在熊耳山-外方山金矿带内已发现的大小金矿有数十座,主要金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在矿带内,由于祁雨沟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发现,从而发现了蒲塘金矿、毛堂金矿及店房金矿等爆发角砾岩型金矿。而在小南沟金矿发现前,本区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大多数产于NE 向和近EW 向及NW 向构造蚀变带中,如前河金矿产于东西向马超营大断裂带的次级断裂中,上宫金矿矿体赋存在北东向金硐沟构造蚀变带中。通过近几年对小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南北方向的断裂既是矿区的主干断裂,也是矿区的导矿和储矿断裂构造。

1 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南部外方山隆断区南西侧。西距新生界潭头-大章断陷盆地3km,南距区域性主干断裂--马超营大断裂和燕山期合峪花岗岩体约6km,中元古界长系熊耳群火山岩构成本区的岩石及地层主体。区内产出的岩浆岩主要是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少量中基性脉岩(煌斑岩、闪长岩、辉长岩脉)等。

区内地层主要为熊耳群中酸性喷出岩和第三系断陷盆地中的杂色砂砾岩、紫红色黏土岩等,次为出露在边部的栾川群高山河组砂质砾岩、黏土岩、粗安岩等及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赋矿地层为元古界熊耳群焦园组流纹岩夹安山岩,该区内已发现的金矿床有前河金矿、店房金矿、庙岭金矿、小南沟金矿、赵岭金矿等。

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为近EW 向的马超营大断裂及其派生断裂,包括NNW 向、NE 向、近EW 向断裂。近SN向断裂是矿区的主干断裂,也是矿区的导矿和储矿断裂构造。其中小南沟金矿床就产于近SN 向断裂构造中。矿床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体。

近南北向断裂带最大宽度30m 左右,断裂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构造泥砾岩和糜棱岩组成,后两者主要分布于构造带顶板或底板。断裂带产状:走向NW15°~NE30°,倾向255°~300°,主体倾向284°左右;断裂带倾角:小南沟矿段与通峪沟矿段断裂带倾角略有变化,通峪沟断裂带倾角44°~70°,一般55°~60°,倾角较陡,而小南沟矿段倾角30°~57°,平均44°左右。在小南沟工程控制范围内,构造线走向稍有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 段。

近南北向断裂带发展历史较长,其力学转变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两期:第一期力学性质为张性,是利用早期区域北北西(NW5°~15°)和北北东(NE5°~30°)两组密集的节理(扭性结构面)发展而成(追踪),形成宽度不等的张性破碎带;第二期力学性质为压性或压扭性,此期构造活动主要是将早期张性破碎带近顶底板部位(以底板为主)的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经压应力作用改造成厚度不等(0m~2m 左右)的构造泥砾岩或糜棱岩,在未改造部位,仍保留原张性构造破碎带的特征,既由破碎带中心向一侧多由构造角砾岩过度为碎裂岩,再由碎裂岩过度到碎裂岩化流纹斑岩。

区域东西向断裂构造不发育,从矿带北端的九仗沟到南端的店房与庙岭矿界仅见6条,走向长度多为数十米,倾向延深也不大,(上中段构造形迹明显,下中段则不见),此组断裂多由数十厘米至十几厘米的构造泥组成。其中3条倾向353°~355°,倾角48°~72°,另一条倾向10°,倾角72°。结构面力学性质:早期为扭性,晚期具压性特征。东西向断裂属成矿期后构造,对矿体无明显破坏作用,当东西向断裂构造进入较宽近南北向断裂带时,东西向构造行迹随进入南北向构造带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消失。

区内产出的岩浆岩以熊耳期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少量中基性脉岩(煌斑岩、闪长岩、辉长岩脉),华力西期正长岩岩脉零星分布。其中:熊耳期火山岩构成本区的成矿围岩,燕山期的合峪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五丈山斑状二长花岗岩对该区金的成矿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化探资料,花岗岩岩体接触带以外形成了一个大的环形异常带,异常带内以金为主的矿床(点)星罗棋布。

2 小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

小南沟金矿床由小南沟、通峪沟及九仗沟3个矿段组成,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内部构造岩极为发育,且类型齐全。构造带顶底板均为流纹斑岩,顶底板流纹斑岩由于受应力方式和应力大小的差异常有宽度不等的矿化蚀变碎裂岩化流纹斑岩,故矿床的矿化蚀变带宽度变化较大。

2.1 小南沟矿段特征

小南沟矿段最大长度1 200m,最大斜深470m,控制最低标高330m。沿倾向矿体呈舒缓波状,工程控制垂深270m,工程控制的矿体赋存标高为600m~330m。矿体产状(273°~299°)∠(45°~56°);形态呈似板状;最大厚度50.56m,最小0.62m,平均3.13m;金品位最高82.07g/t,最低0.15g/t,平均3.29g/t。

2.2 九仗沟矿段特征

九仗沟矿段最大长度800m,最大斜深710m,控制最低标高-20m。沿倾向矿体呈舒缓波状,工程控制垂深594m,工程控制的矿体赋存标高为574m~20m。矿体产状(15°~23°)∠(50°~60°);形态呈似板状;最大厚度22.04m,最小0.49m,平均3.69m;金品位最高129.07g/t,最低0.15g/t,平均4.33g/t。

2.3 通峪沟矿段特征

通峪沟矿段长约560m,最大斜深319m,控制最低标高202m。沿倾向矿体呈舒缓波状,工程控制垂深252m,工程控制的矿体赋存标高为450m~202m。矿体产状(263°~296°)∠(44°~70°);形态呈似板状;最大厚度21.7m,最小5.23m,平均10.13m;金品位最高45.32g/t,最低0.35g/t,平均3.10g/t。

2.4 矿石、矿物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褐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铜、磁铁矿、针铁矿及自然金、银金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次为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和微量萤石、榍石等。

2.5 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褐铁(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次为钾长石化、碳酸岩化及黏土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是黄铁矿化和方铅矿化等。

金矿体顶、底板岩性以褐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碎裂流纹斑岩为主,局部段为碎裂岩。

3 矿化富集规律

矿床内矿(化)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同一构造控制的矿(化)体,其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均相同,并可类比,故依据已知矿床总结其矿化富集规律。近南北向构造控制的矿(化)体的富集规律:

1)断裂构造既是主要的导矿构造,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金矿体无一例外的都赋存于断裂构造中;

2)构造带在走向上和倾向上都具有舒缓波状、膨胀狭缩之特征。膨胀部位就是构造带转折部位;

3)具有较明显的转弯部位间距是1 000m~1 200m 之间,即由NW→NE→NW,小的转弯部位间距约200m 左右;

4)矿(化)体都受构造带的控制,且由赋存在构造带转弯地带或NE、NNE 断裂构造带之中;

5)构造破碎带宽时矿(化)体亦厚大。

4 找矿标志

通过分析研究,总计如下找矿标志:

1)岩浆岩标志。与成矿成因有密切关系的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在空间上分布有一定规律,围绕五仗山岩体周围金矿点星罗棋布,说明在其在四周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2)构造标志。金矿床赋存于构造蚀变带内,因此,构造破碎带也是找矿的主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多期活动的构造。构造破碎带不仅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控矿和容矿的场所,更是构造蚀变型岩金矿成矿的最有利部位;

3)蚀变矿化标志。含金构造破碎带常具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现象,一般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等都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4)地层标志。区内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鸡蛋坪组中,岩性以安山岩类、英安岩类与流纹岩类为主,对成矿最有利。因此,地层往往成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5)其他标志。含金构造蚀变带地表常见褐铁矿化,同时民采洞也是直接或间接找矿标志。

5 找矿方向

根据构造带分布及九仗沟、小南沟碎裂蚀变带矿体分布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小南沟的深部仍有矿体存在,故应对小南沟的深部碎裂蚀变带开展工作。

小南沟碎裂蚀变带与通峪沟碎裂蚀变带矿体对应所挟持地段深部(成矿有利区段)可能有矿体存在;通峪沟碎裂蚀变带与九仗沟碎裂蚀变带对应所挟持地段深部可能有矿体存在,应加强对两区段内碎裂蚀变带的工作。在面上,应注重与主断裂平行的西侧的断裂带构造控制的矿脉,深部可能有矿体存在。

猜你喜欢

矿段斑岩断裂带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长安金矿长安矿段露天转地下一期采矿工程安全设施通过现场验收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煌斑岩的研究进展
攀西白马钒钛磁铁矿夏家坪矿段地质特征
云南省景洪市疆锋铁矿疆锋矿段地质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