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2010-08-15王宏欣

绿色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牡丹园洛阳牡丹

罗 娟,王宏欣

(洛阳市牡丹公园,河南 洛阳 471000)

1 引言

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传统名花,迄今已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而且很早就进入了皇家园林。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牡丹走进了洛阳市大大小小的公园。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而且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当前,洛阳市园林系统在园林建设中对牡丹文化的体现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近些年,洛阳牡丹的园林建设如雨后春笋,相继建成了不少牡丹园,如中国国花园、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洛阳国家牡丹园、洛阳国际牡丹园、洛阳神州牡丹园、洛阳牡丹园、洛阳高山牡丹园以及原有的牡丹名园王城公园、牡丹公园、西苑公园等都充满生机,各具特色。下面就以中国国花园、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牡丹公园为例,阐述牡丹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2 牡丹文化在国花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国花园始建于2001年9月,位于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上,东起洛阳桥,西至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依洛河,东西长 2400m,南北最宽524m,总规划面积100hm2。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依托,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牡丹专类园,植物千姿百态、山峦奇石叠翠、亭台楼榭成辉、湖泊碧水荡漾,成为展示洛阳牡丹文化地域特色的最佳场所。其中牡丹文化区设计有:紫根牡丹广场、葛巾玉版广场、火炼金丹广场、秋翁遇仙广场、春归广场、花王花后广场、合欢娇广场、白鹤卧雪广场、二乔亭与飞燕红妆广场、国色广场牡丹精品区等;牡丹历史文化区设有:欧阳修碑广场、白居易《牡丹芳》碑、周总理碑广场、金牡丹台、花裳溢香广场、幻世绝艺广场、丹晖园广场。

2.1 牡丹历史文化区

2.1.1 牡丹诗词文化园

(1)欧阳修亭。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曰:“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在园中以汉白玉书卷塑像与廊亭结合,突出欧阳修对洛阳牡丹的赞誉。

(2)白居易《牡丹芳》碑。洛阳牡丹诗词是洛阳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与缩影,是诗与花二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唐代白居易《牡丹芳》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真实反映洛阳牡丹的繁荣与发展。

2.2 琼花园

(1)花裳溢香广场。展现元、明、清及现代的牡丹文化。从隋唐起,牡丹文学作品开始出现,至宋时洛阳牡丹诗词走向成熟与繁荣,元明清至今,牡丹诗词的再现领域进一步拓展,从元代开始的徐渭、孔尚任等人的题画诗,更是牡丹诗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清开始出现很多以牡丹为题材的小说散文等。

(2)幻世绝艺广场。洛阳牡丹栽培技术在古代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洛阳人宋单父,精于园艺,被尊称为花师。以小型广场和五面浮雕墙共同构成园景空间,展示宋单父种花、爱花、护花的故事。

(3)丹辉园。讲述了牡丹发展史中的色系发展。洛阳牡丹由野生的白色系品种'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发展到现在拥有有黑、绿、黄、紫、红、粉、蓝、白及复色等九大色系,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在丹辉园中,9根色柱代表9大色系,并以高低不同表示品种数的多少。

(4)金牡丹台 以小亭、山石及金牡丹树组成。传说古时有一座牡丹山,山上有一棵金牡丹树,花开千朵。金牡丹树是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能为人们去除病魔,带来财运和幸福平安。

2.3 牡丹文化区

2.3.1 牡丹品种主题广场

当幼苗长到三叶时要及时用石磙镇压,蹲苗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分蘖,使幼苗生长健壮。镇压时,选择晴天的下午,此时苗发软,损伤轻。

(1)花王花后广场。广场上高大典雅的鎏金仿古建筑姚黄阁是园内唯一的3层建筑,气派非凡,象征着花王姚黄的至尊地位。别具一格的魏紫亭与周边的古廊院、牡丹彩绘、体现园林艺术手法的植物景观和牡丹园艺相互映衬。在设计中,考虑以姚黄阁、魏紫亭及古廊院形式再现当时姚家花园和魏家花园的意景。

(2)合欢娇广场。品种“合欢娇”是双头牡丹,以合欢亭为中心组成一处园景,并由此引出一对夫妻白头偕老,培育出双头牡丹的传奇故事。

(3)白鹤卧雪广场。以汉白玉的抽象雕塑与牡丹配置,点出牡丹品种'白鹤卧雪'之主题。

(4)二乔亭与飞燕红妆广场。通过牡丹品种“二乔”、“飞燕红妆”和广场周围的美丽景色,给游客讲述古代美女二乔和赵飞燕的故事。

(5)春归华屋广场。将艳丽的牡丹品种'春归华屋'与美丽的景物相联系。

2.3.2 牡丹传说主题广场

(1)秋翁遇仙广场。“秋翁遇仙”以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一文为背景,讲述秋翁种花、爱花、护花而遭诬陷,最终得花仙相救升天为护花使者的故事。在园中以秋翁亭为主,牡丹环绕之。

(2)火炼金丹广场。传说中太上老君将炼好的仙丹,撒落在龙门山的石缝间,金丹落地便长出3棵火红的牡丹,这就是“火炼金丹”的来历。广场设计构思以此为背景,用现代手法向游人讲述牡丹这一神奇的传说。

(4)葛巾玉板广场。“葛巾玉板”是紫牡丹仙子葛巾和白牡丹仙子玉板与洛阳两青年美好婚缘的故事,出自蒲松龄文集。该景点以富有动感的雕塑与白玉台面相结合,点出主题。

(5)国色广场 国花台采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将牡丹分区、分层次分品种种植,形成一个由牡丹组成的景观平台,寓意着牡丹的发展正向着新的高度迈进。这里是国花园的赏花中心,种植精品牡丹100多个品种,10万多株,每年的牡丹花会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驻足观赏。

3 牡丹文化在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中的应用

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采用“1轴”、“4区”、“6线”、“28园”结构。目的是为了展现出植物园弘大的气魄,以再现隋唐时期洛阳都城的里坊格局,又如众星捧月,将牡丹凸显出来,充分体现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西方园林荟萃,自然与规划共融,科研与娱乐结合的特点。它总占地面积170.7hm2。“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牡丹园”是目前世界牡丹品种最齐全、牡丹文化最丰厚的牡丹专类园。共占地21.73hm2,栽植牡丹1200多个品种约28万株。将其划分为“牡丹百花园”、“牡丹九色园”、“特色牡丹园”、“千姿牡丹园”和“科技示范园”5大园区,使得牡丹的色、香姿、韵及发展历史、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得以充分展现。

3.1 牡丹九色园

位于牡丹园的中心,该园以花色见长。牡丹花色艳丽而丰富,被誉为“国色”,具有“黑、白、红、绿、黄、蓝、粉、紫及复色”等9大色系。9色台上,九种花色环台而植,犹如九条彩带环绕台上,表现了九朝古都和九州同庆之意。“九色台”顶置牡丹巨石,上刻“洛阳牡丹甲天下”,与“九色园”入口广场上欧阳修及洛阳牡丹记的巨型雕塑上下呼应,整园组成了一幅牡丹发展的历史长卷。

3.2 牡丹百花园

牡丹花园占地6.43hm2,以牡丹品种繁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而得名。它容纳了中外6大品种群883个品种,近5万株牡丹。布局方式是根据各品种群形成的地域方位和特点而进行的。中原牡丹的分布方式按太极中的五行方位进行,中原为金,金为黄色,所以黄色牡丹集中栽植于该区域的中部位置;东北为木,木生绿叶,故绿色牡丹品种则植于东北部位 ;西北为土,土含山水,所以黑色牡丹和白色牡丹分布于西北部位,寓意“黑山、白水”;西南为火,火为红色,故红色牡丹多植于西南。如此种植布局,并以各品种群形成地的地域风格进行装点,将牡丹文化进行烘托,初春时节,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将牡丹艳冠群芳的风姿和繁花似锦的春景尽情展现在人们面前。

3.3 特色牡丹园

特色牡丹园是以各具特殊性状的牡丹作为观赏特色。该园占地1.4hm2,种植有20余类各具特色的牡丹品种73个1.1万余株。它拥有巨型牡丹77株,其中有株龄最长的牡丹,株高最高的牡丹,冠幅最大的牡丹,开花最多的牡丹等。

3.4 千姿牡丹园

千姿牡丹园占地7.73hm2,该园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种植,以土堆山、叠石造景、置石刻字、配植寓意等为特点,突出山野之趣。如山门前种植大片的牡丹,配植高大的桂花,寓意“繁荣富贵”;亭台前种植牡丹、玉兰、海棠,寓意“玉堂春”;牡丹丛中配植碧桃、樱花等多种春花植物,寓意“繁华似锦”和“总领群芳是牡丹”等。分散种植的120多块牡丹点缀于植物园区的各个部位,且均置石刻字,一处一个故事,一片儿一首诗词,如歌如画。人们观光游玩于此园中,不仅欣赏了牡丹的风姿,还可领略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4.1 确立牡丹文化在洛阳园林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园林主管部门加强对牡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有效资源,扩大牡丹文化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高度集约,着力营造牡丹文化氛围,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展示牡丹文化与牡丹园林,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牡丹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使洛阳牡丹游览内容多元延伸,提升文化内涵,从而完成由对牡丹花单纯的观赏功能到综合旅游功能的转变,最终实现提高牡丹花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强化园林系统各单位对牡丹文化建设的微观落实

各公园、科研单位根据各自的条件,因势利导,规划园林建设,在园林建设中突出牡丹文化的主导地位,不仅要将牡丹集中到公园景点,更要将“景点”建设转移到“景观”的营造上来,尤其要加强“牡丹文化景观”营造,为社会化的牡丹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连续的游赏空间。牡丹种植园和牡丹品种是洛阳牡丹文化的基地和载体。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牡丹种植普及力度,要使牡丹“上公路,进公园,入社区,满街院,宿宾馆,落酒店”,让牡丹真正担当起“国色天香颔首笑,姚黄魏紫迎嘉宾”的形象大使,使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花城”。

4.3 促进牡丹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实现牡丹文化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加大对牡丹产品的研发力度,以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牡丹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研究成果的物质转化。促进牡丹文化产业内部的融合重组,实现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集中,创新产业发展形态和社会运作方式,加快牡丹文化产业组织的“集群化”和产业内容的“一体化”,让牡丹文化更快更广地进入市场,进入产业。实现牡丹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使牡丹产品具有强大的文化魅力,促使牡丹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从而更加具有经济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语

牡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洛阳人民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园林建设内涵丰富,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也能够给社会带到巨大的财富。把牡丹文化合理科学应用于洛阳市的园林建设,把牡丹文化与园林建设的有机结合纳入洛阳市政府特别是园林系统的发展战略,树立精品意识,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牡丹文化软实力,一定能够迎来牡丹文化发展的又一个灿烂的春天,促进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

[1]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牡丹文化(洛阳)高峰论坛文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2]戴松成.国花牡丹档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王高潮,刘仲健.中国牡丹:培育与鉴赏及文化渊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金志伟,王化凡.洛阳牡丹甲天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刘典立,宋克耀.洛阳市志·牡丹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牡丹园洛阳牡丹
洛阳正大剧院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洛阳自古繁华
蓟州牡丹园
南国牡丹
中国国花园园林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