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作出医学机理解释针刺足三里能保护胃黏膜

2010-08-15

科技传播 2010年11期
关键词:脑区胃肠功能电针

针灸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虹医师等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针灸足三里穴保护胃黏膜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认为针灸足三里可刺激中枢特定脑区介导,再作用于靶器官,即通过兴奋相关的脑区功能活动,经下行的迷走神经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发挥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这对是祖国传统医学机理学研究的重要探索。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10年6月1日第21期,题为“针刺足三里穴对胃黏膜保护及损伤因子影响与脑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针刺足三里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在针刺25分钟后作用最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针刺信息传导,激活与机体胃肠功能相关的脑区,通过下行神经作用于靶器官,增加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含量,降低胃黏膜损伤因子含量,从而达到调节机体胃肠功能的作用。

针灸是中医重要组成部分,足三里穴是最常用的治疗穴位之一,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针刺足三里穴位对机体胃肠道相关功能有影响,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但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研究工作者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结合检测电针刺激前后受试者血液中胃黏膜保护因子(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和前列腺素E2)和胃黏膜损伤因子(胃泌素、内皮素)的变化,探索针刺保护胃黏膜的中枢机制,丰富了祖国医学的机理学研究成果。

上海同济大学16名健康在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平分为真穴组和假穴组。前者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选取足三里外同一水平2-3cm处进针。针刺前5分钟及电针刺激停止后5、15、25、30分钟分别5次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胃黏膜相关指标(胃泌素、内皮素、降钙素相关基因肽等),针刺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发现,真穴组电针针刺停止后5、15、25、30分钟时,外周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前列腺素E2含量较针刺前明显升高,而内皮素、胃泌素含量明显降低;在假穴组以上指标的含量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差异。经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发现,电针刺激足三里不同时间段激活的脑功能区基本相同,主要为双侧额中回、尾状核、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下回、下丘脑、右侧岛叶、海马、小脑半球,激活的强度在电针停止25分钟时最为强烈,激活范围最广。而假穴组电针刺激后只激活了右侧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

由此可见,针刺能有效上调外周血中胃黏膜保护因子,下调损伤因子含量,从而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结合fMRI结果,专家认为,这些变化和对胃黏膜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中枢特定脑区介导,再作用于靶器官。即通过兴奋上述脑区的功能活动,通过下行的迷走神经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发挥调节机体胃肠功能的作用。

研究者还发现,4项血液指标的变化峰值与脑区活动强烈度及活动范围的峰值出现时间点一致,都是针刺后25分钟,专家推测,针刺足三里可能于刺激后25分钟左右发挥比较强的胃黏膜保护作用。而假穴组没有出现以上变化,说明针刺足三里确实有效,且穴位选择的准确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和前提。

猜你喜欢

脑区胃肠功能电针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脑自发性神经振荡低频振幅表征脑功能网络静息态信息流
说谎更费脑细胞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