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受众需求看竞技体育新闻报道

2010-08-15刘世春

科技传播 2010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竞技受众

刘世春,杨 璞 ,赵 平

1.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湖南 娄底 417000

2.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体育和传播都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新闻一直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竞技体育新闻更是因其独特魅力受到受众亲睐。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受众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目的地、传通效果的决定者,其需求分析变得格外重要。“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关于媒介传播效果与使用的理论,它标志着受众研究从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过渡。

1 竞技体育新闻的独特魅力

人们一讲起体育,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竞赛。竞赛是体育的重要特征。一位从事体育报道多年的记者感叹说:“只有比赛才能使我兴奋,只有比赛才能激发我的写作灵感。我们讲体育新闻首先指的是竞技体育新闻。”美国著名体育新闻记者布鲁斯·加里森在其所著的《体育新闻报道》中也提到:“赛事报道并不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唯一内容,但它却一直是大部分体育版的基础。”

眼球经济时代,竞技体育新闻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魅力之一在于它显著的新闻价值。新闻是探究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越是受众想知道又无法揣测的事实,越能吸引受众,越具有新闻价值。竞技体育,扣人心弦的竞技过程与悬念迭出的比赛结果都使受众难以拒绝关注。在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5个方面都极对受众口味;魅力之二体现在竞技体育新闻有着丰富的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指向的是信息的提供者和载体。竞技体育频繁的赛事、竞赛项目的丰富多样、大牌明星的个性轶事使得竞技体育新闻每天都有新鲜提供。

2 受众对竞技体育新闻的使用与满足分析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促进行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5个层次的需要:心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需要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优先满足个人生理以及安全感等底层的需求之后,交往、娱乐、以及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上。它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人们总是怀着多种多样的心理动机接触媒介,接受信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大众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就不可能同时被所以受众所接受。纷繁复杂的信息,受众挑出可以满足自己的信息做出选择性接触。这一理论通过分析受众对信息的选择而获得的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效果。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将受众使用媒介,接触信息看成是主动的行为,受到心理因素的驱动。

2.1 竞技体育新闻满足受众的心理动机

1)群体认同,自我确认

据中央电视台所作的《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对体育节目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青年观众的收视兴趣较浓,男性观众兴趣高于女性观众。”体育新闻的受众是一个庞大的以男性和年轻人为主流的受众群体,平均年龄为32岁。而这一核心受众群体最喜爱的是报道竞技体育赛事的新闻。中青年作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对社会生活充满了激情,这种心理特质正好与竞技体育的激烈、难以预料、明星效应有天然接近性,也使这些受众对竞技体育新闻产生了群体认同感。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队首次打入世界杯,当年全中国的观众都在关注世界杯,体育新闻报道中传播中表现出很大的民族自豪感。竞技体育开辟了另一条弘扬民族精神与国家情感的捷径。这一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样体会深刻。

2)获取知识,促进交往

竞技体育是文化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群人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展示各自的体力、耐力、个性、智慧和情感。国际性的竞技体育往往牵动着全球成千上万的人心。受众在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得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有关竞技体育项目的规则、历史发展知识,以及地理、民族风情、医疗保健、体育明星资料等等,这些知识都使受众乐在其中。人们还通过关注竞技体育丰富交往方式和话题内容。例如网络流行起来的网络竞技体育直播,在直播页面往往设有讨论区;QQ群也成为了关注竞技体育的人们沟通交流的新方式,尤以世界知名足球俱乐部的QQ交流群发展最盛。无论是竞技体育本身的新闻还是围绕竞技体育而产生的周边新闻,都是不错的交谈话题。

3)共识体验,情感强烈

竞技体育拥有一批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而这些人之所以关注竞技体育新闻,是因为他们心中对竞技体育传播中体育项目、体育节目、人物和精神等等产生了一种共同认识,这种共同认识形成了一个只属于体育传播受众的共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受众拥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情感。这种共识的体验是关注竞技体育报道的受众所独有的。这种独有体验让受众让受众感到满足。同时体育运动竞赛是在规定时间内直接追求胜负、公开挑战极限,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强烈地体验到胜利后的狂喜、失败后的悲伤,战胜自我的自豪,意志软弱的羞愧。随着比赛的进行、进展,受众喜、怒、哀、乐的体验就更加鲜明和强烈。

4)休闲愉悦,心绪转换

后工业社会,生活节奏紧凑。人不可能每一个时间点只有一件事情要去操心。很多情况是,在一个时间点同时要面对好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看起来都同等重要,看起来时间底线都很紧。工作竞争,人际交往、相恋择偶、现实与理想两相望……错综复杂的事情所带来情绪上的困扰无一不在考验着人们脆弱的神经,这些消极情绪使越来越多的人焦虑并产生心理压力。娱乐至死的口号被唱响。丹尼斯·麦奎尔在1969年对电视节目研究后认为媒体具有“心绪转换”的效用,实际上就是指情感的转移,拉斯韦尔把情感转移的效用解释为媒体的娱乐功能。体育赛事没有“剧本”,整个比赛过程都是由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合力推动,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无论是使用动机的实现还是需求的满足都可以令受众产生精神上的愉悦,而精神愉悦的满足也会使竞技体育新闻传播带给受众最大的满足。体育娱乐化已然成为了不少体育传播者的行动指南。

5)经济收益

英国《心理学》杂志曾登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试验,数钱可以缓解人的疼痛感。对于小部分受众而言,他们使用体育传播的动机是由经济利益产生的。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体育博彩。各种体育彩票在有力支持了体育事业和国家其他公共事业发展的同时,数额喜人的中奖金额也吸引了一批受众,使得他们关注体育赛事。这些受众观看体育比赛的乐趣在与比赛结果可能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观看的过程中自然又多了一层滋味儿。

2.2 受众需求对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

现代社会,受众对任何传播领域的影响都是明显而深刻的。在体育传播中,受众不仅仅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他们也以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影响着竞技体育新闻的传播,促进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借助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体育新闻的传播已经实现了现场、实时、全程报道。而在信息载体上,报纸、期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手机报等都成为了竞技体育新闻传播的载体。同时各种体裁、各种文风的体育新闻使竞技体育新闻具有更强的欣赏性、娱乐性、消遣性。竞技体育新闻也越来越吸引受众,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内容。

可以说,受众的需求刺激着竞技体育新闻的发展,使得竞技体育新闻报道趋向更多元化,内容更为丰富,并且更为注重受众在需求时间上、地点上的可获得性。但同时,为了满足受众需求,竞技体育新闻庸俗化也显见。

1)锦标主义。由于观众在观看比赛时会带着较为强烈的个人感情。为了迎合观众的这种感情,锦标主义、以成败论英雄的竞技体育新闻报道随处可见。胜败本是常事,而体育新闻报道对胜者乱捧、对败者乱骂,有违新闻职业道德与体育人文精神。

2)地方主义色彩严重。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地方主义,是指地方新闻媒体丢失客观公正的立场与态度,在体育报道中,为适应本地受众需求或其它原因,从有利于本地与本方角度取舍事实的出发点与标准,甚至出现预设立场的情况。

3)新闻失实现象不断出现,花边新闻泛滥。2007年《退役冠军摆摊为生》、2008年的《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无不是虚假新闻和恶性炒作。适当的花边新闻出现在竞技体育新闻里,可以起到润滑作用。然而,花边新闻的使用应该有度,反客为主,揭隐私炒作会降低受众兴趣。真实报道、深度报道才是竞技体育报道的取胜之道。

满足受众的需求是竞技体育新闻媒体不断完善的方向,然而,在注重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媒体也不应忘记新闻的原则,如此,竞技体育新闻方能继续健康发展。

[1]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主编.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40-157.

[2]李晓冬.竞技体育新闻报道偏差的成因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3).

[3]史志明.我国体育新闻畸变对受众影响研究[J].前沿,2010(2).

[4]http://baike.baidu.com/view/1120654.html?wtp=tt.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竞技受众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竞技精神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