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2010-08-15晏红卫
晏红卫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贵州沿河 565300)
1 引言
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和提供物质与非物质产品,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产业。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近年来,沿河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把林业产业建设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之中,坚持生态与产业两大体系并举,依托天然林保护、世行贷款以及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拓宽了广阔空间,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沿河县林业产业现状的调查,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一些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2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沿河县地处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西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是乌江流经贵州省进入长江的最后一个县。在改革开放30年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加强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及蓄积同步增长。根据沿河县2009年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资料显示,林业用地面积12.96万 hm2,有林地 8.57万hm2,森林覆盖率39.15%,活立木总蓄积435万m3,与1995年第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相比,分别增长30.80%、35.81%、13.60%和129.21%。体现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初见规模,给第二、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1 林业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2.1.1 地类
商品林的林地总面积2.83万hm2,占林地面积的21.00%,在商品林中有林地2.15万hm2、疏林地0.02万hm2、灌木林地0.1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17万 hm2、无立木林地 0.21万 hm2、宜林地0.18万hm2,分别占商品林林地面积的75.97%、1.00%、4.00%、6.00%、7.00%、6.00%。
2.1.2 林种结构
在商品林 2.15万 hm2的有林地中,用材林1.83万hm2,薪炭林0.07万hm2,经济林 0.25万hm2,分别占商品林中有林地面积的 85.12%、3.26%、11.62%。在用材林中一般用材林面积1.60万hm2,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及速丰林面积0.23万hm2,分别占用材林面积的87.43%、12.57%。在经济林中以梨、桃、李、柑橘等为主的鲜果林面积0.16万hm2,以乌桕、油桐为主的林化工业原料林0.07万hm2,以核桃、茶叶为主的食用原料林0.02万hm2,分别占经济林面积的64.00%、28.00%、11.00%。
2.1.3 林龄结构
用材林中乔木林面积1.83万hm2,其中幼龄林面积0.69万hm2,中龄林面积0.61万 hm2,近熟林面积0.32万hm2,成熟林面积0.2万hm2,过熟林面积0.01万hm2,各龄组面积所占乔木林面积比例分别 为 37.71%、33.41%、17.41%、10.96%、0.51%。经济林中产前期面积0.1万hm2,初产期面积0.08万hm2,盛产期面积0.05万 hm2,衰产期面积0.02万hm2,各龄组面积所占经济林面积比例分别为 40.00%、32.00%、20.00%、8.00%。
2.1.4 蓄积结构
商品林总活立木蓄积为95.26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94.93万m3,疏林地蓄积0.33万m3。在有林地中,幼龄林蓄积 14.66万 m3,中龄林蓄积35.53万m3,近熟林蓄积25.69万m3,成熟林蓄积18.20万m3,过熟林蓄积0.85万m3,各龄组蓄积所占有林地蓄积比例分别为 15.44%、37.42%、27.06%、19.17%、0.90%。
2.2 林业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统计,沿河县林业第二产业产值1 550万元。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6家,松脂企业2家,以油桐、乌桕为油料加工企业10家,以私营小型企业为主。特别是木材加工业,涉及全县22个乡(镇),以加工原木、板材等初加工产品为主。
2.3 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以森林旅游、种苗花卉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沿河县有国家级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霸王谷景区及县级谯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旅游景点6处,年接待4万人次,旅游收入60万元。已建各类苗木常年基地10hm2,年产苗木200万株,花卉企业6家,年产值250万元。
3 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用材林总量不足,林地生产水平不高
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是整个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除直接提供市场消费品外,还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加工利用的对象。提供加工利用对象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面积上看,沿河县用材林 1.83万hm2,人均仅占有0.03hm2/人;从蓄积上看,沿河县用材林中乔木林蓄积94.93万 m3,人均占有1.63 m3/人,在很大程度上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用材林单位蓄积量低,单位蓄积量51.87 m3/hm2,与全国“十一五”发展目标水平(93 m3/hm2)对比,要少41.13m3。反映出林地生产水平低、质量较差。
3.2 用材林龄组及林种结构不合理
从用材林中乔木林龄组结构上看,中幼龄林比重较大,占用材林面积的71.12%,而近成过熟林比重很小,仅占28.88%;用材林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仅占用材林面积的12.57%,可采资源极少,从而影响人们对木材的需求和该县林产工业的发展。
3.3 经济林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
经济林以鲜果为主,多数经果林基地,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小微型的生产经营,资源分布零星,生产组织结构松散,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后续经营管理能力,产量低、品质差;同时林产品科技含量低,保鲜、销售、加工利用的能力弱,沿河县区域名、优、特果品难形成特色和优势,市场竞争能力弱;加之信息、引导、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农民经济协作组织、产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相对缓慢,适合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新品种、新产品还需进一步引进和推广。
3.4 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虽然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6家,松脂企业2家,木本粮油加工企业10家,但生产规模小,资产均在100万元以下,同时,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加工利用水平不高,目前还没有名牌企业和产品,特别是木材加工企业,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大都只限于原木初加工,附加值低,缺乏精深加工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3.5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林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
林业产业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渠道不畅,筹资渠道窄,特别是经果林基地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比较薄弱;森林旅游景区及景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设施不完善,综合服务水平不高,年创造的产值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4 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后5年每年森林覆盖率增加1%的目标要求,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林业收入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乌江产业体系,以生态绿色经济为发展方向,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以森林分类经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扩大木竹加工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出区域特色,着力改造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大力发展森林观光、生态旅游业。
4.1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森林结构。
在充分发挥森林总体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抓好乌江特色生态产业带,加大对现有12.6万hm2宜林地、无林木林地、疏林地、其它灌木林地、25°以上坡耕地、弃耕地以及耕作条件差的耕地上,高标准、高质量加大营造林力度,尽快增加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地力资源,充分发挥其成林后森林生态、经济等多种功能。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以及森林多种功能主导作用方向的不同,紧紧围绕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乌江及其主支流第一、二层山脊内的重要库区、石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发展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生态公益林,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生态功能等级,尽快改善其生态环境。在生态公益林以外的地势较平缓、立地条件较好、森林采伐后对生态不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重点培育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笋竹两用林、名特优经济林、木本粮油林及生物质能源基地,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4.2 推广特色经济林产业,优化产品升级
以果品内部结构调整和无公害果品生产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沿河沙子空心李、谯家泡核为龙头的产业建设,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加快现有劣质低效果园改造速度,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打造优质品牌。大力发展良种壮苗,特别是突出主要造林树种、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的良种培育,提高苗木、花卉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种苗、花卉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4.3 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质量
沿河县用材林中幼林面积比重较大,林分质量较差,显示出林地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应科学制定全县集体林和两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积极开展全县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培育工作,探索不同区域提高林地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以木、竹材精深加工是整个林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引进或重组木竹加工企业,合理调整生产规模和布局,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与基地紧密结合的经果林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林化工业,培育新型产业,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既增加了林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市场风险。
4.4 着力改善内部环境,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抓好彭水库区、沙坨库区重点公益林保护工作,扩大国家级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保护范围,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改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为沿河县乌江山峡、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实施城郊绿化工程和通道绿化工程,从县城至黑獭乡、县城至淇滩镇乌江沿岸以桃、李及竹为培育重点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县城——黑水乡——官舟镇——思渠镇和淇滩镇——谯家镇两条公路沿线通道绿化,改善森林景观等级,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森林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推介活动,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4.5 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推动产业的发展
以产业政策引导林农及企业发展方向,结合林业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及工作任务,围绕产业重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1)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盘活森林资产,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积极鼓励各种经济主体以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发展林业产业建设。
(2)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对发展林业产业的应加大贴息贷款,优惠税费政策扶持力度。
4.6 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产业集约经营水平
(1)建立、建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林业技术推广站职能,林业技术推广站是林业科技的推广桥梁和纽带,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兴办林业科技产业等方面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应进一步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力度,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抓好人才建设,培育人才、稳住人才、吸引人才,采取科技下乡进行科技培训,对商品林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
(2)对林业科技人员按照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投入一定的经费使科技人员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
(3)加强林农实用技术和基本技能培训工作,把农民学文化、学技能、脱贫致富和促进林业产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初、中级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林农掌握了解栽培管理技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4)创建和发展各类组织,如林产行业协会、果品协会、花卉协会、人造板协会、家具协会等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减少生产风险。
4.7 抓好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
建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网络建设,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政府领导负责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防火宣传,搞好林地卫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推行联防联治、无公害防治。
[1]沿河县人民政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R].沿河:沿河县人民政府,2006.
[2]沿河县人民政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森林经营方案[R].沿河:沿河县人民政府,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