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2010-08-15唐晓娟1刘鲁军1

绿色科技 2010年9期
关键词:森林生态

唐晓娟1,2,刘鲁军1,2

(1.烟台市昆嵛山林场,山东 烟台 264112;2.昆嵛山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山东 烟台 264112)

1 引言

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昆嵛山方圆百里,峰峦绵延,古迹荟萃,传说蓬莱、瀛州、方丈均由昆嵛山衍生而来。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里称昆嵛山为“海上诸山之祖”。昆嵛山不仅留给了人们无尽遐想的传说故事外,还留下了千百年的历史传奇、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无以计数的宝贵生态财富。昆嵛山是一座是糅合了道、佛、儒精髓的文化之山,是见证胶东革命步伐的历史之山,是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和谐的生态之山。

1992年以昆嵛山林场为依托建立了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48km2。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昆嵛山特有的原生态、纯自然、具有丰富物种资源的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森林文化和以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所形成的宗教文化无疑是昆嵛山发展旅游业的切入点和优势所在。1997年昆嵛山打开山门,开始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增加地方收入,但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1,2]。因此,如何将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亟待思考的问题[3,4]。

2 昆嵛山的文化内涵

2.1 昆嵛山的历史文化

2.1.1 昆嵛山的宗教文化

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教的发祥地。据《宁海州志》记载:自隋唐以来,昆嵛山寺观林立,洞庵毗邻,香火朝暮不断。据《元始》记载,金大定七年(1167年),咸阳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云游东下至昆嵛山,在昆嵛山烟霞洞聚徒讲经,宣传“三教合一”,创立了道教全真派。全真教迅速传遍西北、华北各地,金、元、宋皇帝也极为器重。金贞佑元年(1213年)东牟彭城先生(刘吉)在烟霞洞下500m处首创全真祖庭——全道庵,元明清年间相继增修、重修,金大定年间,由长春真人丘处机请额为“神清观”。1269年,全真七子被封为“真人”,全真教蜚声全国。1246年和1250年蒙古皇后乃马真和海迷失婆媳分别降懿旨昆嵛山,告诫天下达官贵人乃至皇帝不得使部下对昆嵛山骚扰,不管是谁,都要保护大昆嵛山的庙宇神灵。后这两道懿旨分别在神清观内和唐四仙姑龛内。明万历39年(1169年),万历皇帝赐予昆嵛山众道人圣旨碑,表彰昆嵛山众道人为天下太平作出的贡献,并颁发《道藏经》一部。《杨志》以石洞烟霞为牟平十景之一。

烟霞洞、神清观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道教宗奉的圣地,受到远近人们的尊仰,香火至民国初年仍盛,时至今日仍受到诸多海外学者、信徒前来谒拜。同时,昆嵛山保留着“胶东佛教第一古刹”。汉永康年间(167年)就已经有了无染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无染禅院时,有关无染寺沿革、四至及传说的碑刻至今尚存,是记载昆嵛山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之一。

2.1.2 昆嵛山的红色历史文化

昆嵛山百里连绵,峰峦叠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它不平凡的历史,就是这座东北、西南走向的丁字形山脉,具有制约当年东海区局势的战略要地。当年,在这座山上到处都留下了红军游击队活动的足迹。

1935年农历11月4日,中共胶东特委以昆嵛山为中心,领导发动了席卷胶东的“11.4”暴动。1937年12月4日,中共胶东特委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力量举行了闻名全国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并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天福山起义后,“三军”挥师西下,横扫蓬黄掖,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的解放军27、31、41集团军,都是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发展壮大起来的。著名作家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就是以昆嵛山为背景,描写昆嵛山军民抗日斗争的故事。

2.2 昆嵛山的生态文化

据考察统计,昆嵛山有野生动植物2234种,20世纪60年代昆嵛山引进110多种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其中南疆的杉木、北国的红松在此安家落户,使昆嵛山成为南北树种的交汇点.同时,这里拥有山东省最大的世界树木活化石——水杉,2008年迁地保护成功的“植物大熊猫”——珙桐,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14种之多,为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胶东植物王国”[5]。昆嵛山丰富的物种资源先后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医药大学、中央美院等26所大中院校前来实习、科研,建立基地。自1975年至今,昆嵛山对全山实行生物防治,30多年来不需打农药,有虫不成灾,生态平衡,创国际先进水平[6,7]。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8%提高到现在的82%。这里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3万个/cm3,被称为北方的天然氧吧。经中韩两国专家考察,昆嵛山是中国赤松的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2008年昆嵛山成为我国唯一的中国赤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昆嵛山建立山东省内首家森林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3491m2,总投资3000多万元。该馆主要展示人类与森林共命运、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植被多样性、森林文化、昆嵛山发展史等,博物馆是昆嵛山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动手能力,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娱。

3 昆嵛山的保护与开发

3.1 与时俱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之路

目前昆嵛山森林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开放的5大景区各有特色。胶东屋脊——泰礡顶景区、道教全真派发祥地——烟霞洞景区、人间仙境——九龙池景区、江北小九寨——无染寺景区、人间的万寿山— —岳姑殿景区。“吃、住、行 、游 、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在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健康、稳定,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1.1 遵循生态旅游3大原则

(1)容量限制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游客规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昆嵛山生态旅游区游道场58km,经计算,昆嵛山日环境容量为580人次/日,旺季共6个月,有效旅游系数0.6,全年游览天数按108d计算,年环境容量为62640人次/年。

(2)设施最少化原则。尽可能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原貌;代表性景观严加管理,禁止破坏;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加以保护;对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加以挖掘和整理开发;建筑风格、色调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3)1/3原则。旅游线路不设立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实验区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展生态游,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2 坚持生态控制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昆嵛山在有害生物治理中,兼顾减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能源和减少生产成本的原则,改以往的化学药剂防治为生物防治,实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了生物多样性。2005年昆嵛山投资50万元建立昆嵛山天敌繁育中心。现主要人工培育美国白蛾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将其在林间释放后能够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3.1.3 加强森林防火意识

始终把森林防火放在首位,建立健全森林消防体系,重视森林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发旅游以来,昆嵛山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同时加大了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难度。2000年昆嵛山建立了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成立了森林消防大队,后又安置林火视频监控系统,设立了24个护林点,实行24h值班制,常驻深山。昆嵛山森林防火指挥部每年组织护林员、森防队员进行护林防火知识、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培训,增强全体护林员、森防队员警惕性的同时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另外,昆嵛山每年都会制作防火知识印刷品对周边村镇进行护林防火知识宣传,森防车不定期巡逻,宣传防火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火情隐患,将存在隐患降到最小。有效地保证了昆嵛山109km2森林资源的安全。

3.2 创新理念成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重丰收

近几年来,由于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效预防、积极防守,公园内并没有发生一例人为火情。据统计,2005年昆嵛山旅游门票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227%。应用天敌昆虫生物防治林业害虫新技术,使昆嵛山林场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据统计,2009年昆嵛山天敌繁育中心培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达9.2亿头,可防治美国白蛾林地1333.3hm2,为昆嵛山林场直接创造经济利润近40万元。昆嵛山良好、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分解SO2、平衡大气CO2等生态功能上,每年创造的生态价值达5.1亿元,为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生态保证作用,是山东半岛的“绿色之肺”[8]。昆嵛山天敌繁育中心还将进一步研究、培育更多的天敌昆虫,以保障胶东半岛的“绿色之肺”更加健康。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竞争愈演愈烈,人们的工作压力日益加重,走进大自然休闲度假已成为都市人的时尚。昆嵛山于1999年开始,每年4月中旬至月底举办大型昆嵛山踏青登山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深受广大登山、摄影爱好者欢迎,另有森林氧吧、茶吧、休闲屋、吊床、欢乐谷等娱乐项目已成为大家休闲避暑、养生健身的首选。近年来,昆嵛山充分利用物产资源和30多年不打农药,生态平衡的“绿色名片”,大力发展“昆嵛三宝”(野生金银花、黄精、苦菜)绿色茶品加工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绿色产品以保证身体健康的愿望日趋强烈,绿色产品加工业的潜在市场无比宽阔,再加上林业资源危困,因而发展林业替代产业已成为振兴林区经济、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昆嵛山自发展旅游业以来始终依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来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林业本身的发展也尽量遵循当地的特点,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以林为本,以林养林,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挖掘自身优势,以实现最终的生态、经济及社会的共同持续发展是昆嵛山获益的最大法宝。

[1]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17(2):108~112.

[2]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3):20~22.

[3]张志中,徐中民.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1,21(11):1918~1926.

[4]朱永法,徐 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8,18(4):28~31.

[5]张宪强,张治国,张淑萍,等.山东昆嵛山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植物研究,2003,23(4):492~499.

[6]王仁卿.山东半岛赤松林的天然更新及其发展前途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89(6):72~74.

[7]王森林,陈景和,王家福,等.山东昆嵛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赤松保护价值分析[J].防护林科技,2006(2):44~46.

[8]王玉涛,郭卫华,刘 建,等.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9,29(1):523~531.

猜你喜欢

森林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