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逝的党项族

2010-08-15撰文何晓玲

浙江林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西夏文成吉思汗西夏

□撰文/何晓玲

一直以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是56个,56个民族56支花,歌里都这么唱。直到去了宁夏,见了那个“东方金字塔”,解读了一段西夏之谜,才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一个不算太短的王朝,也有过第57个民族——党项族。

走近金字塔式的西夏黄陵,绕场一周,细细揣摩,会对那些远去的历史产生遐想:厚土之上,黄冢之下,究竟藏匿着怎样一个曾统治了近20 0年、历经十代帝王,“东抵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十万余里”的封建王国,从鼎盛走向消亡的神秘故事。

提到西夏,不得不从西夏文说起。当我们在西夏博物馆里第一次与那些笔画繁多的方块形表象字相遇的时候,简直就是在读一部“天书”。

据介绍,就在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西夏文还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它的存在。这种死去的文字存世极少,偶有发现也无人能破译。直到近些年,随着国内外对西夏文研究的逐步深入,尤其是黑水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王朝,连同它的文字一起蒸发了几千年的神秘面纱才被渐渐掀开。

西夏王朝是宋朝时期中国西北部的一个重要王朝,自称大夏国,以少数民族党项羌为主体民族。前期与北宋、辽抗衡,后期与南宋、金鼎立,可见势力之强大。西夏文则随着西夏王朝的强盛而逐渐成熟并被广泛使用。西夏文为元昊时期所创,后尊为国字。据文献表明,它的使用有过黄金时代,上至法律条令、官署文书,下至买卖契据、印章钱币,种类之多,应用范围之广,令人惊诧。而且西夏文的使用在西夏国从未间断过,甚至在其灭亡之后仍流行了相当的时间,可见影响力之大。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和王朝又是怎样连同它那影响深远的文字一起被湮没和尘封了几千年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将其摧毁得无影无踪?这就要提到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名字——成吉思汗。这位曾经征服过东欧和阿拉伯地区,横扫广袤草原大漠的民族英雄,面对近在咫尺的西夏王朝却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最终葬身于西夏军的毒箭之下,饮恨六盘山的清水河畔,西夏之强悍可见一斑。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一“战绩”注定了西夏的灭亡。能把成吉思汗的铁蹄拒之门外的西夏,却没能挡住元兵复仇的烈焰,遭到火烧连营几十天的灭顶之灾,而且还被消灭得那样彻底,不留片言只语!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想见,人一旦心存芥蒂,复仇之举将威力无穷。

一代天骄,挥金戈铁马,却没能跨进“邻家”的门槛;西夏盛气,令英雄饮恨,却引来腥风血雨的惨烈;灭国焚书,意泯族掩史,却依然摆脱不了重见天日的结局……这也许就是佛家所讲的世事轮回、善恶有报吧。

猜你喜欢

西夏文成吉思汗西夏
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及其英译研究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西夏陵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河渠技术述论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西夏文《谨算》星禽研究
神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