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发展党内民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10-08-15刘兴波

党政干部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腐败民主程序

刘兴波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现阶段发展党内民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刘兴波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党内民主要针对现阶段党内民主面临的形式与内容及程序与实体的契合度不足;制度化建设和常态化运行不足;腐败高发与权力集中和监督低效对党内民主的困扰;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民民主需求对党内民主持续增大的压力等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对策方法。

党内民主;问题;对策

不可否认,党领导人民在建设国家、发展经济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是党秉承解放思想、团结一致所取得的结果,这也是党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未来几十年是国家第三步战略实现的关键时期,也是党执政能力面临更为严峻考验的时期,如何通过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进而推进人民民主,这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党内民主形式与内容,程序与实体的契合度不足

民主传统在党的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和传承,现阶段,党基本上就重要问题分别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决定和条例。目前,党内民主的条例和制度虽然不完善,但大部有章可循,形式上尚算完备。部分地区和部分党的组织在组织党代表的选举、推荐干部、公选干部时,完全遵守既定程序,但仔细考察,程序并没有完成应有的保障实体内容的任务,反而会形成内容巧妙避开程序的现象,比如最近的重庆涪陵区“春节公示”[1]事件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党代表选举或干部选拔中,程序仅仅成了“过程”,是一种表面的东西,是一块遮羞布。这种认为程序是可有可无,工作都在程序之前就做好的思想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极具危害性。这种党内“民主”容易给党员(甚至群众)留下“形式主义”的印象,分化党员对党的忠诚关系,侵蚀党员对干部的信任。

形式与内容,程序与实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里还涉及到程序正义的问题,程序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如何完善程序,保障程序公平,这与实体权利同等重要。我们既不能只要实体权利,也不能满足只做形式主义者,应该使形式与内容、程序与实体很好的契合起来。形式与内容疏离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民主客观条件不足的制约,也有主观上不能正确认识的原因。应对这个问题,一是要与时俱进,创新民主形式,如候选人提名方式改革。二是要保障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没有党员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党内民主建设就会落空,人民民主无从谈起,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2]三是党内监督要落到实处,监督对象可以涉及多个方面,决策、选举、公示公开等;四是党的权力运作要公开,“阳光透明”的运作既是民主的条件也是民主追寻的结果。

二、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常态化运行不足

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民主已从古希腊单纯的“大树底下”的直接民主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以“代表民主”的间接民主为主要形式的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结合。政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政治组织,民主的制度化及常态化也成为判断其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准。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尽管由于军事指挥等因素要求更多偏向集中制,但也充分重视民主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未来十年,是中国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面临严峻考验的时期,党内民主制度能否承受得住制度健全的内在要求,能否承受得住新形势下由于党员成分变化、政治素质提高、组织压力增大而带来的民主化新要求,这对党的生存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尽管经受了十年来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但对执政党而言,如何保证未来健康发展,解决一系列如收入分配、保障公平、地区差距等的社会问题将变得更为棘手。部分党员干部能否把常态民主当决策的依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面临一些挑战。

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党的民主制度,比如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度,[3]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内容,并根据新的情况和形势,建立新的制度,用制度来促进民主建设和巩固有效的民主成果;二是借鉴其他政党有效的制度安排,这包括西方国家执政党和非执政党以及不发达国家政党的民主安排。“党内民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进行艰苦的理论求索,更需要把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在前进中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4]三是党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的干部应该重视民主的常态化工作,在决策时多采取民主的方式,重视发挥集体决策的作用,自觉接受监督。四是党要虚怀若谷,接受民主党派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在党内要长期开展党员先进性、党内民主学习等活动,党内民主学习既可以提升普通党员的民主素养,也可以起到对党的干部“反民主”行为进行警戒。

三、腐败高发与权力集中、监督低效对党内民主的困扰

“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已普遍的认为,苏联式的指令性经济模式存在着深刻的弊端,起码有必要把某些市场的成分引入到这种体制中,以便使它变得更有效率。”[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发展。在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策略下,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这一时期,腐败问题也开始严重起来,特别是党的许多高级干部都倒在了腐败这块泥潭里。尽管有学者认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与西方相比较,主要是基于政绩的合法性,但合法性基础是多个层面的。由于我国特殊的领导体制,大多数官员又是党员,官员腐败最终败坏的不仅是政府的形象,更削弱党执政的合法性。

腐败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社会中有腐败的土壤,只要商品经济依然存在,腐败就很难根绝。但腐败又是可控的,可以把其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国官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腐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力集中,监督缺位或失效。从党内来看,主要是不讲民主,片面强调集中,或者民主变成了幌子,民主生活会成了“老好人”会,权力导致腐败,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畸形。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腐败高发期,未来反腐工作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从2009年至今的重庆“反腐打黑”行动就可以看得出来。如何通过党内民主来反腐,通过反腐来推进党内民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党内民主要适当分散权力,以此制约一把手权力,使党内权力形成合理的制约,既要集中,又有民主;二是党要管党,充分发挥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作用,必要时,在时机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对纪委的垂直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做好“清道夫”的职责,保证党的肌体健康;三是长期持续对党的干部开展民主、廉洁、勤政教育,开展对普通党员的“珍惜和运用”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学习,这些活动要落到实处,不搞看着好看、一碰就倒的“花架子”。四是在党内要提拔“肯干、真干、苦干”的干部,并形成制度化的选拔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是干部工作中用人的基本价值导向,更应该是一个制度设计的结果。不让老实人吃亏,必须从用人导向上激励老实人,从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从评价机理上去鉴别老实人,从考核体系上凸现老实人”。[6]这些既是党内民主的推动条件,也是党内民主的结果。

四、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民民主需求对党内民主持续增大的压力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提出要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他说“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7]由于国家战略中心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国家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当然这是有好处的,保持了政治的稳定性,但在现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如何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如何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如何完善政治行政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已经作为迫切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利益的扩展,民众必然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并要求制度机制保障其实施;同时公民素质在近二十年也得到了提升,这一方得益于教育的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的实践和探索。未来人民民主有可能会遭受更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国内社会问题增多,如社会矛盾、社会公平、腐败、地区差距等,这要求在民主的前提下积极稳妥的处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西方会继续采用多种手段对我国各阶层(重点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进行西方式“普世民主”的灌输和诱惑,以此作为削弱共产党执政的长期策略。以上都对党的领导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要求在新时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对党员的党性要求;党内要进行改革,增强党内民主,以适应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并对人民民主作出回应。如何回应压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利用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比如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特别是在代表方式上可以进行一些改革,比如先行设置少量的专职全职人大代表,这些代表可以是党员,以此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2.正确处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党内民主的带动下,应该积极创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形式,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共同发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发展,反过来,以人民民主发展推动党内民主更进一步。3.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来促进党内民主建设。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石仲泉认为,这个决定有三个亮点:“一是突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任务;二是突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任务;三是突出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任务。”[8]。学习型政党建设目标是党面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新策略,从党的基层到高层应该重视发挥好其与党内民主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学习型组织来改善党内民主的质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回应和满足人民的要求。

[1]重庆涪陵区公选拔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时间正值2010年春节长假,这引起了人们对公示公正性的质疑。材料来源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2/22/content_13024426.htm.

[2]黄明哲,赖路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经验、教训与启示[J].学习与实践,2009,(6).

[3]可参见阮思余:党内民主制度化的探索,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htm/sxgc/sxzz/2007-04-03-21587.htm.2010年2月25日见于网站.

[4]王振光.西欧社会党党内民主改革的启示[J].理论界,2008,(8).

[5][美]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

[6]肖兆权.不让老实人吃亏应该是制度设计的结果[J].学习时报,2009-5-11.

[7]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27.

[8]石仲泉.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J].人民论坛,2009,(11).

责任编辑 魏子扬

D26

A

1672-2426(2010)06-0025-02

刘兴波(1978-),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2009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腐败民主程序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