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马的将军
——李先念
2010-08-15郭战平赵曦
□郭战平 赵曦
不下马的将军
——李先念
□郭战平 赵曦
采访时间:2002年3月
采访对象:李紫阳(时年52岁,李先念长女)
采访记者:逯传涛
毛泽东称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
记者:您的父亲在小时候只接受过三年的私塾教育,后来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再继续上学,就随着亲戚一起学木匠,由于他聪明伶俐很快便成了当地的小能人,被人称为“小李木匠”。后来他又到了武汉当学徒,也就是在这时候,他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这是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向一个革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
李紫阳:是的,他在17岁的时候也就是1926年就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率领本乡的农民参加黄麻起义,后来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了共产党,1935年参加了长征。
记者:薄一波说过您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估计您父亲遇到的第一个大坎坷就是在西路军的那一段悲壮的经历了。
李紫阳:当年西路军东渡黄河是为了开辟河西走廊根据地,想打通一个通道和苏联有所联系。但西路军打过去以后就发现那个地方都是戈壁滩,没有群众基础,马步芳的部队也很强。后来西路军被马步芳的部队整个地包围了,最后基本上全军覆没,没有冲出来。马步芳的部队对红军也非常残忍,抓到后大部分都杀了。
记者:当时您父亲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到陕北向中央汇报。挥泪送别了徐向前等人后,您父亲带领着剩下的3000人继续战斗在祁连山。
李紫阳:我爸爸就带着一部分部队往新疆打,当时根本就没有联络,没有通讯,他们就在祁连山翻上去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我爸爸讲最后连马尿都喝了,后来跟中央联系上了,中央命令他们往新疆走,陈云伯伯和滕代远在星星峡接应他们,把他们接到了新疆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
记者:当年毛主席了解了您父亲在西路军的革命斗争精神时,称他是“不下马的将军”。到了新疆后您父亲可以选择去苏联深造,但他为什么没去呢?
李紫阳:我父亲说,我一定要回到延安去,我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所以我父亲就回到延安了。
不认识钱的财政部长
记者:1937年,陈云在甘肃星星峡接应您父亲带领的西路军时,对您父亲有了很深的了解。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在1954年,陈云在北京饭店和邓小平一起把您父亲从湖北请来谈话,这次谈话是什么内容?
李紫阳: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我父亲回到北京来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记者:可是您父亲只读过三年私塾,另外就是在军政大学上过一年学,这么短的学习经历却让他主管国家的财政工作,那您父亲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
李紫阳:我父亲这个人呢,说老实话,没有学历,从这些老领导同志来讲,他的学历是最低的,但是他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踏踏实实工作,在财政工作上他确实有卓越贡献。另外一个就是他在湖北,1953年大水灾一直到搞荆江分洪,他做了很多工作,中央、组织上对他也都很信任,认为他一定能够胜任这个工作。我觉得他工作做得这么有成绩,一是因为与他自己本身的品质有关系,因为他比较虚心,而且很会做一些工作。像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毛主席问他,我们国家现在到底怎样,因为那时浮夸风比较厉害,后来我父亲非常实事求是地跟他讲,我们国家现在饿死人的情况很多,确实那时候饿死了很多人。毛主席后来就讲,李先念的话是可信的,他不是跟我在那儿吹的。
记者:上世纪50年代空前高涨的建设热情使很多人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始终理智地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在1961年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危机,他大胆提出当年增加30亿斤粮食进口、减少40亿斤粮食征购的建议,缓解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吃饭问题。
李紫阳:三年自然灾害闯过去以后,1964、1965年那阵,我们国家既无内债,又无外债。那时我小学刚刚毕业,才13岁,就很自豪啊。我父亲那时才看到一点笑脸,以前是很少有笑脸。可是笑了没几天,“文革”就开始了。
记者:您父亲大概是在“文革”中唯一没有被打倒的副总理了,他为什么在那个时期还有工作的权力呢?
李紫阳:一个是毛主席比较信任他,总理还希望他做大量的工作,再一个呢就是我爸爸为人非常忠诚、老实、勤俭,作为造反派来讲,也没有抓到什么辫子。“四人帮”对他也没有什么辫子可抓,所以他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下,一边接受批判,一边协助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维持着国家的国民经济。他一直在工作,没有停过。在“文化大革命”这种情况下,还引进了许多大型设备,湖北的1.7米的轧钢什么的,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人,我始终都这么认为的。
从未穿过西服的国家主席
记者:您是父亲的长女,您小时候对父亲是什么印象?
李紫阳:我觉得他文质彬彬的,戴个眼镜,他的性格比较宽容。他从来没有跟我们发过脾气。
在我的印象里,从我念书的时候,我跟他的接触不多,都很少。他是早晨起来一般六七点钟就上办公室了,我们还没起床,到晚上等到我们都睡了之后他还没回家,所以我们一天,都见不到面。那个时候,毛主席呀,总理呀,他们都是晚上办公,一般的都是,有的时候他都吃完安眠药了又被叫起来去开会,所以一般就很少见面。
记者:有一个做财政部长的父亲,在一般人看来,子女应该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在这个位置上,对你们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吧?
李紫阳:我父亲是搞财政的,可以说,如果我们“下海”的话,是很容易富起来的,人家当时都跟我们这么说,你有这种条件不利用,在现在这个社会都是走关系的时候,为什么不利用一下你们的关系?但是我父亲就跟我们讲,你们不要经商。我们家里头没有经商的人。
记者:听说父亲对你们有个约法三章。
李紫阳:不是什么约法,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认为是什么约法三章,就是这么跟我们说的,一是不能利用他的名义在外面干什么事情;二是不能以高级干部子弟自居,盛气凌人,要尊重人,有礼貌;三是要遵纪守法,按照中央的规定,不要到公司去经商,生活上不能贪图享受。
记者:您还有几个兄弟姐妹,他们都在从事什么工作?
李紫阳:我是最大的了,一直从医,在部队里头搞医务工作。我弟弟呢就是在二十四军当副军长,叫李平。我妹妹叫李小林,她现在在对外友协任副会长,她从事对外工作挺长时间了,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对外友协工作。现在我们三个人都一直这样工作。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在中国女医师协会当副会长,这是义务工作,不拿任何报酬的。
记者:我们在看您父亲的照片时,发现您父亲在正式场合一直穿着中山装,从没有看到他穿西服的照片。
李紫阳:他一生都是中山服,没有西服,从来没有做过西服。即使在出国的时候,做那么一两套衣服,也是中山装。出国的时候空姐问他,为什么不穿西服,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还是觉得中山服适合我,所以他一生都穿中山服。
“我是80多岁的人啦,想老娘……”
1992年春,在病榻上的李先念和工作人员谈起与母亲告别的往事时,激动地说:“我是80多岁的人啦,想老娘,那天我不该大声同她讲话,不该对她发火……”
记者:您父亲从小离开家参加革命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您奶奶知道他在干什么吗?
李紫阳: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当时组织黄麻起义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小干部,我的姑姑、叔叔就因为他革命让国民党给杀害了。我爸爸在家里是最小的,我奶奶就非常关心他。一天我奶奶知道我父亲在附近打仗,就到战场上去找他,当时战场上挺残酷的,打得也挺激烈的,后来我爸爸就让她下去,一定要她回去,我奶奶呢,没有办法,就偷偷给他塞了两个银元,哭着走了,就回去了。
记者:打完仗后,您父亲才发现了您奶奶放在他口袋里的两个银元,这是他妈妈全部的积蓄。这件事对您父亲的触动很大,他一直想回家看看自己的老母亲,但不幸的是,老母亲回家不多久就去世了,您父亲再也没能见到她,这成了您父亲心中永远的痛。
李紫阳:父亲老了以后就很怀旧了,好像老人到了这个时候都是这样子的,所以他就很怀念他的母亲。因为我奶奶还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对他参加革命也是很支持的。我的印象就是他对奶奶特别地怀念,每次都说奶奶我们没见过。
记者:1992年,当您父亲重病时,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听得最多的就是您父亲讲他的母亲,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我想老娘。他同时还放不下的是那些跟随他战斗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他们年纪轻轻的就将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他们也是您父亲永远割舍不下的事情。
李紫阳:我父亲一生对党没有什么要求,临终时他跟我说了一句,我死后让国家给我开一次飞机,一定要把我的骨灰洒在祁连山。我父亲这人是很有感情的,对这些战友,对这些老烈士,他真是有他那个怀念的心情。我当时听了感觉很悲痛,但那些地方是他这一生最值得纪念和牵挂的,我们也不得不满足他的要求。这是他最后的要求,也是唯一的要求。
(摘自《真情见证》)
book=168,ebook=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