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010-08-15张峰林
张峰林
(南华大学 湖南 衡阳 421001)
邓小平同志指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骨干,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就必须教育他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创造力的培养,人文知识教育,健康体魄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笔者仅就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谈点粗浅的看法,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为新时期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的报告精神,以其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尤其是在大学校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学法、守法、用法,为将来走向社会,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与自已历史使命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素质、文明道德素质,还应具有与此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实际上就是营建中国21世纪的人才工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国家一代有文化的公民,他们法律素质的提高,必将进一步带动全民族法律素质的提高,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又是一项具有跨世纪意义的社会工程。法律素质是主体所具备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的总称。法律知识是构成人们法律素质的基础,法律意识则是构成人们法律素质的核心和关键,运用法律的能力是一个人法律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法律知识的多少和法律意识的强弱是用法能力高低的重要前提,最终都会在用法能力上反映出来。但是,用法能力不仅仅是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简单相加,它是在一定的法律意识指引下活化法律知识的结果,必须通过人们用法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成员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用法程序和水平,往往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用法程序和水平。因此,应当培养大学生的用法能力,主要包括用法律观察问题、识别问题的能力,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社会生活、经济文化事业的能力,依法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能力,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二、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法律体系,并在全民中开展了普法教育。但是以往的普法教育中,却存在重法律常识教育,而忽视维护法律尊严教育的误区。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的法律教育中,同样存在这个误区,即只要求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法律条文,却没能使学法、用法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法律的尊严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表现在许多违法的行为被当作小事不予理睬,许多违法的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或某些握有实权的人的庇护”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许多早应该严抓严打的刑事犯罪被一拖再拖。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两名在校大学生因为经济拮据,便连续制造了两起血案,分别造成受害人一死一伤。当问及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时,其中的一个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坦言:“实施抢劫就是想减轻家里的负担。”一个轻描淡写的理由,就成为一个鲜活生命丧失的理由。据中国法院网报道,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失业后贩卖黄碟,日前被苏州沧浪区人民法院判决其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优秀大学生为什么要贩卖黄碟?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多人都想知道。据报道,该优秀大学毕业生,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宽裕。他毕业后要帮父母还当初读大学欠下的2万元。失业在家没有收入,该笔债款偿还困难,陷入了困境的他更加着急。他发现有人在贩卖黄色碟片,他便产生了靠这赚钱的念头,解决一下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看到他的情况,人们有了几分同情,但法律无情,最终主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像他这样高学历“法盲”做违法的事不止一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只有每个公民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才能做到真正遵纪守法。全民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另外,有些学生对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缺乏信心,对法律现实持怀疑态度。《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第2期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被调查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有信心吗?”表示有信心的占35%,有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79.7%,不平等占12.8%,平等占9.5%。其原因是他们曾目睹身边发生的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件得不到法律的应有制裁,对社会存在的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凭感觉而得出错误结论,错误地认识当前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所以,在今后普法教育中要吸取教训,把普法的重点放在维护法律尊严的教育上,使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三、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法律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曾备受媒体关注的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失恋而导致的犯罪等等,都成为大学生法制意识淡漠造成血案的典型案例。在大学生求职的历程中,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供需合同后,又私自毁约或者违约的现象亦屡见不鲜。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所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就大学生的整体而言,其法律素质急待提高。法制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青少年占人口的一半,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数量上看,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比例逐年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在押服刑的劳改犯中,青少年犯罪占68%,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他们以“财”、“色”、“霸”为作案目的,主要是盗窃、打架斗殴、抢劫、伤害、诈骗等犯罪行为,并表现出反复性、智能性、淫秽性等特点,以暴力型、故意型、团伙型为主要方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这些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对大学生的普法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刻不容缓。而且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以及专业等素质,影响市场经济人才的培养。
1、颜小冬:转型时期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思考,零陵学院学报,2003.24.6.
2、邵彩玲,钟秀芬,齐丽英: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社会科学论坛:B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