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探析
2010-08-15周彦霞于洪波
周彦霞 于洪波
(东北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4)
生态文明视域下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探析
周彦霞 于洪波
(东北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4)
传统技术创新理论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导致了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既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导向作用,又需要企业在生态化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等方面下功夫。
生态文明 技术创新生态化 企业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企业要建立生态文明,就需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摒弃传统技术创新观,在技术创新与自然生态平衡之间找到最佳切入点,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使人、技术、自然三者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传统企业技术创新的误区
传统企业技术创新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传统技术创新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烙印。有人认为,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的,技术创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1]传统企业技术创新只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为了获取较高的技术创新利润,企业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采和利用,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产生了资源和能源危机。
二、生态文明观指导下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在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中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这一新理念,以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强调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未来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技术创新是在降低对自然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化技术创新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为目标。这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对生态破坏最小化、对资源能源利用最优化的技术创新才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技术创新。所谓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是指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学思想,考虑技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和作用,在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的基础上,确保实现环境清洁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生态价值,最终目标是要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技术创新生态化要求技术创新的目标由传统的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转向追求包括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生态平衡、社会和谐有序在内的综合效益。[2]技术创新生态化强调以较少资源投入和较低成本创造较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要求以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技术的进步不再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掠夺,而要以保护自然、以最少的资源能源利用为前提,创造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从而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和社会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提出,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不仅要求发展生产型技术,而且鼓励发展环保型技术,在利用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这对于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能力,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资源供应和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产业结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
三、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主要途径
我国在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要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上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与法律保证。政府作为社会生活的管理者,在发展方向、道路选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时,政府要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积极性,使政策得以贯彻落实。要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应积极发挥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通过价格、税收、财政等杠杆的作用,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技术创新加以限制,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加以鼓励。如政府可以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实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补贴等支持,在投资、采购方面也可给予倾斜。在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中,由于对技术的资金投入见效期长、风险高,而且资金量大,需要政府从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设立研究基金,实施效率较高的折旧制度、税费制度及低息信贷制度,[3]为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应建立一系列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要求的经济制度与管理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顺利进行。在促使企业由传统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变过程中,也需要政府实施一些强制手段,包括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根据企业的可承受力,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增加环境成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力。
2.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在日常管理中树立生态化技术观,引导生态化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生态文明观,积极主动地选择引进生态化技术创新成果,坚持企业效益与环境资源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以经济增长为唯一衡量指标的业绩观,始终坚持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引入生态观念,遵循生态学规律,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使企业发展建立在生态化的技术平台之上,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首先,企业领导要树立生态文明观、资源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法制观,认真研究环保法规,自觉以有关法规约束企业的行为;[4]认真研究生态化技术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制定并落实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各种管理制度。其次,企业要加强生态化的产品创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通过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产品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价值选择。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强调不仅要注重产品包装的生态性,还要注重产品设计过程的生态性,以及生产过程的生态性,即做到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要对预期产出和非预期产出并行控制,要将生产过程控制与污染控制密切结合,实施清洁生产。[5]在整个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上都考虑到其对资源环境的投入。只有这样,生态化的产品才能够既占有市场、获取利润,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在企业推出生态化的产品后,就要积极地利用各种媒介系统,改变社会公众不良消费倾向和需求,激发消费者对安全、优质、无污染产品的潜在需求,激活生态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同时,实行生态化产品需求与生态通道、生态促销有机结合的策略。一旦企业实现了生态化产品与生态化消费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就能为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技术创新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人们基于对传统技术创新观所带来的负效应的反思,深刻认识到传统技术创新关注的是经济增长,而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提出则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我们要在生态文明指导下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
[1]张敏.生态文明下的技术创新观[EB/OL](2007-11-02)[2009-12-20]http://www.ccps.gov.cn/dxrd.php?col=161&file=3938.
[2]秦书生,赵晶,庞丹.论技术创新生态化[J].理论界,2004(2):50.
[3]杨玉文,张巨勇.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01):103.
[4]秦书生.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0):21
[5]汤晶颖,生态技术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7.
周彦霞(1986—),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于洪波(1978—),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技术与社会。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创新研究(2009JD29)”和200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研究(L09DZX01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