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诉求

2010-08-15朱永飞杨代国

武术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人文精神全球化

朱永飞 杨代国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诉求

朱永飞 杨代国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当今中国武术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其生存和发展境遇已到了关键时刻。而全球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所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相融合,突出时代主题。因此,中国武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首先要追求“和而不同”,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交流;其次,中国武术的发展要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一步追求个体与人类的统一;最后,中国武术发展要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全球化 中国武术 发展

当今社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其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已经超越一切形态。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于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队、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对于全球化的冲击及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化有其独特之处,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没有被割断历史的积淀和遗存,而中国武术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武术无处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但是,中国武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已经到了“历史拐点”,中国人都成了“NBA”、“足球世界杯”、“美网”等赛事的忠实拥护者,中国武术在西方强势文化挤压下显得黯然失色,中国武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有新的发展诉求。

1 全球化时代中国武术发展境遇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特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对全球化也有不同的界定,如:“以资本的扩张与科技革命的交互影响为根本动力和基础,散布于全球各地的局部人类社会不断增强和加深彼此之间的交往、融合与社会化的历史过程。”[1]马克思明确提出:“全球化是与人的社会活动相联系的客观历史过程。”[2]毋宁说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一切事物的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都深深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武术也不例外,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无缘踏入奥运之门,学校武术的边缘化,传承和发展道路的曲折与艰难,面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拐点”,在当今全球化环境背景下,我们要有“文化自觉”意识,要突出中国武术的“民族意识”和“主体意识”。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都会与时俱进,作为承载中华文明子系统的中国武术同样如此。当然,我们还要有“危机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武术生存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艰难发展阶段。

2 中国武术发展追求中西文化平等交流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具有意蕴丰富的内涵,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方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突与整合,西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通过网络、电影、运动项目等使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由于中西方发展历史阶段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异质,使得中西文化主体间的交流失去了应有的平等话语权,从而阻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的强势文化之间的冲突更能表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平等性,“在奥林匹克中实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并立、平等,还为时尚早,甚至是不可能的,试图把奥林匹克改变为东西体育文化共存的场所,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3]

由于中西方文化是典型的两种异质文化,使中国武术文化和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冲击对抗不可避免,从而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形成一种桎梏,影响到今天武术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如:中国武术的体操化改革,中国武术的标准化、统一化改革,中国武术的竞技化改革等等。正如余英时在谈到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时所言的“即便是守旧派,在维护中国传统的时候也多半是求助某种西方理论”那样,“西方体育”由此成为判断“中国武术”一切事务的最高标准和终身法官。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文化模仿西方文化事例,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方式,其最终必然会走向失败。

因此,中国武术在当代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其发展应该在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以宽容、友好、开放的心态与外来文化平等交流与沟通。同时,我们要有坚定的立场,即文化自尊。“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个性,以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原则,促进民族传统文化自身的不断发展”[4]。正如王岗教授所言:“武术就是武术,作为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作为一个与奥林匹克运动并驾齐驱的文化系统,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也有着许多优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文化内涵。我们只有对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重新审视,发掘其可以为世界体育文化进步作出贡献的内容,奉献给世界人民,从而在世界体育文化的版图占据更大的份额,才能对得起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文化遗存。”[5]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我们应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力,不能定于一尊。各国各民族应加强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使人类文明更加和睦,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各民族应平等开发,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6]。中西方“‘文明冲突’是文明发展演进的动力,‘文明共存’是融合各种文明不同的特质,扬弃不合时宜文明,形成多元化的新的文明体系”。[7]中国武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以遵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原则,从中西方“文明冲突”到“文明共存”,以达到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3 中国武术发展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为探求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进行的一系列注重方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事业”,[8]而人文从本意直接理解是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现象,是指“人类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本质和规律。”[9]当今世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现代文明、文化的精髓。人文精神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核心等。科学精神体现着人对科学的信仰、热爱和追求,倡导人们破除迷信,坚持真理,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因此,弘扬科学精神必将有助于增进人们投身科学研究与创造的理性意识和热情,同时也能够引导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

“跨世纪的体育呼唤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学会关心,实施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中国武术同样也具有人文精神,我们也要弘扬‘武术人文精神’。所谓武术人文精神,是指在武术这项运动或武术文化中体现出的一种以人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10]中国武术向来是作为一种教化的文化而存在着,是一种教化的手段,以武术为教化手段而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培养人的高尚品德,培养习武者要尊师重道,礼义廉耻等,中国武术作为传统的教化人的方式,深刻体现中国武术的人文教化功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占据主要地位,它一方面企图排斥和同化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愈加充分显露出自身的负面作用,因而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分裂也成为必然”。[11]

人与自然是文化的两大主题,科学文化的发展显示了人类理性思维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文文化对自然研究的不足;而人文文化则体现着人性的价值和尊严,又是科学文化的必要补充,实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融合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又一现实问题。科学说到底就一种征服自然的过程,在征服过程当中要有人的参与,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即人的精神,在这种征服过程中必然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上自然观“天人合一”,其基本含义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同时,中国武术更是一种人文教化手段,是人类社会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身就体现出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历来已久的教化方式,其技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知行合一”是一个习武之人毕生追求的过程,“追求过程的中国武术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它注重过程,更讲求过程性思维,遵循而不是违背过程中所包容的规律,过程的武术启示我们,武学之道即过程之道”,[12]其理论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武术修炼过程中追求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

因此,中国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即其发展过程中要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实现练习之人身体与精神的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中国武术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要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科学与人文的辨证统一、和谐共进将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条出路。在今后的人类生活中,科学文化存在的若干盲区,需要人文文化去关照,而人文文化又需要科学文化的滋养使之清晰化、形象化。总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这将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之所在,也是中国武术发展进程中不断的追求目标之一。

4 中国武术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在近现代,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并展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前景,它开辟的世界市场和世界性交往形成一种现代化的洪流,把越来越多的不发达国家和民族卷进了这一发展进程”。[13]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现代化浪潮当中,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在物质欲望刺激下去无限度地开发耗费自然资源,致使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随之凸显出来:环境危机、生态失衡、能源危机……,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检讨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期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武术是植根于原始的、自在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之中,时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武术所体现的和谐理念正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谐社会”只是“非和谐社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当今社会出现的贫富悬殊,失业激增,房价与收入不成比例等社会现象正是不和谐的表现,中国武术所追求的和谐观念能够为当今不和谐的现象提供一种价值取向参考,以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武术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正是中国文化体现的方式之一,“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也是中国武术的思想精髓。传统儒学的和谐观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中国传统和谐观在渗入中国武术当中,使其成为一种追求和谐的兵学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对应,兵与武不仅在形而下的层面上具有相通之处,在形而上的层面更是追求‘兵不血刃,武不凌弱’,中国武术可谓对中国的兵法作了—种全面的展示,无疑是中国兵家谋略思想与文化的一种凝结与展现”。“竞技体育是享受结果的一种文化,中国武术则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15]中国武术是一种在过程当中体味的和谐文化。

中国武术所表现的和谐观念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武术的实践之中,是“和谐”思想与中国武术的融合,在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和谐观。中国武术在修炼的过程中讲求身心和谐,追求身体与心理高度和谐统一,即“内外合一”的目标,讲求“内三合”与“外三合”,以达到高尚的精神气质,中国武术不仅要求动作姿势、规格、技巧完美统一,更注重精神、意识、气息的锻炼。中国武术讲究尊师重道,习武以德为先,提出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信、谦让和宽厚,严格要求习武者要尊重他人,同时中国武术倡导和平与友谊,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倡导人类的团结,使社会充满活力,在当今新的时代历史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动力支持。中国武术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宇宙、人、物的和谐统一,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使人在刚柔相济、神形统一的徐缓渐进节奏中获得与自然的和谐,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16]中国武术是一种修行方式,这种方式必须遵循自然变化,服从客观规律,并与之始终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下,中国武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结语

历经千年发展的中国武术,具有极强的生存力。从军阵杀敌的军事武艺,到流入民间形成拳种林立、流派繁多的中国武术,在发展中不断吸收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兵家、养生、五行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中国武术从一种单纯的技击术或者说“诡道”逐渐成为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身体文化,中国武术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技击术、表演术或者健身术的载体,而跃变为庖丁解牛式的“技近乎道”的艺术,并进一步与道融合为一种“道艺”,成为一个“道”和“术”的结合体。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所谓的“国粹”正面临着时代对其选择,正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紧跟时代潮流,其发展要立足当今世界,求同存异,相互交流;始终追求个体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统一;始终追求人与自然相统一,即“天人合一”。因为中国武术属于民族的,但也是世界的,在今后的文明中依然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理由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王运思.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J].理论前沿,2001(13).

[2]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11.

[3]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6-7.

[4]吴 松,王 岗.中国武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之争[J].体育学刊,2007(9).

[5]王 岗,邱丕相.以反求正与以正求正——论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可兼容[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6]胡锦涛.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S].2005.

[7]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56-357.

[8]周向军,傅永军.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形态[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80-81.

[9]熊华勇.科学与人文含义辨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9(6).

[10]李 圣.儒道互补与武术人文精神[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3).

[11]王 岗,梁维卿.科学与人文冲突视角下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5(7).

[12][15]王 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4).

[13]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8-89.

[14]王 岗.中国武术:一种兵学文化的展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

[16]刘有缘,张 涛.论健身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Development Pursuit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Zhu YongfeiYang Daiguo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21)

Today'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has already detached its original developing environment and room,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ing conditions have arrived at the curcial time.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stream of modern society.Chinese Wushu has to melt into modern times and outstand the era theme.So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day's globalization,Chinese Wushu firstly pursuts the harmony with differences and communicate with western culture equally,then pursuts the scientific spirits and huannistic spirits,and furtherly pursuts the unity of individuality with human beings,finally pursuts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and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Globalization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0)05—0010—03

1.朱永飞(1981~),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

2.杨代国(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人文精神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