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2010-08-15郭玉成

武术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强国竞技武术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专家论谈】

武术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标志。建设体育强国不仅是一项体育发展战略,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强国的战略进程中将会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弘扬民族精神、增进大众健康、促进竞技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其体育、文化、艺术的多元功能,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做贡献。

武术 武术传播 体育 体育强国

前言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体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同时,也站在了一个历史的新起点,因为中国将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与此对应,以奥运会期间举办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为标志,中国竞技武术首次真正走近了奥林匹克,也站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但由于其“文化”及“非奥运项目”的特征,使其同时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传承“文化武术”,发展“体育武术”,并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历史使命。

1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基本内涵

2008年9 月2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明确了体育工作的方针和目标。

2009年10 月16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了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时,对体育事业的地位和体育强国的内涵做了进一步说明。他指出,“国运盛则体育兴。……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强调了体育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国既包括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包括全面健身的普及。

2010年1 月26 日,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做了《继往开来再创佳绩努力迈出建设体育强国新步伐》的主题报告。该报告阐明了体育强国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把建设体育强国作为国家整体强国的一部分,指明了建设体育强国要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方面出发的工作思路。

从胡锦涛书记和刘鹏局长的讲话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把体育提升到了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显示文明进步的崇高地位;体育强国建设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全面健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发展竞技体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三是发展体育产业,服务体育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2 武术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的报告,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整体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体育独特功能和综合价值的时代要求,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武术作为融文化、艺术、体育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中要发挥独特的作用。

2.1 在群众体育领域,要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武术在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开展最广泛的民族体育运动。由于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与中国的导引养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具有极佳健身功能的习练形式。随着科学的发展,武术的健身功能在通过科学试验不断得到了验证。不仅太极拳被证明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八卦掌、形意拳等许多武术项目的健身效果也在试验中得到了检验和证明,获得了科学的健身依据。现在,许多医学院、体育学院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都在从事武术与健康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此,武术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具有自身优势。

从政府主管部门来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也十分重视武术为全民健身做贡献。2009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组织各级单位开展了百万人武术表演的的大型群众性健身活动来传播武术、宣传健身。不仅开展全国性健身活动,而且,还开展“武术边疆西部行”活动,深入到武术活动的一线和基层进行武术指导。除了国内武术健身活动以外,国际性的健身活动也发展迅速,如国家太极拳健康大会、国家太极拳交流大会等以健身为核心的传统武术活动此起彼伏,连续不断。除了赛事和活动以外,还有针对性的制度保障。如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国武术段位制和会员制,及即将开展的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等,都为群众武术运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各项社会武术竞赛工作也在蓬勃开展。如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第二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传统武术交流大赛、沧州国际传统武术节武术之乡传统拳种传承人演武大会、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武术功力及太极推手比赛、以及峨嵋武术节、武当武术节、少林武术节等社会活动,极大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而且,群众武术的开展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武术的和谐观念体现如习武要“仁爱”、“守礼”、“信义”、“谦让”、“宽厚”,等有助于人际和谐,习练武术可以使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不同社区的人和谐相处、友好相待。

2.2 在竞技体育领域,要继续改革发展,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努力

竞技武术是我国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竞技武术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与进展。目前,国内赛事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竞赛体系。建立起具有层级和梯队的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形成了套路和散打项目的锦标赛、冠军赛和青少年比赛的正规赛事制度。并作为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融入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行列。

从竞技武术的国际发展来看,在组织和赛事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02年成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成员。目前,已有一百多个会员组织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国际竞技武术的主要赛事中,世界武术世锦赛举办了10届,散打世界杯赛举办了4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举办了3届此外,武术还进入了亚运会等各种综合性运动会。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奥委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成功举办了“北京2008武术比赛”,这是竞技武术与奥运会的最近距离对话,也是竞技武术发展的阶段高峰。

尽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未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是,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出发,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应是坚定不移的选择。奥运会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会,对推动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体育,进入奥运会不仅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向世界贡献一项优秀体育项目的历史责任。从当前的国际体育形式可以预见到,武术申奥将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从武术发展的历史使命出发,继续改革创新,推向国际、走向奥运将是一个不变的选择,是武术服务与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3 在体育产业领域,要选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建立完备的武术产业体系

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全民健身体系和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渠道和力量。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大众健身市场、体育表演市场,推动体育品牌建设,在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创意等体育产业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影响力。武术作为中国的文化标示,在国内外发展产业项目均具有明显优势。曾经风靡一时的“散打王”赛事为例,在极短的时间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品牌赛事。尽管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方面颇遭诟病,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武术产业的强大生命力。

武术产业的内容丰富,不仅能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发展,而且,从文化的角度,武术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巨大。比如,武术的表演市场,既可在国内拓展,同时,又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少林武僧表演团在世界各地的巡演,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武术表演,无不表现了武术表演市场的发展潜力。

此外,武术旅游的发展已逐渐形成,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就和太极拳旅游结合在一起,郑州少林武术节就和少林武术结合在一起。从武术的音像、服装、场地、器材等方面看,武术的产业才刚刚起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开发武术产业,一定要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赛事举办和运作方面,要让武术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社会教育价值的产品。此外,还要在国家主管部门组织下,制定武术产业的发展规划,是武术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形成全国品牌和国际品牌,为我国体育强国战略服务。

2.4 在体育教育领域,要重视青少年武术和武德教育,为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服务

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体育文化的和谐力和凝聚力功能。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融入了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内容。在体育教育领域,重视青少年的武术教育和武德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其实质就是为建设我国的体育强国服务。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曾联合发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并明确提出“中小学应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明确在国民教育中,要重视武术教育。2010年,教育部体卫司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联合组织“武术健身操”的编创及在全国在中小学的推广,其主旨也是从武术教育、武术健身的角度出发的。希望通过武术操的形式,在完成学生健身、健心效果的同时,传承武术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在我国青少年、儿童中的凝聚力,提高爱国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继承文化传统,就是弘扬民族精神。武术承载了众多传统文化的有机内容,武术教育就是一种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武术教育,可以起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武术教育,启迪青少年的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以学校为阵地,从青少年抓起。这应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抉择。

2.5 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要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播,为增强国家

软实力服务

立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中国体育,在国家体育交流中,要提高其影响力,并能与世界各国展开全方位、多渠道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通过国际交流,能够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并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具有话语权,使体育成为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从这个角度,武术具有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全部功能。

2009年2 月,胡锦涛主席参观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时说:“学习武术,第一可以健身,第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第三可以增进中毛两国人民友谊。”充分说明了武术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国的武侠影视也一直作为中国的文化印象在世界传播。《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影视作品中的武术元素也在塑造着国家形象。《风中少林》、《少林武魂》等以少林武术、中国功夫、中国文化为核心元素的舞台剧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演,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当今世界都在传播本土文化的语境下,武术文化传播对构建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总之,建设体育强国是国家体育的战略抉择。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既是中国武术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机遇。武术应全方位融入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准备定位,发挥特色,在为建设体育强国做贡献的同时,让武术成为世界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G85

A

1004—5643(2010)05—0001—02

郭玉成(1974~),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强国竞技武术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中华武术
竞技精神
强国有我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