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武侠电影的文化价值趋向

2010-08-15

武术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武侠京剧艺术

马 飞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我国武侠电影的文化价值趋向

马 飞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武侠电影作为我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样式,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征。武侠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文化,囊括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思想,但是随着武侠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凸显出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趋向。

武侠电影 文化价值 趋向

中国武侠电影的兴起,是电影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是电影艺术范围内的一种历史现象,它是最具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武侠电影作为我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样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征。武侠电影在中国的产生、兴起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原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习武尚侠的传统。作为现代艺术的武侠电影,在初期阶段,它的故事内容和叙事模式主要源于近现代的武侠小说,而银幕形式则直接借鉴了文明戏和改良京剧的舞台形式。中国武侠影片的兴起,虽然是呈现在电影艺术范围的一种历史现象。但武侠电影里蕴涵的文化使其绝不仅仅限于电影艺术这个单一范畴内,因为任何历史现象的形成都是诸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合力所致,而从根本讲它首先是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与政治制度下的产物。武侠作为一种文化,囊括中华民族的固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等。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电影的娱乐化演进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武侠电影的创作无论从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广纳博取,奇思妙想,花样翻新,变得愈来愈多姿多彩,武侠电影的文化价值必将凸显出多元化的色彩。

1 “替天行道”与“为民除害”

“替天行道”与“为民除害”是我国武侠片最常见的主题表现形式。天道是任何法度无法逆转的最高道德范畴,我国武术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天意与人意是相通、相合的,所以替天行道从本质上将,也就是为民除害。武侠电影正是利用这种世俗冲突的非世俗化表达,勾起广大观众对影片的信服,同时弥合了大众现实生活中精神世界缺失的正义感。武侠电影最重要的是在处理人物命运的结局时,往往与天意相联系,强调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伦理法则。由于武侠电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所以武侠电影与反映的叙事主体往往由无数个相关的文化母体组成。这棵繁茂的大树上结出的硕果也必然带有我国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在《晚清风云(三)独臂壮士》(1993)中奸贼并没有死于勇士的刀剑之下,而是死于骤然死于坠落的大钟之下,使历史的叛逆者得到了“罪有应得”的报应。

2 武侠电影文化向遣情娱世的通俗艺术观念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所具有的那种遣情娱世的因素在现代化的灯光与摄影机下似乎获得了新的生命。作为一次普遍的集团性的艺术创作倾向,中国电影并没有继承那些“文以载道”、“文经贯道”的正统儒家文艺思想,而是沿袭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君子弗为(《汉书.艺文志》)的通俗文学传统。而在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实就是在深度模式当中向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避世的弱者情结认同。侠士在现实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一种“仁士”的社会角色,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方显英雄本色。在武侠影片中,武侠的这一系列行为构成影片的主体情节,从而在银幕上制造了一个出神入化、逢凶化吉的“英雄梦”。为此,结合武侠电影的观看,便能在观者的想象中假想地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即把某些真实问题虚拟化。这样,观众对武侠电影的观看过程,实际上就成为一个在假想的世界寻求自我认同、寻求精神自慰的内向性过程,即成为一个脱离现实、远离现实、回避现实的过程。尤其是对侠义形象的虚幻崇拜,更是体现出现实生活中一种不能自主的弱者文化心理。

3 宗教伦理文化支撑着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根基

我国宗教佛家文化强调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强调戒淫、戒色的传统道德理念。主流电影的叙事逻辑强调有情、有性。尽管武侠电影的叙事策略时常能合理地强调宗教对世俗暴力的“禁戒”与对江湖罪恶的“惩治”,但是面对不同价值体系的相互冲突,武侠电影的叙事原则时常向宗教伦理倾斜,有时甚至经常让位给宗教法理,使武侠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我国佛教的圣地大多建在远离尘世的名山大川,而这恰恰是佛教僧人逃避现实苦难的福地,同时,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我国武侠电影的观赏机制中,宗教不仅仅时常会引领电影的精神指向,而且实际上还起着相当重要的询唤职能。电影作为一种旨在满足大众心理欲望的叙事客体,只有建立在符合大众伦理的叙事心理基础上,才能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同。简而言之,宗教伦理文化支撑着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根基。

4 武侠电影中的复仇文化

复仇是我国武侠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一个叙事主题。武侠电影的叙事主线,往往和复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家仇”、“国仇”合为一体。在电影《少林寺》里,王仁则既是一个杀害觉远父亲的凶手,一个涂炭生灵和烧死方丈的大魔头,同时又是一个阴谋夺权的乱臣贼子。觉远匡扶正义的行为既是为父报仇,又是为民除害,为国灭贼。从家庭意义的伦理上讲,他是尽孝,从国家的意义上讲,他是报国。电影《少林寺》当时为何能分靡全国,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同,除了他的英雄气概外,人物性格在深层心理模式上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相一致也是重要原因。

5 武侠电影里的中国传统京剧艺术文化

京剧在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接受群体的传统艺术,武侠电影对这种戏曲艺术文化的“移植”,可以把京剧的观众直接引入剧院,中国电影的第一代观众可能许多都是原来的戏曲观众,这样就为中国电影奠定了一个潜在的心理市场。从中国武打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定军山》所记录的京剧武打场面,不仅再现了中国传统京剧文化的艺术精髓,而且它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动作场面的设计和表演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武侠电影对京剧艺术的“移植”,不论是对增强武侠电影的动作、观赏性,还是提升武侠电影的艺术品位,京剧文化都是其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所以,在武侠电影诞生的初期,京剧的武打场面,作为一种被电影所记录的“艺术内容”已经进入到电影历史的发展长河之中。

6 电影的商品化需求,使得武侠电影的创作必须迎合大众娱乐心理

虽然武侠电影是一个正宗的中国影片类型,但是武侠电影如此兴盛,表现出在对电影的恩想观念上,中国全面接受了那种以金钱为本位、以观众的兴趣、时尚为中心的商业电影的创作观念。在这个意义上,一次范围如此之广的“武侠片热”,实际上是一次电影商品化的大泛滥。尽管在此之前中国电影追求可娱性、商业性的努力始终未绝,但作为一种大规模、大范围的创作思潮,武侠电影的泛滥是中国电影全面商业化的重要标志。在商品化的电影创作活动中,追求的是标准化、类型化的大众趣味,适应观众普遍需求的行销策略。同时它又必然产生艺术形式意义上的滑稽模仿。因为要追求电影的商业价值,就要讲究包装的可娱性,注重其外在的观赏价值。为此。在中国的武侠片中便出现了戴着大呢帽,穿着小裤腿,扎着宽腰带的中国式的“西部英雄”;甚至就连中国清朝皇帝也留起了取悦观众的“分头”(《乾隆游江南》)。而且,有些影片广告竟公开宣扬:为了“表示近代之美”,片中“无论男女演员皆半裸式”这种看似极为反常之事,在武侠电影商品化的狂潮中实际上则是极为正常之事。同时,这种以集体的方式向以金钱为本位的商品化电影观念的认同,也是社会必然遵循的文化取向。

[1]冯果论.中国武侠电影的主要发展轨迹[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邵牧君. 西方电影史概论 [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3]贾磊磊. 中国武侠电影史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范志忠.世界电影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吴匀视.自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之侠”:武侠电影空间论[J].电影文学,2010(4).

On the Cultural Value Tendency of Chinese Wushu Films

Ma F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Education,Baoji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Shaanxi721013)

Wushu films,as our unique style of film art,have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As an independent film type,Wushu films include the inner Confucianism,Taoism and Buddhism thoughts of China,but with these filmsfurther development,they show out the multi-cultural value tendency.

Wushu film cultural value tendency

G85

A

1004—5643(2010)09—0015—02

马 飞(1974~),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武侠京剧艺术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京剧表演开始了
武侠影后郑佩佩
纸的艺术
武侠教室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