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2010-08-15朱彦雨李丽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医学院校

程 博,朱彦雨,李丽芳

(川北医学院教务处,四川 南充 637000)

新形势下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程 博,朱彦雨,李丽芳

(川北医学院教务处,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医学卫生事业也快速发展。另外,伴随着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建立与试行,医学人才质量标准也日益全球化。国内、国际医学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将结合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两方面对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医学本科;培养方案;修订

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

1.1 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学校教育教学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于学校规范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目标则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一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而展开。培养目标则是一定的社会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外部需求的体现,它的确定,必须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因此,在对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的时候,必须对当前国内、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所考量。

1.2 当前国内外医学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医学模式的转变,由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构成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标准》申明:“医学院必须确定其宗旨及目标,并使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及有关各方周知。办学宗旨及目标应说明其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成为初步合格的医生,具有在医学某一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功底,并能在卫生保健系统承担医生的各项工作”[1]。随后,我国教育部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试行)》。该试行标准指出:“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2]。

2 修订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1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我院现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2002年修订的,其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的、具有健康体质、较高政治素养、高尚道德情操、较强敬业精神、良好心理品质级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系统掌握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医疗及其初步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及其初步科研工作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对照上述标准,我院修订的培养方案与当前国内、国际对医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相比明显滞后,同时培养目标也较实际能达到的目标差距过大。因此,我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作出修订。首先,对照《标准》新要求,明确修订思路,依据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区域发展需要,明确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其次,参照以上《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总体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此外,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应考虑“与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3],使毕业生具备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

2.2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为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共开设39门课程。选修课分一级选修课、二级选修课和三级选修课。一级选修课共开设7门课程;二级选修课工开设21门课程;三级选修根据各教研室的实际情况开设。通过对照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进程表,可以发现:选修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选修课程作为医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开设大量选修课的必要性应当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同济医科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学生们普遍认为选修课的开设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了解有关学科的最新进展;而且可以培养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此外还有学生认为选修课锻炼了思维能力,帮助改进了学习方法等等[4]。可见,开设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接受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奠定基础。目前,我院选修制还存在着自由选修课较少、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选课盲目。因此,需要提高选修课质量,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多为一二级选修课,而且开设门类较少。新时代需要培养新型的医生,他们必须了解社区变化和个人的卫生要求,并且能从多角度去分析疾病的起因及防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文化因素的认识,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在今后的医务工作中能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及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和价值的统一重在对人的培养和塑造,有助于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有助于人们振奋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医学角度看,人类的健康与社会环境、文化、经济、生活方式、卫生服务息息相关。因此,应具有文、史、哲及社会学、卫生法学、伦理学、心理学、卫生经济学、环境医学等知识。我院现已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被列为三级选修课,可选可不选。而目前我国13所国家重点医学院校,37所省级重点医学院校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课程列为必修课。在适应现阶段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等现实方面,未开设相应的课程。针对上述问题,应将重要的医学人文课程列为必修课,增设人际、医患沟通等选修课程。

3 增加选修课程是发展趋势

学院按学科门类设置,学校下有若干个学科并存,公共事业管理、英语都在同一学院,这样的学院体制和专业设置便于学科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

同一学院不同学科的学生在相同的基础平台上受教育,知识面宽,具备向不同学科发展的潜力。实行学分制后推行选修课与后续课程的规定,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非常必要和关键的条件之一。另外,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大,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按学生个性发展,多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本科“进口”唯一,“出口”分出层次,向社会输出不同类型和要求的人才。

[1]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J].医学教育,2001,(6):4-11

[2] 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Z].教高[2008]9号,2008,9,16

[3] 陈培刚.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6,(6):7-8

[4] 厉 岩.高等医学院校学分制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分析[J].医学教育,2000,(6):8-11

1005-3697(2010)01-0102-02

G642.0

B

2009-10-22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医学院校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